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琴斷紋不經(jīng)百年而不出,這是鑒定古琴非常重要的一點。偽制斷紋古已有之,方法很多。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進裂;或以蛋白滲入灰中刷漆,做成后用甑蒸,然后風干;或用石膏做灰底烤制等。其實,斷紋真?zhèn)谓?jīng)仔細觀察區(qū)別還是很大的,真斷紋紋形流暢,紋尾自然消失,紋峰如劍刃狀;而假斷紋經(jīng)過冷熱催化或刀刻等過程,難免有失自然,出現(xiàn)破綻。
古琴的銘刻,也是鑒定古琴真?zhèn)蔚闹匾罁?jù)。琴背均為刻款,而琴腹則有刻款和寫款兩種,刀刻者容易保存,墨寫的若年代長久,則較難辨識。古琴腹內(nèi)之刻款,如琴體兩側(cè)上下板粘合處無剖過重修的痕跡,大多是原款,若發(fā)現(xiàn)重修痕跡則需仔細研究。最難辨認的是將老琴剖開重修刻上偽款而粘合處又做得天衣無縫者和用古木制琴時就刻上偽款者。不管腹款、背款,資深的鑒定家還可以從歷代帝王年號的慣稱、用字避諱及一個朝代或某書法家的書風加以辨認。
以彈奏為主要目的收藏者,一定會以琴的音色為主要標準之一。我們聽一張古琴的聲音,音色沉厚而不失亮透,上中下三準音色均勻,泛音明亮如珠而反應靈敏,就知是一張上好的古琴了。有的古琴因有斷紋,而按音彈奏時會出現(xiàn)“剎音”,影響聽覺,此時要慎重權(quán)衡得失,切勿輕易棄之。收藏古琴一般選擇干燥墻壁垂掛,不宜長時間平放;若長時間平放,則容易造成“塌腰”。古琴作為樂器應經(jīng)常彈奏為好,否則會使音色暗、澀,且會生蟲存蛀損壞古琴。
來源:中國紅木古典家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