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倘若有人教你用眼睛看畫,用耳朵聽歌,你一定會認為是人家把你當作吃奶的嬰兒而生氣。這連未滿周歲的孩子都懂的事,還用得著去告訴上了年紀的人,實在是太荒唐。其實不然,顯示生活中用耳聽畫是個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不僅現(xiàn)在有,古亦有之。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就記有此事。文段不妨抄碌:“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偶傳為鐘、王、顧、陸之筆,見著爭售,此所謂耳鑒。”
圖畫本是視覺藝術(shù),供人觀賞。耳朵乃人之聽覺器官,用耳在人畫之間作溝通媒介,無異于緣術(shù)求魚,絲毫不起作用。不管你如何全身心投入,其功效始終等于零。但奇怪的是這無用之用卻為之大用。拍賣會、畫廊、畫市此法大行其道。他們專門發(fā)揮耳之功能,四處打聽張三如何,李四哪樣。白紙墨墨,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懸掛在前面的圖畫,有人卻不仔細端詳或全然不顧?!岸犑菍?,目見是虛?!笔瞧湫闹袌远ú灰频男拍詈屯顿Y最可靠的依據(jù)。你要是真誠實意地向買家推薦好畫,居然會不看一眼就嗤之以鼻。但是都非常專注畫上的名字,某某人,沒聽說過嗎?啊!X先生,據(jù)說他水平很高??搭^銜,慕虛名,甚至有用電話買畫。只要聽說是什么資歷,不管三七二十一,幾萬元一聽定音。這種現(xiàn)象,令許多有真才實學(xué)的畫家心寒而百思不得其解。有些“悟性”較高的人明白耳朵只對聲音有用,就看風使舵投其所好。調(diào)動三寸不爛之舌,把原本應(yīng)是手上的畫畫技巧,轉(zhuǎn)變?yōu)樽焐瞎Ψ颉2贿z余力地包裝炒作,使人耳有所聞。于是販賣各種頭銜的行當也應(yīng)運而生。副院長、正教授藝術(shù)顧問任你選擇,幾百元一個證書。銅牌、金杯、甚至還有名山刻石,可謂無奇不有,出錢就有。北方才子、南國大王、世界名人、宇宙高手。吹牛不需本錢,費幾口氣就可以了。搗糨糊者四處游說每每得手。于是乎從事書畫投資者,僥幸獲利的有之,血本無歸者不少。低劣俗作居登大雅之堂,高雅大手筆賤如廢紙。不相信目睹,只根據(jù)耳聞,也導(dǎo)致假畫泛濫。行家都知道,畫好畫不如說大話。畫真畫不如造假畫。只須表面有三分象寫上一個名人名,就價值萬千。世上哪兒有這樣無本萬利的好事啊。不僅造假畫,還造假大師。用一些不找邊際的空洞套話,把毫無藝術(shù)功底的人捧為大師。手中一些莫名其妙的:“鬼畫符”即刻變?yōu)榘偃f大鈔。也有畫家,會畫人物,未必就會畫山水。因知名度高,水準極差的作品,居然也價高嚇人。
人的感官,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讓它各司其職。荀子曰:“目辨白黑美惡,耳辨音聲清濁。”越俎代庖耳眼錯位,必然會導(dǎo)致美惡顛倒的怪事生發(fā)。名實相符的畫家,耳眼獲得的信息并不相悖。這就是憑耳聞有時也能僥幸購得好畫的原因。但對少名有實或徒具虛名者就一定要用眼睛觀察分析了。否則就有可能是鴟梟而失鳳凰,執(zhí)蝘蜒而棄龜龍。
分享到: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網(wǎng)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