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綬祥
劉知白老人,號如蓮。生于安徽鳳陽,后定居貴州貴陽,行年八十有余。老人名不見經(jīng)傳,于我亦無半面之謀,今令我為文者,緣其畫也。老人生于殷實之家,然自幼即超然物外。未及弱冠,即有“獨看梅花瘦,玉骨純潔色”之句詠志。時科舉已廢,詩書無用,祖輩頗以為寒酸而無奈,遂能自主入蘇州美專,師顧彥平先生習中國畫,頗受賞識。既長,逢國亂家離,經(jīng)世道滄桑。處水火,嘗艱辛,蓬跡萍蹤;攜家口,操百業(yè),舉步唯艱。唯心存一念,自信書畫之緣而情有獨鐘,雖未能時時礪筆展紙,卻善于處處靜觀默察。有時萬念俱灰,心畫猶存,數(shù)十年結郁于心。精誠如此,果前緣也。
半世飄零,倦鳥難還,舉家遷居于貴陽。鬻畫治印、寫碑臨貼,聊以生計。世事沉浮,求生艱難;攜婦哺雛,含辛茹苦。老人仍將起落榮辱置之度外。與世無爭,與畫有情,任天知命,平淡自然。
年過花甲,幸遇升平,始能盡情作畫。一筆在手,百感交集,濤涌心底,風生面前。昔日耳濡目染,夙思夜夢,今化作眼界身手,筆云墨煙。不厭桑榆之晚,尤戀無限夕暉。臨東籬,倚南窗,自尋筆中世界,墨里乾坤。漸省得元人高古,習得明人變化,真情率性,了于筆端,平和寧靜,蘊于畫底。如此又二十載矣,筆筆墨墨之內(nèi),幾多風風雨雨,勞累困頓之中,幾多歡娛探求,皆化成平平淡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人皆言傳老人為人處世溫厚平和,起居有序、蕭適淡泊,喜閑靜獨處而自得其樂。數(shù)年前得睹老人畫集,深感畫如其人,冊中山水小品數(shù)幅尤為精巧,有妙不可言之處。
豈料老人近作又得一變,筆墨氣象,一掃昔日風貌而突兀拔起,厚積薄染、咀險含奇。 尺幅之中,顯方寸之華美,點畫之內(nèi),溶神采之追求。吾為之所感,轉思老人生命航程,深信天道至公,唯酬勤報癡、犒勞謝真耳。故而為文,遙為老人壽,兼以自礪礪人。
時甲戌1995年初伏于京華無禪堂
注:該文1995年夏刊載于《光明日報》
陳綬祥:著名文化學者,美術史家,文物鑒定家及書畫家、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 , 現(xiàn)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攔日介紹的首位文化學者。"新文人畫"倡導發(fā)起人及組織領導者。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節(jié)目稱他為“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藝術領域都提出了獨到見解的文化學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網(wǎng)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