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勇力:1951年出生,中國當代具有代表性的工筆畫家,兼長寫意畫家,1985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畢業(yè)后留系任教。曾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畫教研室主任,中國畫系副主任、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1999年12月調(diào)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任教,現(xiàn)為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院長、教授。作品曾參加第五、六、七、八、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并多次獲獎。出版有《唐勇力工筆人物畫創(chuàng)作賞析》、《唐勇力的畫》、《唐勇力客課稿》、《工筆人體藝術》、《唐勇力工筆人物畫》、《世紀之交中國著名國畫家—唐勇力》、《唐勇力工筆人物畫的寫意性》、《中國畫家叢書—唐勇力》等十余種。
身為具有代表性的工筆任務畫家,唐勇力在回溯傳統(tǒng)的同時對這一畫種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作為畫家,他很少將其思考宣之于口,但從他近年的畫作中,我們或可以略窺一二。面對唐勇力的畫作,我們可以明確的感到,筆管仿照了唐代任人物造型與色彩,他的畫與唐畫之間的變動之外,這種差異感最主要是由于唐勇力畫中的那種被強調(diào)了的寫意因素—這也正是他對傳統(tǒng)工筆人物所作的一項重要的改造。
傳統(tǒng)的工筆人物畫只能在輪廓線的內(nèi)部平涂、渲染,但唐勇力卻多采取內(nèi)外皆染的方法,輪廓線在許多地方被淹沒在一片墨氤氳之中,人物與背景之間、人物和衣飾的各部分之間的邊界由清晰變的朦朧起來,一切都被自然的融入如煙的神秘氛圍之中。另外,唐勇力在任務面部及身體各部分的皴染中也這適當?shù)陌盐樟颂摗嶊P系。而在傳統(tǒng)的工筆畫中,一切都必須被工整的刻畫出來。對某些細節(jié)的虛化處理使整個畫面烘托了傳統(tǒng)工筆畫的那種工藝刻板的匠氣,從而變的生動起來。
事實上,長期以來籠罩在我么頭腦中的意筆與工筆之分僅是手法與氣味的分野,從更深的層次上說,工筆與意筆一樣也在寫“意”。只不過它們揮寫時所依賴的程式不同罷了。顧愷之畫裴揩4,在其頭上添了三毫,使得其形象“神明珠勝”,可謂中國古代人物畫家追求和表現(xiàn)對象本身之內(nèi)在意儲的典范。在工筆與意筆的簡單對立中,人們似乎全然忘記另外這些動人故事所以 蘊含著的深意,不但如此,在文人畫理論的籠罩下,人們也往往忽視了一個畫學史上的重要事實,既最早的繪畫理論大都是就任務畫而提出的。正是從早期任務畫的實踐品評中,古人才引發(fā)出了“意與象”、“形與神”等諸種對立。最初的寫意,最高妙的寫意存在與對“目送歸鴻”的敏銳把握之中,只是在元代之后,“寫意”才成為自由、粗率的代名詞。無疑,正是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唐勇力的畫才打破了工筆與意筆的傳統(tǒng)對立模式,為現(xiàn)代工筆人物畫開拓出個異常自由的創(chuàng)作空間。
在中國上千年的美術活動中,美術的一元和多元的時期都是短暫的。中國文人畫是美術一元的產(chǎn)物,它的高度純熟、完美,也伴隨著封閉、保守,難以讓人領略豐富、自由;現(xiàn)在我們處于一個多元的時代,我們希望有什么樣的美術風貌留于后世呢?但我們一代是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的。我們的探索還未成熟、完美,大豐富性、多樣性是能做到的。我們要以行動去創(chuàng)造多樣性色藝術概念,多樣性的風格流派,多樣性的藝術語言。只要我們做了,就會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痕跡。在進入新的世紀的時候,沉著的做法是少提口號,多做實事,平心靜氣去做畫家該做的事,在一種自然狀態(tài)下,讓畫家自由選擇,積蓄力量,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各派都會有大家出現(xiàn)。只有這樣,中國美術才能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