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紫地粉彩雙耳瓶一對
2013年的海內外春拍,自2月春節(jié)過后日本奈良拍賣開始,至7月中西泠拍賣結束,終于告一段落。期間最為重要最為成功的拍賣,當屬佳士得香港“雅趣流芳·陳玉階珍藏中國藝術珍品”專拍,內中拍品均為陳先生多年珍藏,估價極其便宜,因而吸引了海內外買家悉數到場,預展時人頭攢動,重要拍品幾乎一直在客人手中流動傳看,而鮮有機會放回到展柜中。整場預估價5千余萬港幣,悉數成交,總成交額達214,753,750港幣。其中,乾隆紫地粉彩夔龍耳瓶以43,550萬港幣執(zhí)全場牛耳。兩億多的成交額,在當今動輒單件成交價即過億的今天,應該說算不了什么。但如果對陳玉階先生有所了解,對陳先生的為人處事有所了解,則知道能有如此驕人成績殊為不易。陳先生生逢亂世,早年師從朱赫定,憑借勤勞刻苦,終于學有所成,進而自己開店經營。經歷了民國時期上海的短暫安定歲月,經歷了香港最初的蕭條時光,以及近年的絢麗堂皇。但無論環(huán)境如何,陳先生的正直謙遜,兢兢業(yè)業(yè),始終如一地堅持求真求精,在業(yè)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這也是陳先生身后的拍賣還能取得如此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乾隆青花梵文鐘
除此之外,蘇富比香港的“玫茵堂”專拍也非常成功,無論明清官窯瓷器,只要品相完整,估價明顯高于市價也都能順利成交,表明市場非常成熟。同樣,紐約,倫敦幾場拍賣,幾乎都呈現同樣的現象,只要是真東西,保存狀態(tài)較好,估價合理,幾乎都能成交。
再看國內的拍賣,可以看到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貨源困難,鮮有未曾露面的生貨出現。但為了爭市場,沒法子比質量,各家就拼命地比數量。以至于國內拍賣公司的圖錄比著多,比著厚。但圖錄翻看一遍,真想上手看的沒有幾件,有的整本甚至連一件都沒有。所以,我不禁要問:各位拍賣行的部門主管,有誰敢負責任地說:你主持的拍賣,每件拍品都上過手,認真地鑒定過嗎?答案是:我敢肯定地說:沒有!自己都沒有認真鑒定過,又怎么能把握住真?zhèn)芜@一關哪?真?zhèn)芜@一生命關都沒把握好,又怎能奢望舉辦一場成功的拍賣哪?這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國外拍賣,拍品數量少,質量整齊,買家多;國內拍賣,拍品數量多,質量普通,買家少。供求關系嚴重地倒掛,誰可能拍得好,誰肯定拍不好,自然毋庸贅言,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20周年慶的大拍瓷器工藝專場成交才2579萬元。
雍正窯變玄紋尊
國內拍賣近年另外一個值得商榷的現象是:大的拍賣行將有些門類承包給行家,以及大行家自己搞拍賣。行家常年戰(zhàn)斗在買賣市場的第一線,各有專長。但拍賣行跟古董商的日常生意有所不同的是:拍賣行最大的優(yōu)勢是可以從收藏家手中征集到經過時間沉淀,估價便宜而又鮮少露面的生貨。不客氣地講,行家如果找到這種貨,最大的可能是收起來不賣,如果真想賣也肯定是通過拍賣求得善價。所以,收藏家對這種行家搞得拍賣通常持謹慎的態(tài)度。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我也和國內的一些藏家交流過看法,他們就講:國外的拍賣,不敢說百分之百是真的,也不敢說百分之百是真實的底價,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大部分是真東西,真底價,然后拍賣的時候再在現場盯著看是什么人在爭,如果是了解的收藏家,行家在爭,無論底價多低,爭到多高都是當前的市場價格。不就是比別人多一口嗎!沒什么可擔心的!可是國內的拍賣,特別是行家承包的,或者行家搞的拍賣,絕大部分的拍品是以前在市場上見過的熟貨,這還不算什么,畢竟市場上的生貨少。但最擔心的是不知道真正地底價是多少,不知道什么人在跟你爭?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不敢輕易出手,這就是為什么國內的藏家更愿意選擇在國外參與競投的最根本原因。
永樂青花三多紋梅瓶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很多企業(yè)家靠勤勞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對藝術品感興趣,因此,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前景非常廣闊。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也造就了當下人們急功近利,掙快錢的浮躁心理。在拍賣行業(yè)的具體表現就是,沒有人愿意下苦功夫,培育收藏家,培育市場。都想走捷徑,捷徑之一就是找行家?guī)椭M織貨源,或者讓行家承包拍賣。的確,這種方式可能收到一時之功,但難有長久之效,這時非常值得每一個想把拍賣做長久事業(yè)的人思考的!
話再說回陳玉階先生,一生規(guī)規(guī)矩矩做生意,勤勤懇懇治學問,以一場精彩紛呈的拍賣作為落幕,可謂圓滿!斯人西行,精神長存,堪為后來效法!
陳玉階(Y.C. CHEN),1922—2012,江蘇江都人,香港鑒賞家及古玩商,十幾歲上海學徒接觸瓷器,二十幾歲至香港從事藝術品生意。
陳玉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