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紫熙,(1915-2002),男,原名顯文,1915年1月生于河南遂平,1934年畢業(yè)于開封河南藝師。任教于河南中、小學 。1938年后,于河南、湖北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1946年主辦《河南民報》之《美育》副刊 。1949年后,相繼于南京文工團、南京美術工廠、江蘇省美術工作室工作 。 歷任江蘇國畫院畫師,兼徐州國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江蘇省人大代表 。
早年他專攻山水,50年代至70年代以畫人物畫為主,創(chuàng)造出一批歌頌新中國的人物畫、年畫、招貼畫、連環(huán)畫。他的人物畫,人景并茂,意境深遂,用傳統(tǒng)沉穩(wěn)厚實的線條、現(xiàn)代墨色并重的色塊繪畫,表現(xiàn)了典雅的造型,題材寓意深長,具有新意和時代氣息,豐富了人物畫的表現(xiàn)力,突破了舊人物畫技法上的局限性,重振了中國人物畫。70年代后,他把藝術探索的目標轉向山水畫創(chuàng)作。其山水早年宗法“四王”,追師清湘、梅清諸家,對南宋劉、李、馬、夏四家,也涉獵頗深,有傳統(tǒng)功夫,又注重新意。筆下所繪的老松、長瀑、峰巒、房舍、舟楫,多有元明以來諸家的蹤跡;筆墨凝重質(zhì)樸,章法靈活,不露鋒芒;畫風蒼秀齊出,剛柔并濟,婀娜中見剛健之氣,婉媚外顯遒勁之韻。代表作品有中國美術館的《天塹變通途》、藏江蘇省美館的《飛瀾無聲》、還有《廬山奇峰》、《長白山飛瀑》、《太行奇峰》等,尤其是為毛澤東主席紀念堂所繪制的巨幅山水畫《黃洋界》(藏中國美術館)及為中南海繪制的巨幛《云起千峰動,泉飛萬壑鳴》等,均堪稱現(xiàn)代山水畫壇的珍品。晚年山水畫無論是題材,還是技法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大面積潑墨和重彩朱砂點的運用,既傳統(tǒng),更現(xiàn)代,畫風顯得異常新穎。數(shù)十年來一直從事美術教育和繪畫創(chuàng)作工作。1957年同傅抱石等人籌建江蘇省國畫院。他參與組織并參加了著名的兩萬三千里寫生,成為新金陵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91年,魏紫熙成為江蘇省第一批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特殊貢獻藝術家終身津貼的畫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