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3
羅劍華兄的畫作,似乎既可以歸于山水畫的范圍也可以劃入花鳥畫的范圍,故其所畫,兼有山水畫的境界和花鳥畫的趣味。水墨畫在發(fā)源之初,或者說在“功倍愈拙,不勝其色”的著色山水畫向“不患其了而患其了”的水墨畫過渡的唐代,曾出現(xiàn)過一批專工樹(松)石的畫家,畫史上艷稱的畢宏、張璪、韋偃等,便是其中的翹楚。羅劍華所畫的題材,便與他們相仿。劍華兄原本是專工花鳥的畫家,他之所以會把自己的畫風逐漸引向山水畫的方向,在我看來,其旨乃在于超越明清文人寫意花鳥專在一角半邊的折枝法中討生活的傳統(tǒng)。
事實上,花鳥畫在其發(fā)端之初的中唐五代,乃是以全景式、大章法的面目出現(xiàn),無論是以黃家富貴為代表的著色法,還是以徐熙野逸為代表的水墨法,無不是以復雜多變的構圖、準確概括的造型、縝密松弛的用筆見長,與上述專工松石的畢宏、張璪、韋偃等名家的所作,其實也相去未遠,只不過前者的作品中多翎毛走獸,而后者則與后起的山水畫有著更為親密的血緣關系。羅劍華那些糅合了山水畫和花鳥畫,暫且被我稱為樹石畫的作品,便恰恰是遙接上述這些畫格的衣缽。
在當代中國畫壇,尤其是浙江中國畫壇,已悄悄崛起了一批意欲復起明清以前恢宏博大的中國畫傳統(tǒng)的新銳,他們以心無旁騖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默默地回擊著中國畫“窮途末路”的預言。他們腳踏實地的作風及其在目前所取得的成績,使我相信,他們將成為在不久的將來引領傳統(tǒng)中國畫走向重興的主力軍。羅劍華便是這批新銳中的重要一員。
劍華兄的畫作,在遙接唐五代樹石畫、花鳥畫恢宏博大的傳統(tǒng)之外,亦有其獨出心裁的新創(chuàng),這就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明顯地揉入了平淡典雅的文人畫格調---他既在相當上受到了以清逸見長的元人墨花墨禽的影響,同時更在格調上汲取了倪云林逸墨撇脫的風神。這使得他的作品,在恢宏的境界之外,更平添了一種古淡天真的意蘊。
劍華兄是謙遜的,從不以自己業(yè)已取得的成績自矜。我想,能在這個喧囂的時代平靜而堅定地守住自己的一方凈土,需要的乃是一股八風吹不動的非凡定力,也許正是憑借著這樣的靜觀和修煉,會令20世紀以來飽受壓抑的傳統(tǒng)中國畫在新的時代里迸發(fā)出更大的活力。
(湯哲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