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3:08
點擊率:3364
這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理財產品,推行之初就受到各方的批駁與質疑。但是,質疑依舊,指責仍在,吃螃蟹的第一波人卻已經從中賺得盆滿缽滿,與此同時,進入這個市場的人也越來越多……
目前藝術品理財產品的現狀,我們從相關數據中也能窺見一二:2007年7月,民生銀行推出的理財市場上第一款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產品,該款理財產品期限2年,2009年7月理財產品正常到期,到期年化收益率高達12.75%,綜合收益率25.5%。2007年購買藝術品理財產品的投資者無疑是那成功的吃蟹人。
再看一組今年的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藝術品信托理財產品的規(guī)模就已經達到25億元,而去年全年發(fā)行的藝術品信托理財產品規(guī)模才5.58億元,半年時間就已經達到了去年4倍的發(fā)行規(guī)模。這些藝術品信托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大都超過10%。業(yè)內人士估計,照此情形發(fā)展,今年公開發(fā)行的藝術品相關理財產品的規(guī)模很可能超過50億人民幣。高收益的運作揭秘
近年,藝術品市場大熱,投資者參與藝術品投資的方式也越來越多:資深收藏家可通過拍賣機構、古玩市場直接購買藝術品;有金融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參與文交所的藝術品份額化交易;不了解藝術品但又想參與其中分享收益的投資者,可以購買藝術品信托理財產品,坐享其成……
藝術品信托理財產品,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呢?據了解,藝術品信托理財產品通過向投資者發(fā)行受益憑證,將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實行集合投資,由具有良好藝術素養(yǎng)和豐富管理經驗的藝術基金管理人進行藝術品投資組合,幫助投資者分享藝術品價值增長的收益。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藝術基金管理人的經營管理水平,決定了藝術品理財產品收益的多寡。
業(yè)內人士表示,目前藝術基金管理人的運作大致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融資性的,就是信托公司為藝術品藏家或機構提供融資服務,在這一過程中信托公司通過藝術品評估價值結構化(如融資金額為藝術品評估價值的7成)、藝術品質押擔保以及第三方機構擔保來防范融資風險;另一種是投資性的,買入藝術品,鎖定一定時間期限,依靠藝術品自身升值為投資者帶來收益。上述業(yè)內人士還透露,目前市場上還存在一種類似游資炒作的模式,即藝術品基金管理人與藝術家合作,買斷該藝術家的作品,然后進行推廣炒作,提升藝術家的升值空間,而后再出貨,最終獲利退出。高收益的潛在風險
仔細琢磨藝術品理財產品的運作模式,你會發(fā)現風險正潛藏在這10%的高收益下。暫且不論游資炒作這種激進模式隱藏的高風險,僅是前兩種運作模式也存在兩大風險——藝術品價值評估的鑒定風險和藝術品兌現價值的變現風險,這也正是藝術品理財產品備受質疑的地方。目前,國內市場尚無藝術品價值評估的統一標準體系,因此藝術品價格評估只能依靠所謂的專家和大機構,人為主觀性較大,如去年春拍時以4億多成交的黃庭堅作品《砥柱銘》的真?zhèn)尉驮浺l(fā)業(yè)內人士的爭論。
藝術品理財產品最終兌現收益,需要將所投資的藝術品變現。藝術品變現是個系統問題,涉及時間、鑒定、渠道、市場大環(huán)境等各方面因素,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都會影響藏品變現。比如前幾年當代藝術品拍得好,但過一兩年后,市場熱點轉換,當代藝術價格急轉直下,這時出手當代藝術品,價格上難免要打些折扣。結合國內藝術品市場情況來看,藝術品退出渠道主要圍繞著拍賣和私人、機構收藏三者之間展開,因此有第三方機構擔保的融資性藝術品理財產品風險要小于投資性藝術品理財產品。記者視角 “三高”之下的投資選擇
除了高收益、高風險,藝術品理財產品還有一高,即高門檻。目前,發(fā)行藝術品理財產品的金融機構以信托公司居多,按照信托法規(guī)定,信托產品的購買起點必須在100萬元人民幣以上;此外,個別銀行也有發(fā)行少數藝術品理財產品,除上文提及的民生銀行外,建行也曾與國投信托所推出了“國投信托·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招行、工行等銀行也在拓展藝術品相關的理財服務。不過據記者了解,目前銀行發(fā)行的藝術品理財產品主要面對私人銀行高端客戶。
高門檻、高風險、高收益,集“三高”于一身的藝術品理財產品是否值得投資呢?個人覺得目前投資藝術品理財產品的最大風險是政策新規(guī),這一市場出現的藝術品真?zhèn)蝸y象、信托產品不規(guī)范已經引起不少輿論聲音,這使得投資藝術品理財產品的政策風險加大。因此,個人認為在有充裕閑錢的情況下,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考慮融資性藝術品理財產品,但是在選擇產品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信托公司資質、藝術基金管理人的市場表現、第三方擔保機構的權威性,以規(guī)避可能出現的政策風險;另外,投資者在選擇藝術品理財產品時還要了解清楚產品的投資期限(投資多長時間)、資金預留時間(多久可以提前終止或者需要延期的情況)、產品風險措施(是否設有受益分級),盡量減少市場風險。
作者:陳思敏
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