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7
1890年5月的那個春天,有著一對深度搜尋眼神的梵高,經(jīng)歷了在荷蘭、安特衛(wèi)普、巴黎、阿爾勒、圣雷米等地的落魄和凄苦之后,孤身一人來到了這個名叫奧維爾(AUVERS-SUR-OISE)的小鎮(zhèn)。被噩夢中的精神雷電痛擊,割掉自己的一只耳朵,迭經(jīng)磨難的畫家是帶著巨大的憂傷和深深的病痛來到這里的。雖然幸運地熬過了一次次亢奮和精神的錯亂,但實際上病情越來越重,臉上的皺紋一天比一天加深。他瘋狂地作畫,內(nèi)心卻知道這是自己生命的最后旅程。在離世前的70天,躬身精進,畫出了70幅“流動著彩色陽光”的佳作。他的作品忽視客觀物體,意于真實情感的再現(xiàn),也就是說,他要表現(xiàn)的是他對事物的主觀感受。同時,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大膽突破學院派珍視的教條,漠視傳統(tǒng)油畫的規(guī)則,改弦易轍,自由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情和把握形式的相對獨立價值。再者,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躍和扭動,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xiàn)他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系,讓當時一些“手藝人”式的官方畫家和學究式藝術評論家或齜牙咧嘴或目瞪口呆。這一鮮明特征后來成了后印象派表現(xiàn)主義區(qū)別于其他畫派而獨立存在的根本。難怪梵高不只一次地站在自己畫前自言自語地質(zhì)疑:“畫得太好了,太棒了,為何賣不出去?”
梵高啊,只因為你自由的藝術思維和靈性的深度領先了整整100年!
1890年7月26日,梵高畫出了最后一幅畫《烏鴉群飛的麥田》,畫中幾乎沒有中心視點,美麗,激情,亢奮,幻象,燦爛,凝重,痛苦,顫抖——所有的情感在上面盡情地展現(xiàn)著。而更深刻地理解:畫面極度騷動,充滿不安和陰郁感,呼嘯而來的颶風中,靄云密布的沉沉天空如大幕落下,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沉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黒壓壓的烏鴉驚恐亂飛,奔出畫面,憑著原始野性的狂熱,迎頭沖來……,處處流露出緊張和不祥的預兆。7月27日下午,喝完一杯他平時最喜歡喝的苦艾酒,焦裂的嘴唇自言自語嘟囔著“沒辦法了,沒辦法了……”的梵高,又踉踉蹌蹌地來到麥田的阡陌處,渾身無力地坐下,問自己又好像焦灼惶然地在問大地:“我是否真正用顏色唱出了搖籃曲?”冥冥中他聽到回答,他笑了。一會兒,又站起來困惑地仰天問道:“看星能令我造夢,我可以搭乘死亡抵達星星嗎?”他靜默了一刻,對自己腹部連開三槍自殺,延至7月29日傷重不治,才37歲,及身而歿。彌留之際,他的弟弟提奧一直守候著他。一個陰霾重重的下午,他被埋葬在這里,一群烏鴉在上空盤旋,凄厲揪心地哀號著,剜痛的鳴叫跟隨空氣散開。不到6個月,撕裂心腸的提奧也悲傷離世,三年后,提奧的妻子喬安娜在為了求得安慰而誦讀圣經(jīng)《撒姆耳記》時,看到這樣一句話: 他們死時也不分離。于是,她把感情真摯的兄弟倆緊鄰相伴著埋葬在一起,繼續(xù)他們憂郁的絮語,演繹同一首跌宕在黑夜里的挽歌,一起承擔著湮沒在歷史陰影中的心靈痛楚。
往往,藝術家苦澀本身,就是藝術家對苦難的承擔。梵高一生,留下了約六百多幅油畫,八百多幅素描。他說過:“活著的人還活著,死去的人也還活著?!焙笫赖难芯抠Y料清楚表明,他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藝術家,梵高在談到他的創(chuàng)作時,對這種感情是這樣總結(jié)的:“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系……?!辫蟾呤且粋€善良正直的人,是一個關心社會下層人民疾苦的大畫家,從他《耕種土地的農(nóng)人》、《食土豆者》、《收獲景象》、《海濱漁船》等一系列作品中,充分體現(xiàn)出他與貧民勞動者之間,始終有著某種精神和感情上的共鳴,以深刻的絕望和毫不妥協(xié)的人道主義精神,以關注眾生的態(tài)度在畫面上重塑生命的真誠。從內(nèi)在衍變軌跡來看,其反對剝削壓迫、反對貧富不均,呼吁社會公正、期盼人人自由平等的思想基點,一直影響著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梵高在審美與求善的歷程中,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藝術應當關心現(xiàn)實的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貢布里希在《藝術發(fā)展史》中贊頌梵高的信件文本為“全部文學作品中最使人感動和最使人振奮的作品之一, 因為我們能夠從中感覺到藝術家的使命感, 他的奮斗和勝利, 他的極端孤獨和渴望友好?!?
2012年9月5日,順著舊時屐痕,我來到平靜淡然、古樸又綠意盎然的奧維爾。它幾乎沒有現(xiàn)代化建筑,陳舊的石墻,高高低低的鵝卵石巷徑,兩旁長滿了綠色植物及一堆堆起伏凹凸的青苔,一層或二層高的被歲月侵蝕斑駁的老屋門前、窗口,都有一團團色彩斑斕的花簇臨街,灰色石頭切成的中世紀的教堂,緊鎖著大門,有一個碩大的塔樓,尖尖的的十字架似乎要刺破灰色的長天,一派古色古香的氣氛。5000多常住人口,道路干凈,寥寥無幾的行人,神情悠閑斯文,民風淳樸,清新的空氣令人忍不住張大口呼吸。中古時期,這里只是一塊貴族的領地,一座頹垣破敗、苔侵荒徑的城堡在鎮(zhèn)上坐北朝南的丘陵上,不大而且蓋滿了蓊郁的灌木,蔓藤累葛,枝葉繁茂、青翠欲滴,加上無處不見的幾百年以上的公共園林和私家庭院,烘托出法國鄉(xiāng)村小鎮(zhèn)寧靜的田園生活。好看的是無數(shù)五顏六色的花朵到處迎風送香,石菊玲瓏,雜英祁祁,花蕊間常有蝶舞蜂喧,梵高畫中多見的紫色、琥珀色的鳶尾花顯眼的點綴其中,柔潤的靈性、寧靜致遠的曠怡,讓人有置身在世外桃源的感覺,甚至安逸靜謐得讓人心醉,不知不覺間產(chǎn)生出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發(fā)源于比利時境內(nèi)阿登山脈的瓦茲河,清澈繾綣地從鎮(zhèn)邊緩緩的流淌而過。另有一座奧維爾城堡,13世紀的歌德式風格設計,在鎮(zhèn)區(qū)內(nèi),頗有氣勢,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現(xiàn)被修繕一新。鎮(zhèn)上的一塊大草地中立有著名法籍俄裔雕塑家扎特金創(chuàng)作的一尊梵高青銅雕像,梵高頭戴一頂破草帽,身背畫布和畫架,衣衫襤褸,枯瘦憔悴的臉憂郁蓄積,初看,一副干癟寒酸的流浪漢形象,只有那一對堅定的眼睛,屏息凝神地直視前方,刻寫著梵高在這命運驛站時的特定神態(tài)。此地現(xiàn)已命名為“梵高公園”。我們要感謝這個寧靜的小鎮(zhèn),收留了荷蘭來的一位藝術天才瘋狂的身體和靈魂,一個世紀以來,一直默默地在等待著未來對他的價值解讀,直到號角響起,向世界宣布他藝術的不朽,并為人類社會中的人性精神力量提供參照佐證。
我踏著沉重的腳步穿過一條樹木蔥蘢、青翠疊繞又落葉蕭蕭的村邊干道,再沿著一條褐紅色泥土的、芳草萋萋的坡路,來到了小鎮(zhèn)外西北方500米左右的奧維爾公墓。兩米多高的黑灰色石墻,環(huán)繞著墓地,把死者與石墻外的世界隔開。外圍是一望無際的曠野,由于季節(jié)關系,沒有麥浪,只有黑褐色的土地如海般地向遠處延伸,沉沉靜靜,千年如斯。駐足凝望,不遠處可以看到樹立著一塊牌子,告訴人們梵高開槍自殺的麥田就在附近。進入公墓內(nèi),數(shù)不清的一塊又一塊的大理石墓碑,松柏相伴,制作考究的石碑上是一個又一個的十字架,一座座工藝設計甚為精致的墳墓上,有雕像、有鮮花、還有銅制的頌詩,祝死者的靈魂升上天堂,不少碑文上還刻寫著死者自己的希望,期待著復活的那一天。尋找之下,發(fā)現(xiàn)在最北邊的一個不起眼的墻角下,梵高和他弟弟提奧兩座簡陋寒酸的墳塋靠在一起。他們是被深埋在地下的,沒有蒼松翠柏,連墓基也沒有,甚至沒有像一般墳墓那樣用蓋板封住,只是以泥土封實。墓穴被及地而長的常春藤覆蓋,梵高墓碑上除了生、卒年之外,刻有“文森特?梵高長眠于此”的法文,別無任何裝飾。見之,一種無可名狀的凄楚,使我不覺感慨地想起宋朝詩人黃庭堅的詩句:“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我盡量按住悸動的心跳,蹲下身來,虔誠地獻上一小束野黃花,追思與憑吊這位卑賤在塵埃又用生命燃燒藝術激情的后印象派大師。當時,突然間黑云蔽日,雷雨欲來,不知從何處飛出的一群烏鴉,凄厲揪心地嘶叫著,在頭頂盤旋;一陣冷風卷地刮起,撲面吹襲;陰霾下的公墓園區(qū),一派19世紀風情,空空曠曠,冷冷清清,彌漫交疊起越來越濃厚的黑色迷霧,夢魘似地朝我身上緊緊纏繞,感到連大地也在開始慢慢扭動;而高度不足二尺的墓碑,在常青藤的簇擁下,瞬間變得格外明亮,景象十分詭異,令人震駭與不可思議。
人類在一般情況下是聽不見頻率低于20赫茲(Hertz)的次聲波,有英國科學家認為次聲波能讓有的人感覺在空間中有異象的存在,或者有不明的不安、悲傷、毛骨悚然、極度感到緊張與被人盯視的感受。不是吧?我碰上了?大腦的顳葉被突如其來的磁力刺激,幻覺里,沉睡的記憶被喚醒……朽去的流年,沒有使時光老去,這塊墓地是那么的眼熟又飄忽迷離,我以前來過嗎?生命難道只是死亡的贗品?而死亡又只是另一種生存的幻象……那一刻,我心中激起親切的溫情和濃濃的憂傷。很快,一種最悚惕的咒語和警示涌來,我覺得自己進入了一條昏惑神秘的裂隙,我的身心又感到無比的疲憊酸痛,面無血色,手腳背脊浸透骨髓的涼涼颼颼。迷夢般的眸子里映現(xiàn)出血液般濃稠的油彩堆,顫動、裂變,隱藏著死亡的毒液!忽暗忽現(xiàn)中,似乎感覺到有一個經(jīng)歷至深苦難的孤獨靈魂,已被徹底的懷疑主義所洞穿,在悲苦無告中作激烈掙扎,快要支離破碎,墜向貌似審美救贖的陷阱,期待著我去拉住他的手。我耳邊傳來沉沉的喉嚨深處發(fā)出的嘶啞叫喊:“上帝為什么要拋棄我?”這聲音令我心生悲憫和莊嚴,我也對著他叫喊:“你應該知道,上帝拒絕自殺的人的靈魂進入天堂!”我的魂魄卻已猛然脫身而去,真的欲去拉住他、安慰他、幫助他……那是一場極為強烈的高峰體驗?;蛟S,他在狄俄尼索斯精神催動下,對生命意義的求索中毀滅了自己,成就了藝術;或許,他如被宙斯鎖在高加索山懸崖上遭受百般折磨的天神普羅米修斯,只因他為人間盜來了藝術之火讓平庸的時代沐浴文明的曙光;也或許,如歌德所言:“最偉大的人物永遠通過一個弱點與他的世紀聯(lián)系。”我起身離開墓地時,身體竟變得格外虛弱,雙腳不穩(wěn),步子虛晃,暈呼呼難以廓清東南西北,天色卻逐漸霞綃云幄,晴朗清麗,色調(diào)溫暖。踏出公墓園區(qū),我口中竟癡癡地念起了莊子《知北游》中的句子:“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生為徒,吾又何患?故萬物一也。”
聽小鎮(zhèn)上的人說,該地最多的鳥兒是烏鴉,古老傳統(tǒng)的說法中,它有超乎尋常的智商與能力,能保護人類善良的靈魂不受邪靈的沾污和傷害。奇特的是我1986年創(chuàng)作《生》這幅早期代表作品時,就在一個陰雨綿綿的下午,產(chǎn)生過與大眾完全不同的意念,認為雖寒鴉噪晚,常為死神鳴道,但也可在異度空間助良善之人剎絕鬼炁侵入,所以將烏鴉作為人類靈魂善良的伙伴畫進作品里,并讓它停留在十字架上,還引起眾說紛紜的解讀。后來我翻查資料考證,在唐代以前,烏鴉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是吉祥和有預言作用的神鳥,有“烏鴉報喜,始有周興”的歷史常識傳說,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類相動》中引《尚書傳》:“周將興時,有大赤烏銜谷之種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諸大夫皆喜?!睂?046年周武王起兵伐紂滅商,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古代史籍《淮南子》《左傳》《史記》也均有名篇記載。
梵高曾經(jīng)這樣寫道:“一個人絕不可以讓自己心靈里的火熄滅掉,而是要讓它始終不斷的燃燒?!@是誠實的人保存在藝術中最最必要的東西!然而并不是誰都懂得,美好作品的秘密在于有真實與誠摯的感情?!蔽覐蔫蟾呙鳌缎强铡返仍S多作品中發(fā)現(xiàn),他的思維中常常有一種超自然的幻象,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體驗。如反映他深埋在靈魂深處的對世界(宇宙進化)感受的《星空》,畫中的星云與棱線宛如一條天上巨龍不停地蠕動著,暗綠褐色的柏樹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處向上旋冒,迎接著大小不等的十一顆星星威嚴地君臨,在黛黑夜空中放射絢麗的色彩,震撼了讀者們的視覺。我記得,根據(jù)耶和華啟示寫成的《創(chuàng)世記》第37章敘述,瑪利亞的丈夫、耶穌的養(yǎng)父“約瑟之夢”中,也有大小不等的十一顆星星出現(xiàn),不知是否純屬巧合?有時,我看著,品鑒,洞幽燭微地沉思,仿佛也被某種命運的預設所啟示,智與愚、迷與悟的糾纏,亦無法抑制自己浪潮般涌來的激動:梵高已在苦難的煎熬里將生命中的雜質(zhì)煉凈,趨向的是某種神性。通過繪畫,他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那是時空之外的宇宙邊界。他在作畫時極為清醒,雖然星際間穩(wěn)定的運行軌道已被顛覆,但畫面的構(gòu)圖經(jīng)過精確的計算,具象視覺清晰,有細致的繪畫視角,劇烈的動感中保持著絕對的平衡。在他怪異的意念里,宇宙里所有的行星是在“最后的審判”中旋轉(zhuǎn)著、爆發(fā)著,當太陽率眾星突然逼近地球之際,而他,仿佛要代替整個人類受刑,以難以置信的力量,狂舞起緊張的色塊,迎著火灼之光,成為痛苦的化身。史料記述,梵高在創(chuàng)作《星空》時,雖然已完全脫離與教會的聯(lián)系,但他說:“宗教,可以說是我非常需要的,于是,夜晚我出去畫星星?!蔽曳治觯荒芘懦蟾咴趧?chuàng)作時,心里滿懷著對賦予我們?nèi)祟惔嬖谛问降纳蟊敬笤吹乃妓髋c敬畏。這也是信者的禱語、不信者的求告,或者,是一個不愿沉淪的藝術教徒救贖理想的天問!
孤雁泣血,畫亦言志。志者,乃意也,情也,心也。梵高啊,歲月盡可以象落葉一樣飄逝,但流逝的歲月畢竟因為你的存在而美好,我多么愿意想送你一抹微笑和一份祝福,只為讓你疲倦的身影不再單薄,讓你遠航的心靈少一分掙扎。我們未必夠得上哲,但基于對人生責任和我們活在此世的歷史使命的領悟,我們又都明白:面對彎曲背謬的荒唐,我們決不做媚俗生活的附庸者,不背叛自己的思想,不背叛自己的內(nèi)心,抗拒沒有理想的生活,相信人類如果確能真誠相愛,生命意義則將永存。藝術家只有在不斷壓迫自身時才會擠出藝術的清泉,追求創(chuàng)意,不為俗氣所左右,抒真情達心意,而靈魂的缺口必須自己堅守。在雪花飄舞的臘月,要習慣一個人在冰天寒風、冷窗凍壁中過冬,還要面臨著狼群圍攻的危險。其實,漆黑的沉思中,沒有贊美的回音壁。只要是時代的前行者,包括精神追問路上的堂吉訶德,都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抗拒著寂寞,免不了與孤獨相伴。
陵谷也會變異,形骸終將化滅,誰贖誰渡?偉大的藝術精神,才能真正永恒。梵高啊,我還要告訴你,渤海之濱,碣石之巔,孤獨,在華夏文字解釋里,孤是王者,獨是獨一無二,獨一無二的王者注定是孤獨的,他不需要接受庸眾的認同,更加不需要接受庸眾的憐憫,也毫不畏懼任何惡意的評論,特立獨行于世。因為,在矮化人格盛行的低級社會情緒中,真正的孤獨永遠是高尚和尊貴的。只有孤獨者才有可能成為頑強的思想者,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的思想才能在沉思、痛楚和堅定的氛圍里,趨于一種類似“群峰之上”的高遠境界,掀起拍天狂瀾,從而最終沖破地心引力,海闊天空地自由翱翔!
佛學名著《西藏生死書》提醒世人:“人類的所有精神導師都告訴我們同一件事:活在地球上的目的,就是與我們基本的、覺悟的自性結(jié)合。……完成任務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踏上精神之旅?!毙挠徐`犀觀大千,在當今社會浮躁與功利的大濤勢下,有的強勢權力者和龐大的金錢擁有者企圖通過追求無限的權力和金錢,來實現(xiàn)對時空的虛妄超越,依憑轉(zhuǎn)換“死亡之后是什么”的靈魂安頓,這樣的詮釋結(jié)構(gòu),只是世間繁華夢中過,更快地使自己墜入地獄深淵而已。中國哲學的精義告訴我們:“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合一?!币簿褪钦f人本身是肉體與精神的雙重存在,指出了生命中的內(nèi)在精神性的重要性。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生自我之意義性成長,沒有偉大的藝術精神作為靈魂的滋養(yǎng),所謂的高貴和高雅都是世俗的“偽”,這樣的人生價值觀永遠不能超越時空,只能被自己制造的欲望和物質(zhì)圈養(yǎng),在一個不屬于人自己世界的世界里,最終走向的只能是骯臟和恐懼的死亡。《說卦》云:“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shù),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fā)揮于剛?cè)岫常晚樣诘赖露碛诹x,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比祟愇镄杂袡C的身體只是靈魂的容器,人啊,在物質(zhì)世界中沉沉浮浮,一生中究竟要經(jīng)歷多少坎坷與無助才能回到最初?這似乎是永遠無法解開的人類社會的秘密。思悠悠,念悠悠,愁腸鎖愁心。多少的鳥啼花落,多少的離恨千重,天涯路遙遠,滄海月明珠有淚。痛苦中行走著的梵高啊,悲也千古,狂也千古,但若紅塵有你,縹緲又怎會豈如云煙。因為你偉大藝術所擔負的人類使命,就是用“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靈魂去發(fā)現(xiàn)、去呈現(xiàn)生命與生命源頭的關系。一直到今天,在你的作品已成為天價財富之時,卻為浮華遮望眼,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讀懂你的內(nèi)心呢?
行筆至此,一縷晨光穿窗而入,洞透薄薄的紗幔,給酒店的書枱鋪上一片朝霞,也掃走了我一夜未眠的倦意。頓時,我清醒如初,卸下精神的沉郁,猛地拉開窗簾、推開門窗,為的是讓更多陽光進來。新的一天開始了,我想起唐代詩人謝清晝《效古》詩曰:“日出天地正,煌煌辟晨曦?!彼谷艘咽?,惆悵空余,一支畫筆當歌哭,軛前荒途照顏色。我們活在當下,我們都在寫自己的歷史,我們還要為后來人打個較結(jié)實的誠實人性的基礎?;煦绲纳鐣枰絾杺€體靈魂的激情與想像,需要有人撒下良知的種子,去把文化中的悲憫和人生命運的痛苦轉(zhuǎn)化為對人世間的大愛,以大真大善大美去融攝一切文化的價值理想。新的時代、新的希望、新的責任正等待著我們這一代藝術家去奮然扛起,啟迪和推動社會使精神價值超越社會世俗層面的紛繁光幻,走向真善美的天堂大門。我也寄愿躺在法國瓦茲河畔的梵高,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奔向太陽的燃燒,已經(jīng)洞悉生命的奧秘,找到了屬靈的根,得到了他所渴望的安息。我想,梵高能理解我為什么早不來看他,遲不來看他,為什么今天才來看他,“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蔽覀兊南嘤鍪遣恍杞忉尩?,他懂。我心里也很清楚,奧維爾小鎮(zhèn)之行,我是一定要來的,不得不來。因為,這不僅僅是為自已的藝術創(chuàng)作蓄積更充沛的情感與思想資源,重要的是,還要了卻一樁似乎已經(jīng)積壓了很久很久的心愿:地獄之門前自由靈魂的放飛。
2012年9月記于法國人文?藝術之旅
【該文選自第3版《為思而在——中國畫魂周天黎》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