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12香港藝博會現(xiàn)場
“連著兩天兩夜的奔波,滿腦子的展覽和人氣的訊息,香港的藝術氛圍可謂空前的熱鬧。低稅的實惠,一流的服務,國際化的都市氛圍,相對自由的自主經濟和民主環(huán)境,甚至東方之珠美麗港灣的浪漫環(huán)境等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加上國際品牌畫廊的入駐正在明顯地帶動本土畫廊,一切似乎都在提示著香港的未來?”
這是5月17日藝術家張曉剛在微博上的留言,短短140個字對香港藝博會的喜愛溢于言表。對于剛剛結束的北京兩大藝術博覽會,也無疑被擺上了相互比較的臺面而顯得遜色一籌,藝術長沙的發(fā)起人譚國斌也在微博上牢騷著并@給圈中多人:香港博覽會一年比一年旺,為什么北京博覽會給我們的感覺好像還沒香港旺,思考,希望北京博覽會不要再內耗了,你們敢快行動起來,不然真的會被別人吃掉地。
究竟什么是構成一個藝術博覽會的最重要條件?什么樣的藝術博覽會能夠讓畫廊、觀眾和買家皆大歡喜?又是哪些因素讓一個藝博會顯得與眾不同?在風起云涌的世界藝術市場里,牢牢抓住大家的眼球?如果我們能夠在紛繁的表象之后,看到更多實實在在的數(shù)字,也許對于我們迎頭趕上,才不是又一句泛泛空談。
一·藝術博覽會的本質是一個專業(yè)服務商
從較早成熟的綜合性市場運作模式——“博覽會”中逐漸細分出來,形成的一個專業(yè)性的市場形態(tài):即一種藝術商品集中展示交流與交易的形式、一種將藝術審美與商品經濟有機結合的組織活動。藝術博覽會所具備的開放式、全景式市場模式使其成為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種藝術品展示和交易的商業(yè)活動,同時也為當代的藝術發(fā)展提供了一個社會化的舞臺。盡管不同時期、國家的藝術博覽會的發(fā)展軌跡與表現(xiàn)形態(tài)也會不盡相同,但是回到博覽會本身,它其實就是一個服務商,一個需要專業(yè)支持的服務平臺。
藝術北京總監(jiān)董夢陽認為“如何做好服務是我們考慮的重中之重,我們對誰來服務,如何服務這是關鍵。面對大量畫廊,我們要弘揚什么,如何獲得贊助,幫助畫廊更好發(fā)展,實現(xiàn)互利互惠,這就涉及到博覽會、畫廊、贊助商等等幾個方面的服務問題與配套措施,這就需要為對象考慮到方方面面。不同的對象的需求是不同,如何將這些需求統(tǒng)一起來才是一個成功的博覽會的標志?!?
一個藝博會的專業(yè)服務涉及到各個方面,從物流、保險到展位的搭建,小到會場里的一個導覽標識,大到的媒體推廣宣傳造勢;從畫廊的準入機制到藏家的有效供給,形成一個有買有賣良性的市場;從藝術贊助的選擇運用,到藝術教育項目的實施,形成輕松有趣的購買環(huán)境,和濃厚適宜的藝術教育氛圍,都是一個成功的藝博會專業(yè)服務軟品質的體現(xiàn)和最終實力的體現(xiàn)。
圖為三個藝術博覽會的數(shù)據(jù)比較
二·參展費用并不直接影響畫廊的參與度
畫廊參展費用作為參展機構的重要支出,在幾個博覽會各有不同,根據(jù)雅昌藝術網記者調查報道:本土畫廊參加CIGE的費用從參展費、運輸費、保險費、人員餐飲費等加起來大概在15-20萬元人民幣左右,而據(jù)前段時間參加迪拜藝博會的站臺中國藝術總監(jiān)孫寧介紹到,其總的花費也在近20萬左右。國外畫廊參加CIGE,除了展位費,另有運輸費與藝術品保險費。據(jù)韓國琴山畫廊介紹,其此次參加CIGE的運輸費用大概在1萬美金左右(琴山畫廊此次帶來的許多作品都是裝置、雕塑),另據(jù)韓國樸榮德畫廊負責人介紹,參加CIGE總的花費是高于國內畫廊的參展費的,但具體數(shù)目并未透露。
相比之下,根據(jù)雅昌藝術網記者報道,香港藝博會的畫廊進場是需要很高的費用的(一個攤位費便需要17000美元,加上藝術品的運輸費用,工作人員的住宿,來回機票,以及藝術品目錄的印刷費用等等,這筆錢翻幾番都有可能),在商言商,畫廊和主辦方當然都是從商業(yè)上考慮。去年Art HK總監(jiān)Magnus Renfrew曾說過,Art HK只是一個商業(yè)活動,大家對它的公共期待太高了。
在一個個具體的數(shù)字顯示下,每一個畫廊主對于藝博會參展費各有自己的見解:畫廊作為一個藝術品交易的商業(yè)機構,參加一場藝博會的費用自然是越低越好。不過畫廊在選擇參加藝博會上,每年都已經做好了計劃,其實參加中國的藝博會與參加歐美的藝博會在費用花費上沒有很大的區(qū)別,而去歐美的運輸費要比來中國高很多。
三·香港藝博會的殺手锏:“零”關稅
香港——繼紐約、倫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中西文化的交融之地,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于世。這樣的外部環(huán)境為藝博會的開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環(huán)境資源,而在這當中,“零”關稅更是極大地促進了香港的藝術品交易,對于藝術市場的重要形式之一的藝術博覽會影響很大,海外畫廊踴躍參加香港藝術博覽會,使香港逐步成為亞洲最大的藝術品交易中心。
早在臺北新藝術博覽會的時候,面對良好的銷售成績,藝術總監(jiān)李善單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就坦言“我這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打敗巴塞爾,但是我知道絕對不可能,今天只要跟香港在藝術上沒有稅的話,其他藝博會永遠比不過,臺灣一扣下來就是20%幾的稅,中國一扣下來30%幾的稅,這是很現(xiàn)實的問題,上海當代不能比,藝術北京不能比,我們也不能比”
在我國,藝術品被列為進口商品的第21類,與奢侈品列為一類,藝術品進口時需申報繳納進口關稅和進口環(huán)節(jié)增值稅。進口關稅根據(jù)藝術品種類不同適用0-14%的稅率,其中古董藝術品適用稅率為0,不再附加進口關稅,只需支付17%的增值稅。而繪畫和雕塑作品都將附加12%的關稅,這意味著總進口稅率將達到29%。復制品的關稅為14%,這樣總進口稅高達31%。相比之下,目前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對藝術品采取了低關稅甚至是零關稅的措施來鼓勵藝術品的引入。目前,作為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的美國和英國,其藝術品進口關稅為0(英國另征收5%進口環(huán)節(jié)增值稅)。此外,加拿大、新西蘭、韓國、白俄羅斯等國以及我國香港地區(qū)的藝術品進口關稅為0,摩洛哥王國藝術品進口關稅為1.25%,塔吉克斯坦等一些發(fā)展中國家也在逐步降低藝術品進口關稅,藉此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臺灣是5.5%,新加坡是7%
2012年初,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下發(fā)了《關于2012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稅委會〔2011〕27號),決定自2012年起,將油畫、粉畫及其他手繪畫原件;雕版畫、印制畫、石印畫的原本;各種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的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暫行1年)。一年后,相關單位還可以繼續(xù)進行關稅調整政策的申報?!俄攲印访襟w解讀分析認為:這次藝術品進口關稅減免,享受實惠的主要是跨境經營油畫、雕塑等門類的藝術機構,即便減稅,與香港進口零關稅、美國藝術品進口零關稅相比,新政的吸引力仍然有限。只要稅率不歸‘零’,海關依然無法知曉國外藝術品進口的真正總價值。所以,想要真正擴大藝術品交易量,打造出亞洲新的藝術品交易中心,降稅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四·銷售數(shù)字到底能說明什么?
早在2006年的藝術北京上成交額已經超過二億,今年更是報出好成績:90%以上參展商成交,成交額約3億,同比增長57%,占國內上半年藝術博覽會成交額的85%;2006年的CIGE成交額為一億六千萬,但是最近幾年已經在沒有官方的銷售數(shù)字;2012香港藝博會至今沒有官方的銷售數(shù)字,只有媒體呈現(xiàn)的一段文字,略可看做是銷售不俗的表現(xiàn):
“Tornabuoni Art畫廊帶來的意大利概念藝術家阿里杰羅-波堤(Alighiero Boetti)的5幅作品全都被搶購一空,其中創(chuàng)作于1984年的《Mappa》以100萬歐元賣出;Bernard Jacobson畫廊展出了Robert Motherwell的作品《Elegy to the Spanish Republic No. 45》(1960),最終以100萬美元的價格賣出;George Baselitz的作品《Stalin und Woroschilov pissen von der Kremlmover》亮相白立方畫廊的展位,以50萬歐元的價格賣給了一位亞洲藏家;Hans Hartung的作品《T1966-H32, 1966》則被一位新加坡藏家以40萬美元的價格買走?!?
不可否認藝術博覽會最終拼的是銷售,如果能夠帶來巨大的銷售業(yè)績,才是讓博覽會提供服務的客戶:參展機構和藏家皆大歡喜的根本所在。但是,首先銷售的數(shù)字的獲取,其真實性就很值得商榷,畫廊對自己的銷售一直是報喜不報憂,主辦方當然希望對外宣布的數(shù)字是年年增長的紅線,場面的紅火并不一定代表真實的銷售狀態(tài),CIGE干脆在兩年前就不再給出銷售數(shù)字。也許從各個藝博會的現(xiàn)場以及眾多媒體的探究中,我們能夠獲取一些數(shù)字,但是缺乏真實、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支離破碎的信息還是難以讓我們撥開云霧看到一個個真實的藝博會。
來源:雅昌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