?
吳昌碩,(1844—1927),原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苦鐵、老缶、大聾、石尊者,破荷亭長。浙江安吉縣人,出生在世代書香門弟。幼承家教,八歲作駢語,十歲磨刀奏石。十七歲時因避戰(zhàn)亂與家人失散,孤身流浪他鄉(xiāng)五年之久,歷盡艱苦。后隨父親遷徒到安城定居,遂發(fā)奮讀書,二十二歲中秀才,但絕意功名,潛心于金石書法。在安城蓋了幾間草房,取名“蕪園”躬耕苦讀,跟父親相依為命,經(jīng)過十年“蕪園”的耕讀生涯,金石、書法得到初步磨練。1872年吳昌碩告別了“蕪園”,到杭州、蘇州、上海等地游學,尋師訪友,探求藝術的真諦。在這一時期吳昌碩結(jié)識了許多益師良友,在交往中視野大為開闊,知識的積累與日俱增,這種獨特的生活,磨練了他堅韌剛毅的性格,正是這種藝術家難能可貴的素質(zhì),促使他的藝術事業(yè)走向光輝燦爛之極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