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2:41
點擊率:3161
國外就國外收藏品投資基金的現(xiàn)狀來說,包括美國藝術基金和中國投資基金在內的許多收藏品投資基金都以5~10年為投資周期。其收費方式通常是收取占投資總額1.5%~5%不等的管理費用,如果年收益率超過6%,再另外從超額利潤中收取20%的分紅。由于很多收藏品投資基金都才剛剛起步,因此,要想對他們的投資業(yè)績進行全面而準確地評估顯然并非易事。換句話說,他們的投資業(yè)績實際上大都還僅僅停留在“預期”的層面上。舉例來說,美術基金的預期平均年收益率為10%~15%,荷蘭銀行旗下的中國基金的預期平均年收益率為12%~15%。具體來說,這些收藏品投資基金的投資范圍也各不相同。例如,英國美術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執(zhí)行總裁霍夫曼管理的美術基金I就將投資范圍鎖定在古典藝術、現(xiàn)代藝術、當代藝術和印象派藝術這四個領域,其投資比重分別為30%~35%、15%~20%、35%~50%和15%~20%。2004年,英國美術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從15個國家的投資者手中募集了約3.5億美元,個人投資者初始投入資金的門檻為25萬美元。自美術基金成立以來,美術基金的年平均投資收益率高達58%。在經過了最初的3年鎖定期后,投資者就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基金份額。在隨后的3~7年時間里,美術基金將向投資者提供每年10%~15%不等的年復合投資收益。美術基金向投資者收取0.25%的認購費和2%的管理費。在基金解封以后,當年平均投資收益率超過6%時,美術基金還能提取一定比例的分紅。這些收藏品投資基金的投資手法更是大相徑庭。最具特色的當數美國菲門烏德藝術投資基金,菲門烏德藝術投資基金的旗下?lián)碛袃纱蠡?,各?億美元為募集目標。其中的一個基金以每2年為一個投資周期,接受投資者的委托從事收藏品投資;另一個基金則以50%的資金購買收藏品,另外50%的資金則用于提升這些收藏品的知名度,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抬高這些收藏品的價位。
除這類直接針對收藏品的收藏品投資基金以外,還有一類直接針對藝術家的收藏品投資基金,例如美國的藝術家共同信托和藝術經紀人基金。當然,在這類收藏品投資基金中,最有創(chuàng)意的還屬藝術家共同信托。藝術家共同信托是世界上第一家專門針對新生代藝術家和著名藝術家,以“以物代幣”為特征的中長期信托投資計劃。藝術家共同信托參考了社會保險的運作模式,將藝術與金融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藝術家共同信托的投資者(參與者)是藝術家,但藝術家共同信托需要藝術家提供的并非資金,而是作品。在加入藝術家共同信托的20年中,藝術家每年都要向藝術家共同信托提供1件自己的作品,然而,藝術家共同信托并不支付現(xiàn)金購買這些作品,藝術家仍然擁有這些作品的所有權,只是把這些作品的經營權委托給了藝術家共同信托。藝術家共同信托的專家團隊具體負責這些作品的銷售。按照他們的信托投資計劃,準備在10年以后才將這些作品推向市場,但銷售時機將視收藏品市場的具體情況而定,以實現(xiàn)投資收益最大化的目標。當藝術家提供給藝術家共同信托的某件作品被銷售以后,藝術家本人將獲得銷售收入的40%,另外的40%將劃入藝術家共同信托的集體公積金賬戶,剩下的20%則作為藝術家共同信托的管理費用。每一位參與藝術家共同信托的藝術家都可以從集體公積金賬戶中分享一份均等的投資收益。藝術家共同信托的優(yōu)勢在于:第一,藝術家既可以獲得當期收入,又可以分享未來的收益;第二,藝術家可以通過投資組合來規(guī)避自己作品的市場風險;第三,藝術家共同信托可以最大程度地整合資源,高效運作。
值得一提的收藏品投資基金還有英國美術投資咨詢公司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只收藏品對沖基金——藝術交易基金。據藝術交易基金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威廉姆斯介紹,“藝術品交易基金已經與10位成名的藝術家簽訂了協(xié)議,專門為其創(chuàng)作作品,基金有權利優(yōu)先購買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預計基金1/3的收益將來自這些在世藝術家的作品。余下的收益則來自于一般的藝術品買賣,印象派、后印象派、現(xiàn)代以及當代藝術都會有所涉及,且油畫、素描、水彩和雕塑等多種形式亦包括其中,選擇范圍極為寬泛。”當然,藝術交易基金的最大特色還在于它采用對沖的方式來規(guī)避收藏品投資風險。藝術交易基金從證券市場上選擇那些與收藏品市場關系密切的股票,這樣的話,如果收藏品市場下跌,這些股票也會下跌,藝術交易基金則可以將這些股票以期權限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收藏品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作為一種衍生工具基金,收藏品對沖基金的出現(xiàn),不僅增加了一種新的收藏品投資渠道和風險規(guī)避方式,而且體現(xiàn)了收藏品金融化趨勢的新方向。
國內就中國收藏品投資基金而言,私募基金的歷史其實相當悠久。據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創(chuàng)辦人陳東升透露,“在1994年嘉德秋拍上,陳逸飛描繪西藏人民生活的《山地風》以286萬元人民幣成交,當時創(chuàng)下了陳逸飛油畫作品的最高價。有意思的是,當年合資購買此畫的是四名券商,其中一位沒能抵擋住藝術的吸引力,改行開了家畫廊,現(xiàn)在幾個價位漸長的年輕畫家都出自他的包裝。”這位“改行開了家畫廊”的券商就是北京環(huán)碧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勝。在當時拍賣會結束不到3個月,就有海外買家找上門來愿意以400萬元的價格購買這幅畫,但四位券商不為所動。他們清楚,“如果嘉德再拿這幅畫拍一次,賣到1000萬元不成問題,因為在這幅畫之后,逐漸轉入文化產業(yè)打拼的陳逸飛再沒創(chuàng)作出藝術價值更高的油畫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另一位券商——在中國資本市場有“法人股大王”之稱的新理益集團董事長劉益謙后來也成為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和上海道明拍賣有限公司的出資人。從本質上講,這種“合資買畫”的收藏品投資方式就初具私募基金的性質。
近年來,在江浙地區(qū)流行的收藏品“投資團”其實也具有私募基金的性質。據2000年就開始運作準私募基金的浙江金華人劉乾生介紹,“這樣的‘投資團’在浙江并不在少數,只是投資的項目不同而已,有的投資房產,有的投資礦業(yè)。但投資古董、藝術品這樣的收藏品投資團越來越多。操作方式一般是數人乃至數十人將資金委托給一位懂行并且信任的操盤人,然后每年春節(jié)結算,或分紅或繼續(xù)滾動發(fā)展,操盤人在收益中抽成。”2000年,劉乾生向11位親戚朋友募集了330萬元資金,以準私募基金的模式從全國各地收購古典家具,價格飛漲之后再陸續(xù)拋售。截止到2007年11月,劉乾生以“滾雪球”方式運作的這只準私募基金的投資收益率已經達到了2200%左右。據他估計,到2010年投資期滿之時,這只準私募基金的累計投資收益率至少會達到3500%,甚至會超過5000%。
從2004年開始,上海華氏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接受了一家來自香港的私募收藏品投資基金委托,每年運作2000萬~1億元的資金進行收藏品投資。上海華氏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每年提交投資評估報告,這家私募基金則委托第三方專業(yè)機構對該投資評估報告進行審核。據上海華氏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華雨舟透露:“雖然我們給基金的承諾是每年15%的收益,實際上,華氏3年前所收藏的作品到現(xiàn)在,除稅之后,至少還有125%的收益。”華雨舟表示:“我們公司和藝術基金都做了大量的投資,但主要投資的板塊不是在當代藝術,而是集中在經典藝術,也就是在歷史上各個變化時期產生的一些重要藝術家的作品。這類作品雖然不會給你帶來很大的暴利,但它也不會給你帶來很大的風險。”
2008年7月,和君咨詢集團旗下的北京和君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與北京西岸圣堡國際藝術品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分別作為執(zhí)行合伙人和投資管理顧問,發(fā)起募集和君西岸經典油畫投資基金。這只私募基金的募集對象僅限于家族資產超過1億元的個人以及經營表現(xiàn)不俗的企業(yè)?;鹫J購價格為1.03元/單位份額,產品期限計劃為2年,每年度初提取出資總額的2.5%作為投資管理費。據和君咨詢集團董事長王明夫介紹:“之所以第一批融資將經典西畫定向為投資對象,就在于它在中國藝術市場尚屬‘處女地’。對于藝術來說,金融界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許多銀行都將藝術品視為投資級別的資產。”
2007年6月18日,以中國民生銀行高調推出“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為標志,第一只公募的中國收藏品投資基金終于浮出水面。據中國民生銀行藝術品投資專職產品經理高蔚然看來,“現(xiàn)在企業(yè)、基金、銀行都關注藝術品這個市場。像藝術品基金就是通過專家之手幫助投資者在藝術品市場獲利。這樣一方面減少了個人理財的風險,另一方面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藝術品市場的投資中來。個人參與藝術品投資的門檻高,而有了銀行和藝術品投資顧問公司以及信托公司共同搭起的平臺,購買藝術品的理財產品則只要50萬元的資金就可以參與,對投資者來說又多了一種財富管理方式。”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2009年7月17日~23日到期的86款銀行理財產品中,90.70%的理財產品都實現(xiàn)了預期收益。雖然中國民生銀行的“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沒有能夠實現(xiàn)18%的預期最高年收益率,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86款銀行理財產品中,實際年收益率超過6%的理財產品僅有2款。中國民生銀行的“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2.75%的年收益率遠遠高于排名第二的中國銀行的“匯聚寶080782—美元期限可變產品”6.20%的年收益率。從某種意義上講,在保證金機制、到期回購機制和第三方監(jiān)管機制的制度約束下,作為首只公募收藏品投資基金的中國民生銀行“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能夠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取得這樣的投資收益,確實很不容易!
2009年6月,國投信托有限公司推出了國內首款收藏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國投信托·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該信托計劃是國投信托有限公司攜手保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和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共同為高端客戶提供的另類投資信托理財產品,向中國建設銀行北京私人銀行的高端客戶定向銷售,也是中國建設銀行私人銀行在藝術銀行領域進行的探索。該信托計劃聘請保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為藝術品鑒定顧問,負責藝術品的鑒別和估值工作,同時聘請保利藝術博物館為藝術品保管人,作為信托標的的保管方。該信托計劃募集的資金規(guī)模為4650萬元,期限為18個月,信托資金主要用于購買數名著名畫家知名畫作的收益權。產品一經推出,便得到了投資者的熱情踴躍認購,僅3個工作日,信托份額就銷售完畢。據國投信托有限公司總經理呂益民介紹:“近年,藝術品市場在國內不斷升溫,藝術收藏也成為許多高端人士的生活方式和理財方式。但是藝術品資產的流動性不是很強,我們國投信托歷時兩年的研發(fā)設計,就是通過金融手段實現(xiàn)藝術品資產的流動性,為藏家、藝術家和投資人構建一個可以融通的平臺。”
所謂收藏品投資基金,是指根據風險共擔和收益共享的基本原則,將投資者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運作,以收藏品投資組合的方式進行投資和獨立核算,以獲得投資收益的收藏品理財服務。收藏品投資基金的主要特點是獨立托管、專業(yè)管理、組合投資、獨立核算、風險共擔和收益共享。近年來,收藏品投資基金開始悄然進入人們的視野,并且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作者:馬健
來源:《美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