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對象:金心明(以下簡稱金)
采訪者: 王興霞(以下簡稱王) 李秀文(以下簡稱李)
采訪時間:2007年1月30日
采訪地點:金心明工作室
李:金老師書法也很好的嘛!
金:書法倒是從小練的。
李: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寫嗎?
金:實用的寫,練倒不練了。因為現(xiàn)在很多東西不是說你去學,學習是從小養(yǎng)成的一種習慣,到后來是自己的實踐,我覺得實踐到后來最重要的是一個自己的嶄新面貌問題。很多人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覺得這個“學”字也不是特別恰當。因為,學跟實踐其實不矛盾。每個人并不是一開始就有一個現(xiàn)成的本子讓你參照,你的一生該怎么過,誰可以指導你怎么過一生,而且都沒有可能走回頭路。我們都是在“瞎子摸象”。藝術創(chuàng)作也是這樣,或許你覺得這樣是對的,但是沒有人會給你一個判斷,說你這樣是對的或是不對的,只有你自己做出判斷,這個判斷就來自你的實踐。這其中的偶然性很大,不是說你只要學習方法對了加上用功就等于成功,不是這么簡單的。這個偶然性,其中包含了天時、地利、人和所有的因素,所以,我們只要有往前走的愿望,僅僅是這樣做就行了,而不需要太多地考慮這樣做行不行。當然,很多人的觀念也會不太一樣,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想法。
李:金老師以前也學過工筆人物吧?現(xiàn)在主攻山水。
金:我開始是從書法學起的,要先把字寫好,要在寫字上下功夫。開始也沒有想要畫畫,要畫什么樣的畫。寫了幾年的字,在我們村里有些名氣了,然后開始畫畫,工筆、連環(huán)畫、只要好看的都畫,也沒有山水、花鳥的概念。就是很直觀地看到的覺得好的東西把它畫下來,好看的東西就會去模仿。
王:金老師上的是師范院校,接受的教育也是多方面的吧?
金:后來讀大學其實對我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我是從小學畫的。中學、大學其實對我一點影響都沒有,都已經(jīng)不受學校教育形式的影響了。到現(xiàn)在為止說受哪個老師的影響,幾乎沒有。談不上跟誰學的。就自己不斷地這樣實踐,朝著自己認為好的方向——美的方向走?,F(xiàn)在回過頭看看以前所謂的審美可能覺得可笑,但我覺得這個不要緊,人一輩子就是在未知的領域里這樣走過去,看不到頭。畫畫也是這樣,別人的說法可能有影響,但更多還是來自于自身的反省,自身的學習積累——經(jīng)驗積累,還有一些來自文字的東西——所有能引起你喜歡的東西,都能改變你的審美和藝術實踐。
王:你是因為畫面需要才這樣經(jīng)營畫面?還是因為確實在自然界中見過這樣的景,從而想把這種所觀之景經(jīng)過提煉表現(xiàn)到畫面上?
金:嗯,黃賓虹年譜里面有一段話說,有人看到黃賓虹在寫生,就走過去在他后面看,看他到底在畫什么,就在西湖邊上寫生嘛,他根本就不知道黃賓虹在畫的那個東西跟他眼前看到的東西有什么關系,一點關系都沒有。其實中國畫這個問題還是很值得思考的。對象跟你的表達、表述、描繪到底有多大關系,其實不是從外到內(nèi)的,而是從內(nèi)到外的東西更多一些。外部的東西取得以后還要經(jīng)過內(nèi)部的消化,外部的東西—— 你看到的真山真水還有你讀到的好的文章,或者是你感受到的一些東西,這些都是有虛有實的東西,有些是實的——比如說真的景是實的,你讀到的這些詩句——你說是實的還是虛的?其實很難判斷。所有這些東西綜合在你的心里,最后你畫出來的東西跟這個景其實已經(jīng)有很大的距離了,所以它的表述還不是“寫實”這么簡單的概念。
至于經(jīng)驗,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不可能說沒有經(jīng)驗,否則這些東西從哪里來呢?說“生活是藝術的根源”,那么這句話該怎么理解呢?只不過是你需要生活經(jīng)驗而已,但并不是你僅僅需要生活經(jīng)驗,如果僅僅需要生活經(jīng)驗,那么勞動人民是最有生活經(jīng)驗的,這其中還關系到藝術的需求和審美判斷的高下。那么審美判斷的高下從哪里來呢?就是在你的各種理解跟體會中得來,理解和體會又是從書本知識中得來?!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沒有前面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什么用?這就是一個相互的層層遞進的關系。
還有一個就是書法根繪畫的關系。有些人就特別迷信書法跟繪畫的關系,特別是中國畫家,一談到中國畫就覺得這個根基就是書法,但我覺得這個話其實不能這樣講的。說中國文化的本質(zhì)是線條、筆墨,這個沒錯,但是筆墨跟線條不僅僅體現(xiàn)在書法上。我現(xiàn)在看宋人的畫,畫得很好,但并不是說宋代的畫家都是書法家。文人畫發(fā)展到元、明、清以后——到明清才真正達到頂峰,元代也算一個承前啟后的過程,即從作家畫到文人畫的一個過渡橋梁是元代,元代這些畫家就已經(jīng)開始注重書法的素養(yǎng)。但是不能說我現(xiàn)在這些畫是文人畫還是別的什么,不能這樣判斷。我覺得繪畫就僅僅是繪畫,不要牽強附會地把它拉扯到“書畫同源”、“書法跟繪畫的關系”上去,所以人家說你畫的好,所以書法也寫的好,這個我不能茍同。
書法也是一種修養(yǎng)。但是書法好與不好也不僅僅體現(xiàn)在技術本身。一個真正的高手,所做的所有東西都應該是高的,哪怕就是寫個字,它也不會太差。哪有說一個各方面都很厲害的人,寫的字不好?它是整個會帶動的,整個帶動你文化品質(zhì)的提升。不是說由哪個東西帶上去的,說是由書法帶上去的,當然也講不通,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走就行。
王:金老師能否給我們談一下,畫家的修養(yǎng)對繪畫創(chuàng)作的影響?
金:對,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F(xiàn)在畫畫的人目的差異太大。假如問一個“為什么畫畫”的問題,答案就會五花八門、千姿百態(tài),十個人就有十個人的回答。就是從這樣最簡單的一個基本問題,我們就可以找出很多個方向,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所以要解決每個畫家最基本的問題,我們不妨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去挖掘。就像一根線,我們可以找到最根源的東西——為什么畫畫?你相信什么?你依賴什么?你想通過什么使你的繪畫達到你理想的境界?你總得有自己相信的一個方法,才能達到你所要去的彼岸。如果說畫是為了好看,那么就會朝著好看的方向,尋找各種機會,獲得好看的信息。如果僅僅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那么這個畫就不需要觀眾,甚至排斥觀眾。就像寫日記一樣,不希望被人家看見,就是為自己寫的。那么我的畫也可以不希望有觀眾的,就是為我自己畫的,那他又會有一種達到自己目的的方法。很多種,完全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
李:你現(xiàn)在畫畫這么多年,在繪畫過程中,有沒有對你創(chuàng)作產(chǎn)生很大影響的事或者人?給你帶來靈感什么的?
金:我覺得還是生活狀態(tài),這是改變你的藝術觀點和藝術追求的最直接的因素。其他外力對我的左右不太大。我剛剛說過,我一直是在我的一個很小很窄的視野里在做探索,我沒有很開闊的視野去探索,我覺得我做的很窄,但是我希望這個“窄”可以讓我很安心。
李:不受外界影響?
金:對,影響可以更少一點。 但是,做大也有它的優(yōu)越性和幸福感。就像大千世界,很無窮,很大。但其實小的東西也是個大千世界。并不能去說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只不過你相信某一個狀態(tài)對你是合適的。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所以,回過頭去看我自己的繪畫經(jīng)歷,其實是在不斷調(diào)整生活狀態(tài)的一個過程,而不是藝術觀點的進步,其實藝術觀點跟你的生活完全結合在一起
王:金老師覺得自己的創(chuàng)作受哪些古典哲學的影響最大?
金:中國人不受儒家思想影響基本是不可能的,還是籠罩在一個大的思想環(huán)境里。從小所接受的價值觀、審美觀,都會無形中受到一些影響。加上后來一些體會——生活中肯定有各種各樣的體會,生活不是平平淡淡這樣過,肯定會有一些事情,這些事情都促使你去想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你找不到答案,看書的時候在尋找答案,看書的過程又增加你的一些思考,這些就是很樸素的一些所謂哲學上的思考。體現(xiàn)在繪畫上,譬如說中國的“詩意”,是一定會體現(xiàn)的。假如說你喜歡,經(jīng)常去讀,假如覺得那種意境是美的話,肯定會通過你的畫筆去描繪,越到后來,這種藝術觀念會越來越強,隨著年齡大起來,你會更加相信這些。以前年紀輕的時候還有這樣那樣的想法。要反傳統(tǒng)啊、對傳統(tǒng)不滿啊,迫切需要去反抗一些東西。隨著閱歷的增加,以后慢慢會相信某一樣東西,覺得是他可以依托的,就像佛教徒一樣有一種皈依感。所有的藝術都是思想的反映,離開你的思考來談繪畫或者其他的藝術,都是空的。只不過慢慢的你會集中到某一點,至少在現(xiàn)階段會對某一樣東西特別感興趣,去琢磨它,然后去體會、體悟它的這種生活狀態(tài)的美好。就像我,現(xiàn)在沒有太多描繪當下的生活現(xiàn)象,可能還是在回歸一些東西?!盎貧w”,有些人就會講“你老是這樣畫不行”,這句話就等于你沒有熱情去表達你身邊的一些東西,也就是說有些逃避現(xiàn)實。但是這個現(xiàn)實又是很難界定的。什么叫現(xiàn)實?不是說我們現(xiàn)在就叫現(xiàn)實,這個現(xiàn)實有心里的現(xiàn)實跟表里的現(xiàn)實。這個又是有距離的。我們現(xiàn)在所擁有的價值觀是不是在當下的生活狀態(tài)里面能夠表達的出來。從大的方面來講,可能是逃避思想更多一點,但我覺得這樣很好啊,你退下來,退到一定的位置上,你會覺得很安心。你不需要再站在山頭上,被風吹雨淋。處在下面一點,到處走走看看,我覺得很安全——現(xiàn)在人都在尋求一種安全感。我的繪畫里有很多的成分在尋求安全感。這樣可以很輕松的在我的畫里體現(xiàn)我的價值。
王:那就是說你追求心中的一種平靜?
金:我在試圖從兩個方面努力。一個像你剛才講的,盡量把繪畫詩意化。應該是很浪漫的詩情畫意,是很美的,很有境界的。境比較高,就像生存狀態(tài),比較有品質(zhì)。另一方面,現(xiàn)實給我的感覺,又使我有很大的愿望,覺得繪畫應該是世俗的。這個世俗怎么理解呢?就是我盡量把畫畫的好看,是很樸素的一個愿望。因為我這個畫是給人家看的,同時也是給自己看的,給人家看跟給自己看之間,應該有一個結合點,就是說這兩者之間怎么樣結合起來,使它更加體現(xiàn)繪畫的適用性。所以我不斷的完善我自己的繪畫作品的這種“好看”,我覺得這應該是美術最應該追求的一種東西——最簡單的應該追求的東西。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強調(diào)你的藝術觀念,因為它還是一個技術問題,繪畫說到底是用手畫出來的,手工的東西必然要講究技術含量。沒有一定的技術怎么能表達你的思想——你可以不要畫畫了,可以去寫小說啊,寫哲學啊,那都不需要畫畫了。但你要寫小說等,還得要有技術,也就是文字技術,所以你逃避不了技術,除非你入定,那你才可以什么都放掉,沒有技術活了,自己整個就升華了,那是另外一回事。我們總歸還是一個手工業(yè)者嘛,這就就要求我們手頭活要好,這是最基本的一個要求。
王:我覺得畫最基本的還是要給人以美感。
金:對!所以我現(xiàn)在在研究一些人家認為很“低俗”的東西,別人覺得品位不夠高的東西,我也都在看。包括一些很民間的東西,我覺得也可以給我很大的啟發(fā)。
王:民間的東西,比方說?
金:比如民間的壁畫、剪紙、刺繡啊,這些東西在當時都是很實用的,枕頭上的那些花啊大家都喜歡,為什么喜歡呢?因為好看,這個好看是民族的一種集體審美,有一種共性在里面,有普遍性,一定有文章可做的。我們可以從里面吸收這種審美的獨特性。就像你看我畫的基本上都是水墨的,但是我也不斷在看青綠的、上顏色的一些畫,看他們是怎么處理的,怎么來表現(xiàn)對象的,我覺得對自己都有幫助。但學不完的,而且覺得學習是最美好的一件事,因為使你感覺不斷在進步。哪怕說最近你有一點新的體會,你會高興很長時間。這段時間我特別高興,因為我覺得好像又理解了一點東西。我覺得只要保持這種狀態(tài)就可以。這就是一種藝術狀態(tài)跟生活狀態(tài)。
王:我覺得金老師你對自己把握得非常好,不像一些畫家,到最后就非常迷茫,不知道再應該怎樣往下走。
金:那還是生活沒解決好,假如說你想過什么樣的生活,這一點很明確的話,那么你的藝術應該也是很明確的。就是你沒有太多的抱怨的話,畫也會好起來的。假如說成天覺得這個世界對你不公平——這個跟西洋畫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在價值判斷上,我覺得中國畫有它很完整的一個體系。而且你學習越多,看得越多,了解更多,你越會覺得這里面的一些奧妙,跟自己印證起來,就覺得信了某個教一樣。我們局外人看那種信仰可能會覺得很可笑,不明白他們?yōu)槭裁茨敲打\,你明明知道這是沒有的事情,但是他會很相信,很認真去對待這件事情,這就在于他相信。繪畫也是這樣,人家說怎么樣才能把畫畫好?我說“你相不相信它?”,你不相信它,你永遠畫不好,你一旦相信它了,其實就已經(jīng)好了。只要相信它了,其實不存在好壞的問題了,只有修練的過程。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沒有好壞,只有高低。高低是修為的一個過程。要好很簡單,只要向前看就行了。
王:畫家來說也會比較關注市場等方面。
金:市場嘛,你把畫畫好就行了,用不著你去管它。我剛才講的就跟市場很有關系的——就是說你到底畫給你自己看的還是畫給人家看的。有的人畫畫就是畫給自己看的?,F(xiàn)在說發(fā)現(xiàn)了一些多么厲害的畫家,以前人家不要他的畫的,包括永康的應均,紹興的徐生翁等等,他們的東西也都沒人要。為什么沒人要?是因為他當時就沒想到給你畫,他想著這畫是自己表達出來就行了,我只要把這個事情說清楚了你聽不聽不要緊的。那么,有的人就是我說了這個話你一定要聽,不聽我再說給你聽,直至你聽了為止。海派的很多畫家就是以繪畫為生的,那么這些畫就一定要人家接受、認同。這就是市場。我們怎么去對待市場呢?就是我剛才講的這個道理,你一定要表達自我的東西,但是反過來你還得強調(diào)你的技術性。就是不要把畫看得這么崇高。
王:就是平常心?
金:對,平常心。你畫畫是怎么畫的,就是用手用毛筆用墨畫的,但是怎樣來表達你的畫面的,你不會就去臨《芥子園》,不要以為我這兩筆東西很高級,但這“高級”要說的出來,要自信,這點東西能表達出我的意思來,能“達意”,叫做“詞能達意”,我們老是說“你詞不達意”,詞不達意是因為你不會說話,我這個東西詞能達意了,就是我的筆、我的畫能表達我的意思了,我覺得這就夠了。但你去選擇市場是選擇不好的,這其中又有偶然性,就象你畫畫的過程一樣。
分享到: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網(wǎng)易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