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2日 16:18:39
出處:中國藝術(shù)市場網(wǎng)
點擊率:4609
本網(wǎng)訊:董也山,浙江博物館西湖畫院院長。悟道參禪,體味淡美,品讀董也山的山水畫,離不開兩個字,“淡雅”。他將自己的獨特氣質(zhì)、審美藝趣及人文理想融合于客觀的山水云煙及風物之中,畫面呈現(xiàn)出來一種平和清淡的情調(diào)氛圍。相比于西洋畫,中國畫本質(zhì)就是淡雅。牽涉到東西方審美差異,國人所鐘愛溫潤如玉的玉,而不是光芒萬丈的鉆,就是喜歡淡雅。再說到近濃遠淡,全景的遠山完全就是一幅淡雅風情畫。淡雅還孕含有朦朧詩意,在某種意義上說“詩與遠方”所展現(xiàn)的正是致美淡雅境界。
日前,在藝術(shù)財富沙龍上,他闡述了中國山水畫境界美。董也山認為,“淡美古厚情趣”,自古以來是一種極為推崇的藝術(shù)境界。
一重境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后被李可染繪成同名巨幅山水畫?!扒r競秀,萬壑爭流”講其山水的自然之美。
二重境界,南朝宋畫家宗炳的“澄懷味象”、“以神法道”、“暢神而已”。則突出講其神美。宗炳的《畫山水序》從美學(xué)理論體系提出了三個重要論點:一是山水景物本身具有自然之美,是客觀的存在。二是人類是萬物之靈長,是發(fā)現(xiàn)、欣賞、體驗山水客觀自然之美的主體,有了人從審美的高度對自然山水的欣賞和體驗,自然山水之美才具有價值。三是強調(diào)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和欣賞,并不是為了單純?nèi)ッ璁嬌剿匀恢?,更重要地是為了人類的精神愉快和審美享受。講其山水的再造變形之美。
三重境界,陸儼少三峽歸來“臥游山水”。陸儼少在抗戰(zhàn)勝利后搭乘木筏東歸返滬,搭乘木筏渡三峽幾度涉險,體驗生活而汲取藝術(shù)養(yǎng)料,在繪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實踐中獲得巨大收獲。陸儼少坐在木筏上獨自潛心觀賞一個多月,細審其勢,遂將三峽山水千姿萬態(tài)俱記心中,歸來后畫風大變,尤以流動的水勢,煙波浩淼,云蒸霧靄,變化無窮,線條疏秀流暢,剛?cè)嵯酀T扑疄槠浣^詣,有雄秀跌宕之概。畫面氣勢雄偉,盡顯淡美之遠。
董也山 坐忘林泉 49×36cm
中國畫崇尚虛靜恬淡,寂寞無為的情感色彩。需擯棄功利之心,洗盡塵俗之念,方有雅心、雅風。董也山向來樸素,遠離名利,他的恬淡樸實,幽雅淡美完全來自于內(nèi)心,便有了恬淡樸實的性情,在廣闊的空間自由地進行精神創(chuàng)造,畫面中也會充盈著古雅、簡淡氣韻和自然樸素之美。在長期的藝術(shù)追求上,董也山他那永不重復(fù)的圖式格局,以書法入畫成就山水特色,以文學(xué)素養(yǎng)組織筆墨風情,這一切構(gòu)成了董也山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
董也山 月色齊云山 26×30cm
當我們走進董也山的山水畫《月色齊云山》,身臨其境那種“空山鳥語靜,花夜伴水聲”,山石樹木、淺沙平渚、層巒疊嶂、飛瀑流泉,豐富的層次,虛實和悠遠,使觀者不知不覺地被引向蒼翠的峰巒間,蜿蜒的石徑上,奔騰的小溪邊和柔曼的云霧氣息之中。而遠處,則是詩與淡雅。這與他在1993年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覽上榮獲銀獎的作品《夏云有奇峰》相比,又有了質(zhì)的飛躍,這正是他一生求變不斷創(chuàng)造的精神力量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