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 (1850-1922)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號乙庵,晚號寐叟,別號甚多,有寐翁、睡翁、隨庵、谷隱居士、浮游公、東軒、東軒支離叟、姚埭老民、遜齋、遜翁、巽翁、巽齋、余齋老人等等,計一百多個。浙江嘉興人。他博古通今,學(xué)貫中西,以“碩學(xué)通儒”蜚振中外,譽稱“中國大儒”。光緒六年(1880)進士,歷官總理衙門章京等職。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學(xué)(上海交通大學(xué)前身)監(jiān)督(校長),改革舊貌,成績卓著。他也是書法大家。早精帖學(xué),得筆于包世臣,壯年嗜張裕利;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書流于一爐。寫字強調(diào)變化,抒發(fā)胸中之奇,幾忘紙筆,心行而已。受到當(dāng)時書法界的推崇,海內(nèi)外求其字者頗多。沈曾植以草書著稱,取法廣泛,熔漢隸、北碑、章草為一爐。碑、帖并治,尤得力于“二墨”,體勢飛動樸茂,純以神行。個性強烈,為書法藝術(shù)開出一個新的境界。著有《蒙古源流箋證》、《元秘史箋注》、《漢律輯補》、《海日樓詩集》、《海日樓文集》、《海日樓札叢》、《海日樓題跋》、《菌閣瑣談》、《辛丑札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