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仲起:族名慶福,1934年出生于上海。民進會員。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聯(lián)合國國際美育學會理事,西泠印社社員,浙江開明畫院藝術顧問,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歷為中國美術學院學位委員;中國畫系山水教研室主任;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杭州分校校長;東方博雅社執(zhí)行社長;全國業(yè)余書畫等級考評委員會山水畫主評;曾于1985-1987年期間在中央電視臺連續(xù)播講山水畫技法。出版有《山水畫技法概要》、《山水畫集》、《孔仲起畫集》、《孔仲起畫云水》、《當代中國畫名家技法精萃-孔仲起卷》(附光盤)、《孔仲起山水寫生畫法》等專著多種;合著有《山水畫譜》《百石譜》《百樹譜》、《美術五十講》等。
那天我到之江公寓拜訪孔仲起教授,只見他正讓人把新制成的“尊受居”匾額懸掛到畫室的橫梁上,他不無感慨地說:“尊受居這齋號已用了好多年,但一直沒有制成匾額,這次我的老朋友鄭通校先生從美國來杭,在尊受居小住,他是搞版畫的,刻匾額是小菜一碟,我就自題齋名,勞他代刻。這不,剛剛掛好,你就來畫室采訪了,真是巧合。這也是一種因緣吧!”
佛家講究因緣,世間萬物,莫不具有千絲萬縷的因果關系。落座后,孔仲起讓我看了普陀舉辦妙善老和尚圓寂三周年紀念法會的請柬及他贈送的一副嵌字聯(lián),聯(lián)曰:“妙智受識是覺,善行慈悲為懷。”我連聲稱妙,孔仲起笑著說:“還有更奇妙的呢!我的朋友黃良起教授素有“碑刻圣手”之稱,他前來串門,看了對聯(lián)后驚喜地說,他的父親叫覺懷,也是妙善老和尚的故交,沒想到一副嵌字聯(lián)一首一尾,把兩位故交的名字都嵌進去了。”我說,這也許也是一種因緣吧!
于是我們便由佛教談到了畫室,又由畫室談到了佛教。“尊受居”這一齋名,本身就充溢著濃濃的佛教意味。“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孔仲起在向我介紹齋名的緣起時,熟練地向我解釋起佛學受與識的因果關系,并說:“石濤有一段談‘尊受’的話,很精辟,待會兒我找給你看看。”
尊受居有三層,面積達數(shù)百平方米。二樓是他的起居室、書房、畫室,在同一樓道的五樓,還有一套房子,辟了一個面積更大的專用畫室,加上五樓是頂樓,市政部門統(tǒng)一“平改坡”時又加了一層,頂層既可登高望遠,又可會客品茗,更可作為一個私人展廳。從每一層的布置來看,可謂佛儒交融。五樓的畫室,進門后右側(cè)一小書房,左側(cè)一臥室。右側(cè)墻上掛著1957年他轉(zhuǎn)臨張大千的仿敦煌唐人筆送香供養(yǎng)天女,并配賴少其的親筆對聯(lián)一副:清樽酒滿,碧山人來。左側(cè)墻上掛著織布孔夫子畫像。畫案長達6米,上置一尊彌勒佛。頂樓則掛著黃良起勒石的楊枝觀音像,二樓的客廳和書房分別懸有孔仲起手錄的“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及“書有未曾經(jīng)吾讀,事無不可對人言”,從中不難看出孔仲起的襟懷、抱負和人生態(tài)度、治學精神。
實際上,要說因緣,孔仲起的繪畫道路倒還真正算得上是一段因緣。他出身繪畫世家,曾祖孔杏蓀、祖父孔子瑜、父親孔小瑜都是著名畫家;兄長孫伯容,自幼聰慧然多病,得吳湖帆垂愛收為弟子,甫解放即參軍,復員后畢業(yè)于交大,業(yè)余堅持創(chuàng)作,有孔牡丹之譽;下一輩中,女兒孔貽奮、侄子孔成畢業(yè)于浙江美院花鳥畫專業(yè),另一侄子孔鼎就讀于南藝國畫專業(yè),外甥陳凱畢業(yè)于中央美院國畫系。五代畫家,令人嘆奇。更奇的是,繪畫對他們來說,往往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如曾祖孔杏蓀曾是清末武官,去職后在家鄉(xiāng)做沙船生意,后定居黃埔江畔經(jīng)營南北炒貨,業(yè)余酷愛書畫,喜作蘆雁而卓然有成;祖父孔子瑜因家業(yè)經(jīng)營不善而干脆以賣畫為生,終于成為專業(yè)畫家;祖父有感于以畫為生的艱難,并不想讓兒子走自己的道路,非常希望兒子孔小瑜重振家業(yè),并特意通過親友為其謀得報關行職員的美差,然而,孔小瑜偏偏只對繪畫感興趣,雖未進科班,亦無師承,卻憑著自己的天分和刻苦自學,達到了很高的造詣。20歲那年,祖父的好友王一亭為他代開潤例筆單,從而開始了專業(yè)畫家的生涯??仔¤さ漠嬘忻?,糊涂也有名,對八個子女,幾乎不過問,全憑妻子一手打理。別說沒有著意培養(yǎng)子女們學繪畫,就連子女們的生計和學業(yè)也常常成為問題??字倨鹦W畢業(yè)后,只讀了半年初中便輟學了。輟學后,他帶弟妹、做家務、當小販,還曾有鄰居介紹他到香港做水手,到鄉(xiāng)下做上門女婿,皆因故未果。解放初,才到英雄金筆廠做工人。當此之時,恐怕孔仲起的想象力再豐富,也不會想到自己日后會成為一位譽滿天下、受人敬重的著名畫家,而今,當他登上當代中國山水畫令人矚目的高點時,能不感慨萬千?能不慨嘆人生的命運在冥冥之中受某種因緣支配?
孔仲起輟學在家時,躲著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母親偷偷看了《蜀山劍俠傳》,書中有關名山大川的風景描寫令這位從未見過真山真水的小青年向往不已,這或許是他日后成為山水畫家的最初的因緣吧。為了生存,他到處找工作,終于謀到一個連環(huán)畫練習生的位置,干了才一個月,三個合作的老板散伙了,工資分文未得。接著又給人畫連環(huán)畫,頭個星期得了25元工錢,馬上買了一石大米,用三輪車運回家去。這一份成功的喜悅,令他在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仍眉飛色舞。后來,連環(huán)畫聯(lián)合書店舉辦連環(huán)畫學習班,他被鄭午昌先生推薦為學員,因沒有工資,母親沒同意他參加,而讓他進了英雄金筆廠務工。他回憶這段往事時淡然一笑,說:“那次如果去參加學習班,倒和程十發(fā)成為同學了。”然而,他繪畫的興趣卻絲毫未減,工作之余,他特別愛畫漫畫,并得到過漫畫大師米谷和版畫名家楊可揚、趙延年等的指點。1954年,漫畫《早與不早》獲上海職工美展一等獎;1955年,漫畫《假使大家都有這樣的想法》獲全國職工美展一等獎。正是這兩幅漫畫在不經(jīng)意間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1955年,經(jīng)全國總工會向文化部推薦,他以工人畫家的身份,被保送上大學,到中央美院華東分院(今中國美院)深造。
至于他走上山水畫之路,還有一段因緣值得一提。讀大學時,他是漫畫組組長,組員中有高他兩屆的劉文西等學長。1957年他大學三年級,潘天壽提出人物、山水、花鳥分科,他該選擇哪一門?他趕回上海去征求當時在安徽藝術學校任教的父親孔小瑜的意見。那天,父親正好與錢瘦鐵、唐云在家小酌。唐云說:“你是靠漫畫進大學的,現(xiàn)在解放了,人物畫重要,你當然應該選擇人物。”而錢瘦鐵則說:“你真要學國畫,就應該學山水。”說罷當場作了一幅山水畫,邊畫邊講了山水畫豐富的技法。唐云比錢瘦鐵小十多歲,對錢較敬重,同意了他的看法,而且亦當場表演,示范了一幅山水畫。
分享到: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網(wǎng)易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