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寶林先生1962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科,在潘天壽院長指導下,隨顧坤伯、陸儼少、陸維釗先生學習山水、書法并兼習人物、花卉。1979年姜寶林報考中央美術學院李可染先生研究生,深受李可染、葉淺予、張仃等老師的影響。姜寶林先生把能得到南北大師的指教視為十分幸運的事情。然而,取得如此成績除了得天獨厚的外在條件之外,更有他不懈的藝術追求和辛勤耕耘。姜寶林先生將南北大師真?zhèn)魅塾谝粻t,賦予自家精神理念,將白描山水和積墨山水兩種形式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開辟出一片新天地。這正如王文章副部長在開幕式上所說:“姜寶林是一位承前啟后的畫家,他在美術創(chuàng)作方面建立了一個新的典范”。
開幕式結(jié)束后,姜寶林先生在作品前為眾人詳細講解每幅畫的創(chuàng)作背景、過程,并總結(jié)、闡述了他“既要筆墨,又要現(xiàn)代”的創(chuàng)作理念:沒有筆墨,就不叫中國畫,但要想被現(xiàn)在更多的觀者接受,就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
同日下午,“姜寶林藝術研討會”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包括范迪安、薛永年、劉曦林、郎紹君、夏碩琦、孫克、趙力忠、王鏞、劉龍庭、賈方舟在內(nèi)的二十余位美術評論家在會上踴躍發(fā)言,對姜寶林先生的藝術道路及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分析,并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中國藝術道路方向的問題上展開辯論、設想,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姜寶林先生在研討會結(jié)束時表達了自己由衷的謝意,并表示,自己現(xiàn)在已經(jīng)七十歲,并不奢望能像齊白石先生那樣進行“衰年變法”,但卻希望能夠不停頓、不僵化、不退步,晚年再取得一點點進步。
姜寶林先生“超以象外———姜寶林條幅特展”也于4月2日———11日在北京榮寶齋大廈三樓舉行。畫展共展出姜寶林先生山水、花鳥條幅作品百余幅。其中包括陸儼少先生題有:“寶林此作特有新意,須出示深覺英年奇氣,有愧老邁”的《秋絲瓜圖》,體現(xiàn)了藝術大師對這位學生寄予的厚望。此外,“姜寶林藝術展”在北京落幕后,還將于今年4月末、9月、明年5月在寧波、杭州、上海等地巡回展出。 (東野升珍)
分享到: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網(wǎng)易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