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8
我是畫畫的,又是客居杭城的溫州人,故對新近召開的溫州首屆藝術博覽會特別關注。雖然自己沒有身臨其境,但有當?shù)氐挠H友參與其中,所以事先事后對整個過程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借此機會我想說說自己對溫州書畫市場的一些膚淺的看法,求教于各位專家。
溫州是改革開放我國先富起來的地方之一,經(jīng)商者足跡踏遍全國乃至世界。溫州人炒股、房地產投資時有新聞爆出,外出經(jīng)商者從各地賺來的錢,源源不斷的匯入家鄉(xiāng)。溫州資金雄厚,經(jīng)濟發(fā)達,是世人皆知的事實。窮賒賬、富收藏,藝術品投資應該是下一個熱土。4月初至5月初召開的藝博會,無疑會對溫州收藏的升溫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首屆藝博會初始設計200來個展位,全國各地畫家、畫廊、藝術經(jīng)濟機構紛紛搶灘溫州。后來展位比原計劃拓展一倍,據(jù)介紹共有8000平方米展示空間。其中外地參展者占九成以上,他們企盼只要溫州人拿出其他產業(yè)投資中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投資藝術品,那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數(shù)字。后來,據(jù)了解溫州人并沒有這樣做,如何解讀這件事呢?我想大概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目前溫州缺少書畫消費人群。
溫州鞋業(yè)、服裝、電器、打火機等制造業(yè)相當發(fā)達,產品銷往各地,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份額。溫州人勤勞致富,第一代、第二代經(jīng)營者深知創(chuàng)業(yè)之艱辛。盡管腰纏萬貫,但在他們身上節(jié)儉節(jié)約習氣依然根深蒂固,不肯輕易花錢,商海的苦戰(zhàn)也使他們少有欣賞書畫的閑情逸致。大小企業(yè)的老板幾乎全是當?shù)厝?,而務工者大都是來自云南、四川、貴州等貧困地區(qū),這龐大的人群一定時間內,也不會是書畫的消費者。溫州人有生意頭腦,如果這方面有市場潛力的話,當然是不會輕易放過的。外地的沖著溫州的聲望而來,當?shù)厝肆私馇闆r,商機一時還不會太多,所以,這次藝博會本地參展者還不到十分之一,這也是我沒有參加這次藝博會的原因吧。目前溫州沒有幾家高檔畫廊,經(jīng)營狀況也不盡人意。市內倉河巷是畫廊其中地方,這里經(jīng)營的字畫基本上是屬于中低檔。這方面有人問為什么義烏會好一些呢?我認為義烏是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采購商云集在那里。人口流動很大,其中不乏有熱衷于書畫收藏人士,書畫作品也隨之流往各地,不只是當?shù)叵M,而溫州除了春節(jié)探親、民工流以外,人口相對穩(wěn)定。
二、溫州人經(jīng)商閱歷豐富,不肯盲目投資。
眼下中國書畫收藏不很規(guī)范,繁榮混亂并存,虛火過旺,贗品、投資者炒作不在少數(shù)。圖畫不同一般商品,有形象、有色彩,又蘊含著畫家全部功力和學養(yǎng)。是一個不易讀懂而又最容易使人誤認為自己看懂的藝術。辨別真假、優(yōu)拙,需要眼力,有難度。國寶、廢物同為一紙,一念之差,幾萬乃至幾千萬就打水漂漂。人們不肯輕易冒這個心中無數(shù),不確定性很大的風險。溫州有句俗話:“風頭霉頭兩隔壁”(相鄰只有一墻之隔的意思)。據(jù)了解溫州人購買字畫多半傾向本地各家(其中大多數(shù)是已故聲望高的名家),據(jù)說藝博會第一天就賣出一幅售價20多萬元溫州籍畫家劉旦宅的作品。記得前幾年也聽到過溫州人對藝術品投資小心、謹慎,只有看準后才出手。
三、書畫投資前景廣闊。
溫州原本是東南文化名城,改革開放前,文化產業(yè)主要表現(xiàn)在工藝美術方面。溫州的歐塑、黃揚木雕、漆器、畫簾、歐繡、鑲嵌都是聞名遐邇產品。前世紀六七十年代,溫州有批高水平的書畫家方介堪、戴學正、王敬身、蘇淵雷等和他們的學生活躍在文藝界。文革結束后的幾年內,老人們相繼去世。一些學生也在后來的商品大潮沖擊下,紛紛改行,下海經(jīng)商。只有部分人支撐下來,書畫界出現(xiàn)了斷層現(xiàn)象。溫州還有一個現(xiàn)象,家教、文化及各類技能培訓特別火旺。經(jīng)商致富后的溫州人很重視子女的教育,這方面舍得花錢。這是一個很好的風氣,對下一代文化素質提高有很大作用?,F(xiàn)在,年青的第三代開始成長,書畫方面已有人嶄露頭角,重視文化藝術之風已漸漸回濃。新一代人重視生活質量,消費觀念和他們的前輩也不同。太平盛世,經(jīng)濟繁榮的年代,收藏之風都很盛行,古今中外都一樣,溫州當然不會例外。
四、溫州優(yōu)越的內部條件,需要外部去激活。
溫州的藝術品收藏還處在起步階段,還是零打碎敲的個人行為。還遠未形成產業(yè),更未融入整個潮流。
我國當前投資渠道不算很多,溫州民間資金十分雄厚,有手中有錢沒處花的憂郁,收藏藝術品毋庸置疑是個很好的舉措。能保值增值,能點綴生活提高檔次,能為子孫留下一份珍貴的財富。溫州人頭腦靈活,腳踏實地,改革初期,經(jīng)濟發(fā)展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點的“溫州模式”。膽大心細、包天(包民航客機)包地,敢為人先,做別人未做過的事。但是書畫收藏的普遍觀念,還停留在認為只是附庸風雅的文化消費,并未抬到投資做產業(yè)的高度。要加快當?shù)貢嬍詹夭椒?,需要外部介入推動。譬如集中各地收藏家在溫州舉辦幾次高檔次大型拍賣會。舉辦藝術品收藏只是講座,舉辦書畫、文物鑒定培訓班,辦名家書畫展覽等等,逐漸加濃藝術品收藏氛圍,使其認識提高到藝術品投資是個高雅又有前途的商業(yè)行為。溫州人很實在,不肯做迷迷糊糊的事。但是一旦認清前途,似乎可以預言,他們一定會做出令人矚目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