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黎女士是國畫大師陸儼少院長在1988年親自聘請的浙江畫院首批"特聘畫師",也是吳作人、啟功、千家駒諸位泰斗早年就甚為推崇的藝術奇才,是目前香港美術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近百家中外媒體對她的繪畫藝術作過介紹,在海內(nèi)外有重大的影響力。
"出世,入世,一位當代著名畫家,一個真誠的靈魂,與文人美學的精神對話。"
--摘自周天黎畫集編者題記
翻閱香港著名畫家周天黎的畫集,就如在讀屈原的《離騷》、杜甫的詩歌,倪云林、八大山人的畫作。其逸筆奇畫,一腔正氣、悲天憫人的激越情懷;其功力之深厚、藝術之凝練,實在令人驚奇、感慨。身處十丈紅塵,面對勢利浮華的社會現(xiàn)實,很少有人象她那樣對繪畫懷著如此絕對的情感、如此純粹的藝術態(tài)度、如此強烈地表達著對人類價值的終極關懷。她不是以嫻熟的筆墨游戲人間,她的作品讓人們看到了一個真誠的靈魂與其所處的時代的關系,有時甚至在輕中蘊含著重,以飽蘸濃墨的冷執(zhí)之筆,解構歷史的血腥與瘋狂和求索生與死之間的深邃玄緣。也許是前世注定,也許是今生宿命,在漫漶不清的人潮中,她又象古典歲月中的李清照,也如近代社會里的張愛玲,一枝秀筆競風流,與俗不群、安之若素,奇特而高華。她的畫作心隨天籟,雋永超邁,建構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品位。
一腔正氣 悲天憫人
文以載道,乃是中國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就文人畫而言,惟強調(diào)"適意而已"。適者,暢神也;意者,真情實感也。這是畫的藝術生命所在。所謂"寫意畫",不光指筆墨技巧之特點,更重要的是要筆從心出,表達真性情,畫如其人。周天黎的畫,確實很好地發(fā)揚了文以載道、畫以適意的好傳統(tǒng),從而使她的國畫藝術意境深遠、格調(diào)高華而不同凡響。
周天黎對藝術創(chuàng)作,十分嚴謹,必有感而發(fā),待成竹于胸,再發(fā)諸筆墨,盡興盡情。也許是她人生深受磨難的特殊生涯所致,造成了她清高孤傲、是非分明、悲天憫人之性格特點。每有所想所感,便奮筆直抒、筆隨心運、筆簡意深。如她的作品《不平》,畫的是飛鷹撲殺正在樹干上啄食蛀蟲的啄木鳥,善與惡、正與邪的道德力量瞬間奔涌而出;《偷襲》,畫的是灰雀意圖傷害正在采花蜜的蜜蜂,人類社會中卑劣的嫉妒暗害之心昭然若揭。更令人驚嘆的是她筆下的鷹,一反中國畫界一直以鷹比喻英雄的老習俗,而使之成了邪惡勢力的象征和代表。如《肉食者》,這是對鷹的特寫,充血的暗綠眼睛、兇光畢露;利喙開張、須毛奮豎;強勁的利爪緊抓崖巖,縮身伸頸,正在鼓胸發(fā)威,兇殘邪惡的肉食者便被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叫人看了便會頓生恐懼、憎惡之感。又如《礪吻》,畫上的鷹是半身式特寫,它匍伏伸頸張喙、充滿貪婪、陰險和淫威的眼睛逼視著前面稚嫩嬌艷的紅杜鵑花,正欲施以強暴、肆意摧殘,題為"礪吻",詞也一絕!畫家給予內(nèi)在的正義力量以驚人的象征性表現(xiàn),毫顛所向,筆力萬鈞。這幅畫的藝術技巧非常高超,用濃重粗放之墨畫鷹與巖石,用輕松清潤之筆寫出杜鵑、并用曙紅點花、嬌艷無比。在畫面粗重與純雅、強大與稚弱、丑惡與美麗的強烈對比中,映示出畫家胸中熾熱的火焰在畫中滲透燃燒,令人驚心動魄。這些作品都題旨鮮明,充分表現(xiàn)了她對以強凌弱暴行的憎恨和抨擊,和對勤勞善良之弱者的同情與憐憫。另外,其構思、構圖、用墨設色都非常精純老辣,可謂精品。
畫家的愛憎如此鮮明,自然會引發(fā)人們對她生涯、個性的關注和探究。淵源有自,思有所本,一個不平凡的藝術家,往往有其不平凡的人生軌跡。周天黎原系上海大家閨秀,且自幼飽受家道的傾覆變故;到了"文革"浩劫,她全家終于難逃滅頂之災,她的親人死于"四人幫"的逼害。一時間,她覺得這個世界傾覆了、穹蒼披黑,立在茫袤的血色黃昏中,寒風怵身徹骨,喊天天不應,叫地地無聲,唯有淚千行!巨大的災難使早熟的她感到塵世中的生命顯得如此脆弱和卑微。應該說,這個時候,在她那被生與死不斷折磨的稚嫩心靈中,就凝結出了對生命無尚可貴而崇高的理念。這心靈的浸潤和思想的警拔,影響她在結束英國的美術研究后,定居香港不久,在一九八六年夏季,就創(chuàng)作出了牽動民族記憶痛苦神經(jīng)的驚世名畫《生》。此幀作品所以能那樣強烈地震撼畫壇、幾十家報刊不斷刊登,各界注目、影響深廣,被譽為劃時代杰作,決非是偶然的機運,而是她久蓄于靈魂深處的生死情結的渲泄,并化作生命的藝術與藝術的生命之結晶;反映她對人類苦難、命運和絕望反抗與思考的精神,正應了時代對生命尊嚴和"以人為本"的良性社會機制的傾心呼喚,從而獲得出乎意料的成功。香港《明報》1990年4月4日在文章中,對周天黎作品曾作過精辟的評論:"藝術佳作都是藝術家內(nèi)心情感受到巨大驅(qū)迫以后的產(chǎn)物。從女畫家周天黎的作品中,我們可以領會她非凡的藝術靈性,不同俗流的氣質(zhì),以及撫時感事而悲憤深廣的情懷。周天黎的花鳥畫格局甚高,沒有甜美匠氣,她以瀟灑爽辣的筆墨,抒寫出風格獨特、意境深遠的藝術形象,凝聚著她對人生的深沉思考,傾瀉了強烈的愛憎,表達出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追求。"
美的東西都是簡潔的,美而簡潔其美加倍。《生》這幀作品藝術上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完美無缺,具有經(jīng)典名作應有的深沉厚重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價值,尺幅之中,竟把人類的生死命題發(fā)揮到極致。畫中的十字架代表劫難,枯樹樁象征死亡,佇立于十字架上的烏鴉代表哀悼者,形似花圈的杜鵑花象征新生命、亦是表達對亡靈的撫慰。對死亡尊嚴和生命尊嚴的謳歌,乃是這幅畫的另一深刻內(nèi)涵。畫家雖著筆于對死的描繪,枯樹樁、十字架和烏鴉構成了畫面的主體部份,那灰暗陰沉的冷色調(diào)和大片的空白,造成畫中十分凄楚悲涼的情調(diào)。緊接著,她卻以激越的情懷、倔強豪邁的手筆,飽蘸曙紅色彩、輕快地點出杜鵑花朵;因?qū)λc色的運用恰到好處,使花朵似含露披霞新放、嬌妍明麗、生機勃發(fā)。尤其是上端的一束花蕾,傲然挺立、欣欣向榮,悲欣蒼茫的詩意中更顯示出死亡不可侮辱、生命不可毀滅的崇高;它同時又是民族災難的淵藪,更是人類命運的縮影,搏跳著歷史的沉重脈動。如此富有哲理與詩意的涌現(xiàn),在中國花鳥畫中是史無前例的,這是她用全部心血澆作而成的春奠的誄銘,她要把她的作品永久地留給后世。每一個變革的時代都會產(chǎn)生有力量的、不朽的藝術作品,而《生》就是這樣的經(jīng)典作品。
這幀畫布置手法也是非常精湛。畫家運用了罕見的難度頗大的大三點、大三角形構圖,貫穿于局部至全局,使畫面既靈動又穩(wěn)正、既簡潔又富變化,既充實又空靈,少一筆不行,多一點無用;而色彩紅、黑、白之對比,既純正又瀟灑,表現(xiàn)出其大家手筆。法國的羅丹用泥土塑造了《思想者》,意大利的達.芬奇用油彩畫出了《最后的晚餐》,而我們中國的周天黎則用水墨創(chuàng)作了《生》,難怪世界為此矚目。滄海桑田,歲月如流,相信在多少年以后,當一切缺乏人格和生命修煉的張揚及商業(yè)性的鼓噪虛華都成過眼煙云,當后世史論家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讀著這位女畫家激情四溢的作品時,仍能感受到一個偉大的畫魂散發(fā)的巨大的精神與藝術力量,歷史也終將奠定她無可動搖的花鳥畫大師的地位。
孤傲清高 仁慈樂道
畫乃心源之文,畫如其人;"品德不高,落墨無法。"(文征明語)這是文人畫史倡導的重要理念。人品與畫品是密切相關的,晏雀安知鴻鵠之志。周天黎曾說:"一個沒有愛,缺乏包容,不懂奉獻和不敢履行道義承擔的社會,即使遍地高樓大廈,到處燈紅酒綠,終究是一個沒有多大希望的社會。視權力和金錢為唯一信仰的人,雖然擁有華廈美服,但他們的靈魂其實在荒蠻的曠野中無遮無蔽。"她又說:"真誠是藝術的生命,正直是藝術家的風骨,藝術家要堂堂正正做人,要耐得住孤獨和寂寞,不要去追逐滾滾紅塵中的浮華!"這里集中道出了她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藝術觀,顯示了她高尚的品格和對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十多年前,正當她名聲日隆、直上青云之際,卻忽然閉門靜修,以書畫自娛、養(yǎng)性樂道。她不愿為世俗的浮華所累,"不飛空中耀目,只顧默然前行。"(周天黎題畫)并把畫室定名為"一清軒",號"一清軒主人",還寫下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 的書法作品為座右銘,【意指人之修身進入虛靜的極篤,自我精神便與自然大道之本性運化渾融合一,可蕩滌物欲雜念,而使人心鏡澄明,凝神致柔,從而可宏觀宇宙,洞穿世態(tài)和生命之奧秘?!扛F理盡性,努力探求人生與藝術的真諦。然而,她并不是去追求不食人間煙火的超凡入圣,而是為了遠離名利世界,登上更高的人生云梯,去參悟生命和藝術的玄機,修練心靈的圣潔崇高和畫境的深邃淡遠;而且,她仍仁慈為懷,俠骨柔腸,以智性之筆,關心社會現(xiàn)實。
藝術的本質(zhì)是心靈的再現(xiàn),她有一幅作品《沖冠一怒》,十分生動地表現(xiàn)這一理想。此畫構圖簡練,僅畫了一只展翅豎尾、挺胸昂首、張口啼叫報曉的雄雞,其款曰:"禿筆有情怒姿生,迎得霞光百物春"。畫家因"禿筆有情",才關心社會,而太多的不平和苦難,令她心緒難安,因此"怒姿生"。她又滿懷希望,一唱報曉,"迎得霞光百物春"。多么祟高的藝術境界啊!
周天黎也非常歡喜畫爛漫春天的作品,這無疑與她的理想和心境相關。如她的作品《春戀》、《春雨無聲》、《紫藤群鳥》、《藤蘿飄香》,以及她新近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野百合花作品如《一院奇花》、《花間行者》、《侶伴》等,無不是法自我立,筆墨疏簡精當,情調(diào)舒暢,畫境清新,那些活躍于花叢間的小鳥,有如天真活潑、自由自在的孩子們,明朗、健康、曠達,讓人感到小生命的玲瓏和溫馨。這些畫作都是她精神草原生長出來的七彩花朵,璀璨著愛的不羈,美的精氣,奇的孤傲。
逸筆草草 得意忘象
逸筆草草,得意忘象,無疑也是周天黎國畫上重要的藝術特色。不過這里的"草草",并非指粗野草率;而是簡約、無為而為之意。至于"逸筆",則是指無傳統(tǒng)規(guī)范、天才獨創(chuàng)的筆墨技法。觀周天黎之畫,逸筆草草、不求形似,雖超以象外、卻得其環(huán)中,筆中有天、自然天成。因此,我認為她的畫是不入常格的"逸品"畫。唐代張懷瓘首創(chuàng)神、妙、能三格(三品),后來朱景玄補充"逸格"(逸品),宋初黃休復始把逸格置于"四格"首位,成了極品。所謂"逸品"之畫,大致意義是:心歸乾坤,不拘常法、筆簡意深,天才自創(chuàng)、最難其儔、非學可求。觀者也非得心具慧眼,否則難窺其藝術精妙。
俯察當今之世,云云畫人(其實此等畫匠只是百工中的一種,屬手工業(yè)層次,離藝術家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輕浮粗鄙,惟以玩弄技巧為能事,靠著不斷重復的手部運動,沽名釣譽、繞利而動,人文關懷嚴重缺位,畫壇風氣污濁。在這樣的頹敗形勢下,周天黎身懷天生的心靈稟賦,如蓮華出水、傲然獨立,給中國畫壇帶來一股強勁的清風。
周天黎喜歡畫荷,喜怒哀樂,隨情而發(fā)、依情而異。如《晨光》,喜也;如《風卷殘荷聽濤聲》,怒也;如《殘荷雙鳥》,哀也;如《荷塘奇趣圖》,樂也。她畫荷不是孤芳自賞,可貴的是體現(xiàn)身處污濁世俗之中的清高,充滿著仁慈的人文意境。當然,作為一個有責任的藝術家,在理想與社會現(xiàn)實間,她也會有許多無法回避的苦惱、焦慮和憧憬,她的良知之眼看出了訇訇盛世中復雜的社會矛盾和許多人內(nèi)心的迷茫和無奈,多次不無擔憂地認為:"沒有仁、義、禮、智、信的社會,總歸是一個殘缺的社會。中國文化界和知識界精英們應為喚起世人的自覺性盡一份力。如果偽善失語,那是對自身價值的否定!"為此她常常會躑躅于清風明月之夜,負輕呻吟,仰天長嘆!可她畢竟不是政治家,而只是個情感型的藝術家,但我們?nèi)钥梢詮乃漠嬜鳌堕e看世間逐炎涼》、《塵囂之外》、《素節(jié)可抱霜》中,了解到一位濁世清醒者,對人類善良的道德價值正在被不停拋棄,厚黑學盛行,謬種孳生的世風之敏銳觀察,大聲疾呼,深深憂慮,拳拳之心和絕不妥協(xié)的尊嚴。
周天黎對中國畫中的勾、勒、皴、點、染都能筆隨心運;干、濕、濃、淡、焦又火候恰到;無論是工筆白描、寫實寫意、素描速寫都揮灑自如;以色破墨、以水撞色的手段更出神入化;而高眾一籌、難能可貴的是紙、墨、水、色中更內(nèi)蘊著筋、骨、氣、血,浸貫著她無盡的精神意志。其氣質(zhì)靈性皆在畫中,行家很難學,俗眼無法評。近年大膽變法后的簡筆瀟灑之竹,風格奇特,別有一種景象。有似元代逸品畫大家倪云林所言:"余之竹聊以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葉之聚與疏,枝之斜與直哉?;蛲磕ň弥艘曇詾槁闉樘J,仆亦不能強辯為竹,真沒奈覽者何!"又言:"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周天黎也是這樣,并不在意被別人視以為麻為蘆,但求適意而已。觀周氏之竹,既有虛心有節(jié)的高蹈之氣,又有包容小鳥棲息、為其擋風遮雨的仁慈胸懷;更有一種頂天立地的豪邁雄姿和磅礴于天地間的浩然之氣,似她在畫中題句:"墨竹三分濃,風嘯傲煙云。"她以白描雙勾法畫的直節(jié)竹竿,不是供庭園觀賞、文人消遣之竹,而是在山上風吹雨打霜剎嚴寒中茁壯成長的大節(jié)棱棱之竹。她用重墨斷頭干筆撇竹葉,用筆如寫甲骨文;個字介字的撇葉法,被其變成似直角形之人字,隨意打叉,疏繁有序;筆線則似甲骨筆法,勁利如鐵劃銀勾,平直少變,完全突破了幾百年來一般傳統(tǒng)畫竹的常規(guī)技法。這正是她別出心裁、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得意忘象的成功創(chuàng)造,寄托著她光明磊落、壁立千仞似的"君子以大節(jié)驚世"之凜然心志,其主觀個性極強的藝術氣概猶如驚濤拍岸,大海揚波。同時,她的葡萄落筆驚艷,草龍明珠;她的牡丹獨步畫壇,疏狂傲世;她的飛鳥丹青一絕,古今未有;她的百合舉世無雙,風神飄逸。她從不隱瞞自己的藝術觀點:"藝術創(chuàng)作上,我堅決主張要反映人的生命價值,堅決主張自我個性的解放和強調(diào)自我表現(xiàn)力。要敢于離經(jīng)叛道,突破傳統(tǒng),風格獨創(chuàng)。否則,藝術的張力就會萎縮。"她不只是某一位大師的后繼者,也不是某一個門派的傳承人,她的筆墨、構圖都處在有法無法之中;她非學院派、非山野派、非現(xiàn)代派,也非浙派、海派、京派,她是"歲月無聲任去留,筆墨有情寫人生"、"方外畫師,隨緣成跡"(周天黎語)的我就是我的當代周天黎;她是當代中國畫壇上一朵特立的藝術奇葩!
周天黎以自己的眼晴觀察大自然,并依據(jù)她的思想方式造形生物,讓花鳥依隨她的想象生長、飛翔,從筆端才能幻化出如此獨特變形、野生野長、奇奇怪怪的生態(tài)??v觀她的作品,既有傳統(tǒng)性,又有時代性和強烈的自我性,而且,畫面上的物體大都附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她用老辣的筆墨,生動的氣韻,抒寫胸中盤郁,追求著墜石崩云般的情感表達,因而在在顯現(xiàn)出一種內(nèi)在的生氣、靈魂、風骨和精神。這些作品即使放在幾百年來中國文人畫歷史的坐標下衡量,也毫不遜色。她以自己的氣度和實力,以自己的靈性和品格,提高了中國花鳥畫的格局,拓展了中國花鳥畫的藝術空間,她的畫作完全經(jīng)得起未來歷史文化的嚴格篩選。
結束語
周天黎曾在畫記中寫道:"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我享受著傾瀉內(nèi)在情感瀑布的舒暢幸福,也體驗過被筆墨拴住的磨難痛苦。在孤獨的藝術冥想中,我才能感受到精神的無比豐富。我活著,我就畫畫?!叶嗝丛敢庥卯嫻P去贊美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東西,但我不能用畫筆去粉飾現(xiàn)實中的丑陋。因為我無法欺騙自己的感情,把善說成惡、把丑說成美,我必須堅守自己的人格底線。面對種種浮華,我寧肯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生活環(huán)境壓力,去追尋自己的人格理想與藝術信念,我相信對一位藝術家最后的評介是歷史的評介?!绻幸惶毂仨毟冻錾?,有人殉道、殉教,我殉畫!"她的書房里掛著一幅陸游詩句:"丈夫無苛求,君子有素守,不能垂竹帛,正可死隴畝。"我們從周天黎身上,仿佛看到了遺失已久的"竹林七賢"中稽康的那種激揚的精神品質(zhì),面對死亡,只愿以一曲絕世《廣陵散》作為自己生命的絕響足矣!這才是真正藝術大家與藝術生死相隨的一往癡情!
目前,雖然周天黎的書畫被視為畫中珍品,洛陽紙貴,其畫作尺價過萬,在社會上還被不斷推高。但她骨子里卻是淡泊、了悟,謂自己只是"一個藝術的追求者",處世態(tài)度既執(zhí)著又隨緣,正直厚道,對貴胄者、布衣者都淡淡一笑,不卑不亢,不與時賢論短長。生活在繁華的東方之都,卻似閑云野鶴,對因權錢虛名、小人得志而囂狂無忌的人,始終抱以冷冷的蔑視。一位財大氣粗但劣跡多多的"企業(yè)家",要以重金買她的一幅野百合花作品,周天黎淡淡地回絕:"我的野百合是高山云霧中的仙花,只合適和秉性向善的人在一起,你買去又有何用?!"她也很少參加邀約活動,與外界功利社會保持著距離,一些世俗藝術家更不可能企及她的藝術高度和精神高度。說實在,筆者看畫、作畫六十年,現(xiàn)在能讓我心靈感動的畫實在不多。加上自己一向淡泊名利,專志學術和藝術,而且自覺不凡,清高自許。任何權勢與利益,都不能讓我寫出違心文章和媚俗畫作。但讀了周天黎的作品,卻令我高山仰止,心潮難平,特寫此文,留給今世、后世去評說。
不必諱言,名高嫉起,在中國社會里、特別在當今美術界,一個人的成功往往會給不少人的內(nèi)心帶來微微酸痛,何況又是一位不同俗流、才氣逼人、兀傲清勁的女畫家。好在天才的偉大并不期望世俗的美譽來報償,其偉大的本身就已經(jīng)是她最豐厚的報酬。在此,筆者真誠地祝愿一代畫師周天黎在荊棘滿途的人生和藝術道路上,一路走好。
(蘇東天)
蘇東天為著名畫家、資深教授、美術評論家
?。?005年10月15日的《美術報》)
分享到: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網(wǎng)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