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3:24
點擊率:3195
步入龍年,2012年春拍的大幕正在徐徐拉開,特別是一些拍賣行已經(jīng)公布了春拍中的力推精品,無疑讓市場看到了今年藝術品投資的潛在熱點。
主題投資將成趨勢
在這兩年的拍賣市場上,古代書法無疑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自從王鐸的《雒州香山作》在2010年在北京匡時秋拍以4536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王鐸書法拍賣新高。人們對于以王鐸為代表的明末草書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在2011年的秋拍中,張瑞圖《行書七言詩》、黃道周《草書五言詩》等藝術家作品均刷新了個人作品拍賣的世界紀錄。
在今年的春拍中,匡時將隆重推出“故國情懷——明遺民書畫作品專場”。遺民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給文學藝術注入新的內容。其中,更有見證清初文壇盛事的《種菜詩唱和詩冊》等原作將首次現(xiàn)身,無疑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這份由浙江吳氏家族珍藏300年,由14件作品組成的標的,全景式地折射出17~18世紀中國鼎革之變背景下的一段往事。北京匡時總經(jīng)理董國強認為,這組作品中黃宗羲和呂留良的墨跡才是更大亮點。值得注意的是,呂留良的故事,里巷坊間留傳甚多,其女呂四娘刺殺雍正一事,尤多為人所樂道。然呂氏因文字獄被禍,片紙傳世吉光片羽,這無疑使得這件作品更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雖然誰也不能否認書畫拍賣市場已經(jīng)進入了“億元時代”,但并不是每件書畫都有巨大的升值潛力。在此情況下,主題投資的意義就不容置疑了。特別是從2009年秋拍以來,拍賣市場上出現(xiàn)從藝術史角度陸續(xù)推出的清代“揚州畫派”作品、清初“四王吳惲”作品和渡海三家等專場,更為成為了價值投資的典范。藝術品拍賣已經(jīng)不能再是簡單的大雜燴,而要更多地從藝術史、從社會文化等多角度深入發(fā)掘拍品價值。藝術品市場正實現(xiàn)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一個轉變,藝術品拍賣也將要進入一個精耕細作的時代。
源流名家值得關注
與內地的拍賣行相比,海外的拍賣行在春拍的準備上絲毫不敢怠慢,近日蘇富比拍賣行就公布了今年的春拍計劃,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就是來自阿爾佛雷德克拉克夫人宋代汝窯天青釉葵花洗。克拉克夫婦是英國最著名的中國古陶瓷收藏家之一,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汝窯玉壺春瓶和汝窯洗即為其的舊藏?,F(xiàn)在收藏汝瓷最多的首推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其次為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英國大維德基金會7件,私人收藏僅英國艾爾弗雷德克拉克夫人和中國香港地區(qū)的羅桂祥先生。此次的這件無疑是非常搶眼,估價則是6000萬至8000萬元,無疑非常誘人。
繼在“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二”專場中,明永樂年間的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以1.6866億港元成交之后,“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三”中,將繼續(xù)推出明代官窯珍品,其中明永樂青花“荔枝綬鳥”圖大盤和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云龍”圖高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