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5日 10:03:35
出處:北倉門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點擊率:3146
繼虎昊廣散文集《悠遠的水鄉(xiāng)》出版發(fā)行后,無錫草根作家散文合集《拾尺集》于2013年7月14日在無錫面世。
《拾尺集》》是活躍在無錫文壇上的10位草根作家聯(lián)手合作奉獻給讀者的一部散文合集,是快速變革的大時代在10位作家心靈深處留下的烙印與思考,即使大時代中小時代的真實寫照,也是小世界重大時代的一一再現(xiàn)。10位作家以各自獨特的生花妙筆,向讀者詮釋了姹紫嫣紅的答案,啟迪人生、生命、人性的深層思考,堪稱散文百花園中的精品佳作。
【附書序】
《陽光下的行走》
——十人散文合集《拾尺集》序
阿依古麗
走在鄉(xiāng)間鋪滿落葉的小徑上,早晨的陽光從高大的香樟樹冠上撒落下來,停留在我們腳下那些沉默不語的落葉上,仿佛一段過往的時光,在行將消失的事物之上,丈量我們前進的速度。我們的身后是珍珠般晶瑩剔透的過往,許多人對此不屑一顧,我們卻神圣地將它們一一撿起。這些用文字精心打磨的記憶,就這樣永恒地珍藏在這本《拾尺集》中。
名曰《拾尺集》,“拾”,意為10位作者的合集;“尺”,意為一人一章,一人一世界,是個性與共性、個體與集體的結(jié)晶,既倡導作家的個性化創(chuàng)作,也提醒諸位不可忽視對共性的關(guān)注,這個共性就是當今快速變革的大時代在我們心靈深處留下的烙印與思考。讀完《拾尺集》,頓感無比欣慰,大時代中的小世界,小世界中的大時代,都一一再現(xiàn)在我眼前,讓我掩卷思考,也使我悵然釋懷。人生如夢,生命苦短,重要的是,如何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向著生命的高處前行?《拾尺集》中的10位作者既是這個人生命題的實踐者,也在以各自獨特的生花妙筆向我們詮釋著各不相同的答案。
高晶是一位名記者,擅寫紛繁多彩的現(xiàn)代生活,她的散文也同樣不乏哲學的頓悟和思考,語言犀利,穿透人心,她的《北的?!贰妒庸纺信贰段r的傳奇》都是值得一讀的精美篇章;阿依古麗善于拓展人性的寬度和文學精神的高度,她的《布朗》《開開》《豆豆》等篇章,用筆細膩,情真意切,不乏對社會大義的擔當,就好像拍打礁石的浪花,從不曾在空中停留,卻在浪過之后留下陣陣余波,漣漪無數(shù);陸陽的游記娓娓道來,篇篇引經(jīng)據(jù)典,字里行間貫穿了作家豐厚的學養(yǎng),他的《烏鎮(zhèn)烏鎮(zhèn)》《雨游西湖》《追尋“醉翁”足跡》都是難得的佳作;任蘭的《大河淺唱》《吃講茶》《繞不過的十八灣》和鄒政一的《冬至團》《搶拋梁》《爆米花》,均以白描手法巧用江南的鄉(xiāng)俗俚語,將鄉(xiāng)村城鎮(zhèn)化之后已經(jīng)消失了的水鄉(xiāng)民俗風情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給我們留下彌足珍貴的文化記憶;鄒明霞的《最美短信》《婆婆媽媽》及林水芳的《滋味糖葫蘆》《愛的見證》等篇章,恰似一杯杯冒著熱氣的清茶,在繚繞的茶香里,讓我們感受到兩位作家的款款深情和她們對生命的感悟與思考;桑梅的游記《香港游》《秋游黃鶴樓》讀后,會讓人頓生對旅行生活的憧憬與向往;鄒煒的《一種生活》《卅年》及黃華平的《風波》《十八塊五毛》,也都是值得展卷一讀的精美篇章。
非常感謝著名作家嚴行方先生對文化事業(yè)的執(zhí)著堅守,是他不惜自己寶貴的創(chuàng)作時間為大家穿針引線做嫁衣,才有了這部《拾尺集》的華美問世。在此,送上我們10位作者對嚴先生的真摯感謝!同時,也要感謝著名書畫家鄒古華先生在百忙之中欣然為本書題寫書名。
文學是一種奢侈的愛好,需要放棄許多現(xiàn)世的貪戀。文學又是一項充滿遺憾的事業(yè),許多人只見其端倪難見其全貌。作為我們思想、創(chuàng)作和情感的結(jié)晶,《拾尺集》難免會留下缺憾,這也是我們還將繼續(xù)筆耕不輟的理由。讓我們手牽手,以文學的方式,在我們甘愿為之付出辛勞的文學之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