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多年來,因從事山水畫創(chuàng)作與教學,李云集先后數十次深入秦嶺、大巴山、川兆地區(qū)寫生創(chuàng)作,他深信美源于生活的藝術創(chuàng)作原則。
“初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乃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體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就是李云集的山水畫境。
第一次見山,是被動的,實在的,是無意識的空白的思維的開始。第二次見山,則是找到了入口,有了意識的整合與防范,也就是繪畫上所常言的具備了審美體驗的心理機制,懂得了鏡頭的切換與變焦,整個心理調試的過程,也可稱為主客交融的過程。得了個體歇處,則是主客交流的結果實現。在這里,山依舊是山、水依舊是水,可山水的精神、靈魂與前二次相比,有本質意義上的區(qū)別,是將人的主觀的藝術才華,超常發(fā)展到了極限,不再是客觀的自然山水,也不再是客觀與主觀的思維對接,恰恰是對接過后,升華了的藝術意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