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5
周岳平 嚴瀟藝

十一屆全國美展參展作品《寒冰可燃》 周天黎 作
為思而在的思想家
思想給藝術帶來靈性,思想對藝術的啟示悠遠而深長。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中成長起來的周天黎,同時受西方理性主義啟蒙哲學和現(xiàn)代生命哲學的深刻影響。啟蒙時代的理性提倡科學,大膽思索。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微末斯說,人有"一個充滿了智慧、精明、知識和理性的心靈,它足智多謀,單靠自己便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了不起的東西。"啟蒙思想家肯定個人的存在和價值,他們所主張的理性在本質(zhì)上又是一種人本主義思想。人本主義精神和早期啟蒙思想(包括理性主義哲學)給予她深刻的影響,周天黎的畫作富于哲理性,具有沉思冥想的性質(zhì)和內(nèi)在的思想情感。
人文思維的生命哲學背景又使得周天黎格外重視意志和情感的力量,于是她的作品常常閃爍著人文主義的思想光芒。早期的唯心主義生命哲學家從"生命"出發(fā)去講宇宙人生,用意志、情感和所謂"實踐"或"活動"充實理性的作用。但他們?nèi)栽偃暶髯约翰⒉环磳ψ匀豢茖W和理性,只說這些經(jīng)驗或知識不完全,必須提高意志、情感的地位,才能窮盡"生命"的本質(zhì)。而周天黎既腳踏實地扎根于現(xiàn)實,又天馬行空馳騁在精神的沃野,她用悲天憫人的心,用執(zhí)著無畏的信念,用哲理思辨的文字,用鏗鏘有力的畫筆,彰顯著生命的答案。
反過來,藝術哺育了思想,展示了純美的心靈家園。
"甘美的寧靜啊, 來吧,來到我的內(nèi)心!"偉大的詩人歌德的這句名詩,是周天黎全部繪畫世界最言簡意賅的注腳。遭到整整十年"詛咒"的大地上,民殤國難,它迫使有良知的藝術家對現(xiàn)實社會的歷史災難展開洞燭幽深地思考,這種來自于悲愴心底的情緒和冥思,會衍生出藝術家強烈的文化創(chuàng)造的激情,在哲學、科學、藝術的王國里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世界。周天黎所創(chuàng)造的燦爛奇異的藝術天地, 就是她孜孜以求的心靈家園,一種超越社會現(xiàn)實悲痛的美, 一個自由與道德的王國。對于沒有歷經(jīng)人生坎坷和內(nèi)心痛苦的人,周天黎的藝術或許是平淡如常的;對于飽嘗艱辛的人,周天黎的藝術便是一個透明、清涼和甘美的世界。人們欣賞她的藝術,并從中得到靈魂的寧靜和慰藉,獲取生活力量,甚至在震撼中沸騰起熱血,去直面風雨雷鳴的人生。
一個人的血質(zhì)是天生的,那么周天黎就是擁有一種思想家、藝術家的氣質(zhì)。
藝術創(chuàng)作對周天黎來說是天賦本質(zhì)中一種不可抗拒的沖動。她是一個浪漫主義者,她熱愛自然,熱愛生命中的美好,同時對人類的苦難、貧困、暴力和自私犬儒深感怵然;她才思敏捷,正視世態(tài)沉浮,用自己的畫和文字敲擊人們的麻木和愚昧;她是一個神秘主義者,古人說詩是一種"神性的迷狂",繪畫何嘗不是;抽象藝術的創(chuàng)始人康定斯基說,他渴望通過一種純"心靈性"的新藝術使世界更新。她對形體變態(tài)、墨色幻化、造型結構都有天生的敏感,她的畫面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抽象的符號,她走在夢與現(xiàn)實臨界的幻想境界,借作品的形式"應目會心" 地去闡釋一種文化構想;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她似乎在假想著可以用筆下的美好去化解生活里的不完美,驗證了"藝術是一種使我們達到真實的假想。"(畢加索語。)一生追求文化視野的再拓展和藝術思維的再升揚已經(jīng)成為她的精神托命。
孜孜不倦的探索者
近作《寒冰可燃》展示了一種大時空的超越
"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周天黎的探索,幾經(jīng)攀登奮進,縱橫古今,跨越了中西方的藩籬,深入到文化藝術的方方面面,也打破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固有狹隘化的概念。
周天黎的畫,恣意慓悍,自成章法,回韻悠長。沿著畫面往里走,一路是探索前行途中的深深淺淺的痕跡。欣賞周天黎的畫,首先是被作品中強烈的視覺符號和色彩張力所打動。你可以很欣喜地看到她怎樣洋為中用、怎樣移花接木,異彩紛呈,又是怎樣幻化出中國美學思想中以形寫神、不似之似、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及記憶邏輯。
一些經(jīng)常被人們描繪的物象在周天黎的畫中有著不同的表達。她的鳥或側目而立或振翅高飛,形態(tài)不求多變和精細刻畫,反而凸顯了很強的個人風格,大巧若拙;她的荷挺拔舒展,中國式的墨氣淋漓加上強烈的形式感,有別于傳統(tǒng)的中國大寫意花鳥,讓人耳目一新。我們都傾向于把傳統(tǒng)的形象和水墨當作不二法門。事實上,左右我們對一幅畫喜愛與否的往往是畫面上某個物象的表現(xiàn)方法。很多人喜歡自己常規(guī)式的容易理解的表現(xiàn)形式,例如看習慣傳統(tǒng)中國畫的人就會認為寫意的花木配上精工的飛禽是理所當然的,而對突破了這種定式的原創(chuàng)性藝術表現(xiàn)大不以為然。其實多不勝數(shù)的事例證明,在欣賞偉大的藝術作品時,最大的障礙就是不肯摒棄舊意識和偏見。在西方,《圣經(jīng)》故事是經(jīng)常描繪的題材,往往是那些捧讀《圣經(jīng)》最虔誠、最專心的藝術家才竭力用嶄新的獨特畫面去詮釋古老的經(jīng)文。他們并不墨守成規(guī),而是摸索著道路前進。中外美術史告訴我們,低手庸才們循規(guī)蹈矩卻一無所獲,藝術大家的離經(jīng)叛道和獨創(chuàng)一格的卻能獲得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新意、和諧與宏闊。
周天黎的精心著力所在,從她的畫面中可以體會出來。她在傳統(tǒng)中國畫筆墨的基礎上吸收了很多西方的元素。首先,她的線條、筆墨是傳統(tǒng)的,而且傳統(tǒng)的功力尤其深厚。她以書法入畫,自由揮灑,時而布局疏朗,著墨簡淡,時而運筆奔放,酣暢淋漓,時而色張筆斂,通透光明,整體效果也由此時而意境空曠,時而氣勢雄壯,時而心花怒放。把畫面經(jīng)營得開合有致,老道自然。再參照西方的繪畫系統(tǒng)看,又能發(fā)現(xiàn)在周天黎的畫作中汲取了西洋畫中的抽象、變形、表現(xiàn)等手法和光、色、影等造型藝術手段。她畫的飛鳥和竹子、野百合、牡丹花等,形式上作了大膽簡化,借鑒西方幾何方式,甚至借助少許神秘主義的理念,去增加表現(xiàn)力和風格化。
作為特邀作品,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的畫作《寒冰可燃》,其立意完全是中國的,充滿了人生的思考和哲學意義上的求索:寒冰可燃,固態(tài)跨越液態(tài)直接轉(zhuǎn)化氣態(tài),瞬間的轉(zhuǎn)承切換,這本身就展示了一種大時空的超越!一種超脫俗世的大象無形,一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涅槃!畫家燃燒著盼望春天的心靈火光,不管怎樣寒凍,都不能擋住春天的來臨。周天黎以自身獨特的生命體驗,以高超的才藝,使閑適雅情的花鳥畫產(chǎn)生出凜凜然的視覺沖擊力,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生命不息的精神形態(tài),不得不令人嘆服!再者,看那畫面中圓轉(zhuǎn)的構圖和方剛的用筆,無不體現(xiàn)一種"行方智圓"、" 方圓有度"的哲學。而作畫的手法,挺拔的線條和點墨的筆法,是傳統(tǒng)中國筆墨功力的體現(xiàn)。再看畫面的構成,交錯的枝桿,成片的點葉,如果僅從構成形式上看,絕對是點、線、面的完美結合。而點綴的棲鳥,也許是畫家自身入畫的寄寓,加重了生命的動態(tài)活性。再深入細酌,其大開大合、大虛大實的平面構成,剛勁挺立的枝桿加上樹葉的幾何形狀與火紅色,使整幅畫面拱托起一種奇特的審美效果,視覺上,陽光下的細碎斑駁,有種燃燒的動感和明亮。景象渾穆的大直幅畫面聳立在觀者眼前,一種難以言傳的大美壯美和莊重神圣感會油然而生。這些無疑不是一種西化的變形和夸張的藝術效果。不管中國式的用筆還是西方式的構成,中西畫法能在體面和內(nèi)在精神上如此和諧融為一體,也應了唐代張彥遠的那句"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用筆、形式,一切為了畫面服務,一切畫面是為了畫家的創(chuàng)作主旨服務。
能開創(chuàng)一派畫風的大畫家
梵高認為:"繪畫不是力圖記錄我所見的,而是隨意地運用色彩來表現(xiàn)我的情感。"這和王國維所見相同:"大家之作,其言情也。"
為什么冰河時代的人描繪在西班牙和法國南部的穴壁和巖石上夸張而簡潔的古老形象會有那么驚人攝魄的魅力?這就要追溯到藝術的本源。在北美印第安人當中,藝術家既相當敏銳地觀察自然形狀,又無視我們關注的真實外形,他們認為只抓住一個形狀特征就足夠。現(xiàn)代,塞尚力求獲得深度感但不犧牲色彩的鮮艷性,力求獲得有秩序的布局但不犧牲深度感,于是他果斷地犧牲了一點--傳統(tǒng)輪廓的正確性;高更曾深入南太平洋土著人居住區(qū),他力求使自己的藝術跟當?shù)?quot;原始"藝術協(xié)調(diào)一致,所以他簡化了形象的輪廓,也不怕使用大片強烈的色彩。以上例子都是為了說明,能開創(chuàng)一派畫風的大藝術家們,為了達到自己期望的目的和效果,總是敢于大膽的舍棄,忽略對期望要表達的效果無關緊要的東西,從而使作品更接近藝術的精神性的本質(zhì)。
周天黎的畫作,尊重又超越了傳統(tǒng)的再現(xiàn)法則,做出了明智的剪裁取舍。所繪物象覺的形狀是簡化的,色彩是大膽強烈的,從而更加接近自己的藝術理想和藝術的精神性的本質(zhì)。現(xiàn)代藝術運動中的藝術家就是不斷追尋歐洲藝術在長期求索過程中產(chǎn)生過、丟失過,又被反復恢復的最本質(zhì)的東西--強烈的表現(xiàn)力、清楚的結構和直率單純的技巧術法。他們追尋鮮艷的色彩和簡單輪廓的裝飾效果,事實上他們對素描有著驚人的純熟,周天黎早期形神兼?zhèn)?、活靈活現(xiàn)的素描作品也說明了這一論點,恰恰是這種絕技,使得他們渴望簡潔明了。明白這樣的道理,沿著藝術家的觀念和思考往前看,那么周天黎的藝術形象看起來就會顯得自然而豐滿,并開始了解她非同凡響的美學觀念,發(fā)現(xiàn)她畫面視覺要素構成秩序的完美。懂得她十分厭棄百人一面,千篇一律,抄來抄去的大眾化圖象,認識到她對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新和充滿精神內(nèi)涵的獨特表達。
無論中國畫和西畫,藝術的本質(zhì)是相同的,這也就是為什么畢加索的小公雞和八大的鳥同樣會獲得世界性的認同和喜愛。于是,在中國書畫的深厚傳統(tǒng)下,周天黎的畫其實也符合中國的傳統(tǒng)審美取向。中國繪畫藝術的一大特點是以"形寫情,變形取神"。歷史上的八大因其描繪的形象極具個性而受到世人的贊譽。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畫山水,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文人逸氣的追求溢于紙素。再看周天黎的鳥,甚至是植物,也有這樣一種味道。她的一花一鳥不是盤算多少、大小,而是著眼于布置上的地位與氣勢,是否用得適時,用得出奇,用得巧妙。
畢加索《小公雞》 八大山人《鳥》
藝術家們都在竭力尋求一種真正屬于個體的藝術,去找尋一些已經(jīng)快看不見,而他們認為具有藝術本質(zhì)的東西?,F(xiàn)代藝術就萌芽于這些尋求中,無論這些藝術家多么的"瘋狂",卻都是藝術家企圖打開自己發(fā)現(xiàn)的所處的僵持局面。正如中國畫當今所處的局面,中國畫,如果抓著筆墨程式不放,就像如果西方畫家繼續(xù)畫圣經(jīng)故事,對那些母題恪守不移,那他們就不得不永遠輾轉(zhuǎn)沿襲;但如果完全不談筆墨,不嫻熟于其技法,那又何謂中國畫?周天黎認識了這種現(xiàn)狀,作為一位中國傳統(tǒng)書畫的繼承者和當下的獨創(chuàng)新畫風者,她找到了一個可以解決矛盾的磨合點,找到了一種創(chuàng)新筆墨運用的新時代的中國畫風格與新時代的中國畫精神。
擁有遼闊的精神疆域
藝術家都渴望這么一種風格和精神,但它的所屬體卻只是極個別的,因為這是跟人的天賦靈性和非同一般的人生經(jīng)歷密切相關,其藝術激情的催生有時甚至要用血肉身命的沖撞。就象蘇東坡,被貶到荒涼的黃州后,看到滾滾長江的壯美,歷史故事的觸動,與懷才不遇、凄風苦雨中的自己,交匯卷揚起狂風呼嘯般的感懷才情,文思泉涌,終于寫出了千古絕唱《赤壁賦》。如果蘇東坡置身廟堂高位,皇恩日寵,怎么有可能創(chuàng)作出這種心跡千秋的孤品呢?這里,我是想以此來道明,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創(chuàng)新突破,光是在書齋畫室鉆研筆墨以及在同道研討會上子丑寅卯熱熱鬧鬧地聊一通,是達不到這么一個境界的。
物理學家李政道對藝術也有看法:"藝術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去喚醒人們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的情感,情感越珍貴,喚起越強烈,反映越普遍,藝術就越優(yōu)秀"。周天黎舊時的畫作中,特別是一些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水墨作品,都刻著深深的時代烙印,流露出一個中國畫家對家國命運,社會變革與個人命運的深切感懷,包括某種使命意識和道義擔當。《不平》、《生》、《春光遮不住》等作品中,中國畫傳統(tǒng)的構圖法則被打破,筆墨和色彩表達著忿張的情緒和力度。而周天黎后來的作品《君子大節(jié)伴清風》、《一院奇花》、《花間行者》等,則是用"逸筆變形"的畫法,偏重純化切透心靈的感應,這和那時周天黎正在閉門辭客研讀老子的哲學思想,感受到其"致虛極、守靜篤"的高妙境界和某種難以言喻的詩性思維有關??傊?,從周天黎一系列不同時期的作品中可以發(fā)現(xiàn),她自覺不自覺地渴望著達到的藝術風格的主線,其實就是高更渴望達到率直和單純的效果,是塞尚渴望新的和諧與本真,是梵高渴望新的旨趣真誠與熱情奔涌。一些評論家認為她的作品筆墨語言里,還有著徐渭的狂放不羈,和精神極致到差一線就分裂時產(chǎn)生的方外奇趣、幻象異覺,這使她的藝術擁有更為遼闊的精神疆域。
知行合一的文化使者
"藝術良知擔當著藝術精神,藝術的精神體現(xiàn)在藝術良知。"
周天黎本著藝術良知去踐履藝術的精神。
藝術有兩類,一類娛人耳目,一類震撼心靈。周天黎的藝術屬于后者。周天黎的作品承載著中國文化的藝術精神,承載藝術家的理想和生命歸宿,它的重量,是震撼人心的。
《石濤畫語錄》有一段話:"古今至明之士,借其識而發(fā)其所受,知其受而發(fā)所識。"周天黎在書畫創(chuàng)作的同時,寫了很多文章,表達自己的藝術思想,表達對社會生活的思考,表達對中華民族文明進程的關注,在國內(nèi)外文化界美術界引起了廣泛的反應。人們能從中感受到一個藝術家的對社會、人生不斷的思索和強烈的言說,
"天生百惡造就一詩人,同樣也能造一位大畫家。"周天黎經(jīng)歷了"文革" 的社會動蕩和目睹人性的撕裂,這促使她更深刻地思考人生。歷史上也有一位奇女子李清照,出身官宦,同樣經(jīng)歷了世事沉浮和苦難,也能澄懷觀道,留下不朽的篇章。
李清照丈夫趙明誠被朝廷罷去江寧太守的職務,又逢宋王朝政局動蕩,夫妻兩人乘船決定到洪州暫住,途中路過霸王自刎的烏江,浮想聯(lián)翩,懷念故國之情難禁,李清照忍不住擊打船上的桅桿,放聲吟道:"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何等的氣勢!
周天黎文靜避囂,思想?yún)s總是被社會風云所牽動。她的筆,常常出現(xiàn)與落后文化思維激烈論爭的風口浪尖上,且看她的《病中吟》:"一枝破筆走天下,生死不慮肝膽掛;千金散盡清風來,五陵豪氣去寫畫。"又是何等的豪情!
古羅馬詩人賀拉斯說:"畫家在畫室的門上應該大書 --室內(nèi)有一雙眼睛,為不幸的人灑同情之淚。"周天黎就有這么一雙眼睛,她寫道:"真正的藝術家是悲憫的,對人世間的苦難懷有一份同情……要堅守藝術的道德底線、正義的邊界,并始終真摯地關注著人類的命運……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種最高境界是表現(xiàn)悲劇性之美感;是一個畫家自己的生命,靈魂,良知對真、善、美最真誠的獻祭!" (摘自《周天黎:心語》)
版畫家柯勒惠支的作品對中國現(xiàn)代版畫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影響。魯迅評價她的作品是:"她以深廣的慈母之愛,為一切被侮辱和損害者悲哀,抗議,憤怒,斗爭;所取的題材大抵是困苦,饑餓,流離,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聲,掙扎,聯(lián)合和奮起。" 她的作品題材多以表現(xiàn)工人、農(nóng)民的苦難、饑餓、疾病、死亡、掙扎和反抗,如組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磨鐮》、《反抗》、《俘虜》和《紡織工》、《團結就是力量》、《紀念李卜克內(nèi)西》等。
周天黎何嘗不是有著"深廣的慈母之愛",也在她的作品中,流露深深的悲憫之情、彰顯著正義之力?!渡?、《閑看世間逐炎涼》、《頑石為鄰》、《昂然天地間》、《肉食者》、《春光遮不住》、《不平》、《邪之敵》、《風卷殘荷聽濤聲》《創(chuàng)世的夢幻》等等作品,都體現(xiàn)出一種深深的人文關懷和思想的高度。
周天黎寫過三幅書法作品:"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簡樸生活,高遠思想" ,"歲月悠遠,藝道無終" ,周天黎的家人曾說:"周天黎在生活上很簡樸,對物質(zhì)不講究,作畫時用紙也不講究,但惟獨洗筆,是非常講究的,一定要自己洗,不許別人碰。周天黎說\'洗筆對畫家很重要\'。"這平淡的一句話里,實含深意。筆至于魯迅,是武器,抨擊社會的利器,喚醒民族斗志的良藥,筆至于畫家,是獨立精神的宣泄,是對時代變遷的呼應。
"一個民族的藝術發(fā)展,必須以高尚的文化精神作為人文導航。"
周天黎說出了當今人類社會一切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的價值核心。
上個世紀伊始,王國維在中國首倡美育,所謂"美術者,上流社會之宗教";1917年蔡元培更大聲疾呼:"以美育代宗教" ,強調(diào)了美育的重要性和責任。
藝術家傳播進步思想,傳播先進文化,因而,藝術家不能消極地存在,他的職能也不是被動地受制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 薩特認為:"藝術家的存在影響著將來的整體存在,他通過對當下存在即為對在世整體存在的介入而體現(xiàn)自己的作用。" 這就是藝術家的責任。可是很多不負責任的藝術家,在利誘之下批量生產(chǎn)應酬之作,或者怠于創(chuàng)新,或是追求表面形式,甚至是進行無恥的幕后"操作"。 可悲的是,藝術家一旦喪失其精神的獨立性和深度,他就喪失了作為藝術家最根本的東西,而他也不再是藝術家了。如果藝術進入生產(chǎn)化,精神虛假化、庸俗化,也就喪失了美育的功能。
身處這樣一個信息爆炸、道德重構、人文缺失的時代,價值多元化、藝術追求散亂。當代中國美學亟待人文導航,必須從沉論中躍起才能有所進步,因此,也急需標桿式的人物,人文化的扛鼎旗手來搖旗吶喊。
周天黎就是這樣一位重量級的人物。她對藝術,對生存作嚴肅而深入的思考和反省,進行獨立而艱難的精神探索;在中國畫的百年流變中,作為中國的藝術家,她不斷追求真正的中國美學精髓,以藝術叩問時代精神;她面對當今社會,不斷尋求當代文化人的責任,追求藝術家對社會進步的價值。
欣聞周天黎已應聘出任臺灣綜合研究院高級文化顧問之職。在兩岸關系發(fā)生重大變化,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日益密切,各種文藝思想相互碰撞之際,周天黎出任該職實屬眾望所歸。人們有理由期待,她以一介清流學者和藝術家的獨立立場及文化視角,提出以利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與振興中華文化藝術的建言,能真正起到人文領航與精神向?qū)У淖饔谩?
我們民族需要這樣的文化精英
越走近我們的時代,越難分辨什么是持久的藝術成就,什么是短暫的花俏時尚。周天黎是一位有擔當、有膽魄、有成就的藝術家。她的藝術創(chuàng)作追求天人合一,尋求自然的人文歸所。周天黎又是杰出的人文學者,知行合一的思想者。在世俗、功利、混亂的當代語境里,她像荷花一樣孤傲、卓立不群的氣節(jié)格外難能可貴。她承擔了文化界與思想界的先鋒。"我思故我在", 這不僅僅是思想,也是一種聲音,是為兩岸和平和民族文化振興而發(fā)出的聲音!文化的力量,是我們的民族之魂。社會的進步、文明的提升和優(yōu)秀藝術的發(fā)展,就如周天黎所說:需要高尚文化精神的引領。周天黎是一個"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知識分子,這個時代真正的大藝術家。她不會粉飾太平,她無畏地批判落后文化思維,她以她畫作和文字呈現(xiàn)出來的思想哲理,也在啟示和推動民族文化的進步。文化精英需要這樣的精神,民族需要這樣的文化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