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是一首詩,有吟不盡的風花雪月;秋天是一曲歌,有訴不夠的浪漫故事;秋天更是一幅畫,有游不完的醉人勝景。
你看,近處聳立著幾株松柏,偉岸的身影雄壯挺拔;透過氤氳的山霧,仰首望去,對面則是一座直指昊穹的奇峰;順著山路拾級而上,愈覺其深邃,重重疊疊的蒼松翠柏掩映兩旁,更多的是那一叢叢的楓樹,金紅似火,層林盡染;萬仞千巖的主峰之上,破壁而出的是一株株奇峰,峰尖那一簇紅葉,在夕陽的映照下,斑斕奪目,猶如妙筆生花,描繪天下文章。站在峰頂極目遠眺,一條巍峨的山脈向遠處延伸,直至隱約不見……
畫家筆下詮釋的是秋山雄姿,他首先以濃重的筆墨勾勒、鋪襯山峰和樹林,繼而用長斧劈折帶皴法表現(xiàn)嶙峋的山石,然后敷以大量的赭石渲染秋的氛圍,烘托出夕陽沐浴下的群山;山與山之間的露白,淋漓盡致地凸現(xiàn)了云霧繚繞的蒼茫景色;末了,綴以石綠、朱砂,點出蒼穹、楓葉,強化畫面效果,突出主題。
畫家對作品整體的把握恰如其分,追求自然、野趣,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其作品的主導思想。畫家從藝已40載,對國畫及西畫均有較深的造詣,在他的山水畫中不難看出西畫色彩糅合其中的影子。但畫家本人對“風格”一詞卻另有高見,他擯棄大部分藝術(shù)人一生為之奮斗的“風格”,獨辟蹊徑地提倡“沒有風格”,這一罕有的見解,似乎與白石老人論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見,畫家在宏觀上對創(chuàng)作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
高庭山原名亭山,號山翁,1943年10月生于浙江湖州。早年從師湖州名耆張苕生學習國畫,系苕翁得意門生,后畢業(yè)于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在潮音新村居住期間,常問道于江南宿儒譚建丞先生,畫藝大進。
高老師在教書育人之余,默默地耕耘于硯田,獲得了雙豐收。他的每一屆學生,在美術(shù)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xiàn),他創(chuàng)作的大量作品,頻頻在全國獲獎;其中,《新林繁茂》被刊入《二十世紀藝苑掇英大畫冊》;《秋山雄姿》被編入《中學美術(shù)輔導》、《北京國際藝術(shù)精品博覽》及《中日美術(shù)通鑒》,并獲浙江省美術(shù)教師作品二等獎;《西塞山的早晨》入編《96全國美術(shù)教師優(yōu)秀作品選》;《山河齊頌紅軍情》獲“紅軍杯”一等獎并被收藏;《愛我河山》等數(shù)十幅作品或在全國、省、市報刊發(fā)表,或被選送美、日等國和港臺地區(qū)展覽;個人榮膺“優(yōu)秀輔導獎”、“園丁獎”等,省市報刊、電臺、電視臺等曾作專題報道;作品及傳略輯入《中國當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覽》、《中國書畫家大辭典》等典籍。
高庭山為美術(shù)高級教師并兼任多家藝術(shù)團體職務。最近,他又喜獲全國大獎,將應邀出訪泰國。相信畫家的筆下會涌現(xiàn)出更多的精彩紛呈之作,正如湖州老書畫家吳迪庵先生所贊:漫將禿筆追野趣,寫遍山河萬里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網(wǎng)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