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2:47
點擊率:3192
古玉的收藏總的來說比較混亂,真假難辨,玉器鑒定群龍無首,沒有一個人能說了算,而對于一件高古玉,要么就是否認,要么就是不敢認,問題一大堆。由于高古玉不能上拍賣會,因此禁錮了市場,高古玉在市場上的地位甚至不如料器。收藏市場各方要理清很多訛誤,對古玉形成正確認識。
一, 對古玉器歷史價值再認識
由于玉器材質(zhì)的特殊,不損壞,不怕水,不拍摔,就是壞了,大件也可以改小件,在歷史上很多材質(zhì)都不能夠留存下來的時候,玉器卻完好地留給了我們,很多時候,也只有玉器才能夠把歷史搞清楚,比如說龍的產(chǎn)生,比如說古代人的頭飾、衣服、宗教信仰,很多人只注意高古玉的材質(zhì)與珍稀性,忽視了高古玉的歷史價值,因此對于高古玉的價值認知也就出現(xiàn)了偏差。
二, 對古玉是特殊藝術品的再認識
都說黃金有價玉無價,什么意思?因為在古代,玉器曾經(jīng)是被古代政治、帝王放在第一位,老百姓根本不能用,其價值當然也就無法估量。而這樣的東西,眼力好的收藏者花幾千塊錢就可能在如今的市場上買到很好的東西。在文化上,整個玉器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各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古人會把最好的東西獻給神、祭祀天地,也會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子孫,現(xiàn)在我們也用玉來雕觀音等用來佩戴。在道德上,玉器所代表的文化同樣深厚。如今,玉器又具備了經(jīng)濟屬性。所以,玉器是一種很特殊的藝術品,它的很多方面值得收藏者深入探討。
三,玉器唐朝以前都是“官窯”
從原始社會開始,玉器為部落首領所使用,此后直至唐代以前,玉器都是帝王才能使用,沒有民間的東西。古代玉器為什么那么漂亮?就是因為不惜工本來做。唐代以前的玉器如果套用瓷器的說法,都是“官窯”。宋代以后,民間也可制作收藏玉器,但也主要還是用于宮廷。
四, 古玉器究竟有多少
有人認為,紅山文化有300件,我個人的觀點是紅山古玉至少10000件。當時大型地活動與重要人物都要使用玉器,這些都是很精細地來制作玉器,1000年時間能做多少?一年做1件就是1000件?,F(xiàn)在大部分的紅山玉別人不敢認,我覺得各種好東西數(shù)以萬計,我無法否認是假的。古玉不怕火,不怕水,也不像金屬會被改鑄,古代人對古玉還要加以保護,因此歷史上大部分的古玉都會留存下來,數(shù)量肯定會很多,決不是有些人所說的沒有多少。很多人說古玉不多的原因是他腦子里想得不對,認為不多。我認為不能隨意下鑒定結(jié)論“槍斃”不認識的古玉,說“不對”的結(jié)果只能使大部分古玉流失海外。
五,鑒定要放在第一位
作為藏家,不能收藏假的,經(jīng)濟損失還在其次,關鍵是收藏變得無意義了。所以只有鑒定問題解決了,收藏才可以做,才有意義。
現(xiàn)在的鑒定專家,要么是從民間收藏實踐中練出來的,要么是從國家博物館和考古界出來的。但是玉器鑒定不像其他收藏門類那么好鑒定,除了乾隆玉器有的有款以外,其他玉器無年代款,全*掌握規(guī)律。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科研部門可以進入到古玉研究領域發(fā)揮重要作用。
比如說,以玉質(zhì)來說,現(xiàn)在很多仿古玉都是用青海玉和俄羅斯玉來做,青海玉、俄羅斯玉與和田玉是有區(qū)別的,這用肉眼就可以看得出來。既然肉眼都可以看出來,那么科學儀器為什么就檢測不出來?如果科學儀器把材料搞清楚了,使用不到30年的俄羅斯玉與青海玉就會被識別出來,很多爭議也就不存在了。
再以沁色來說,500年以上古玉就有沁色,現(xiàn)在市場上的玉有自然形成的,有用人工的,比如火烤、用硫酸等方式來做,用科學儀器分析解決這個問題,鑒定問題不就很清楚了嗎?儀器解決不了,就只有*人眼,這就會有誤差,就會看不準。
從工藝來說,制作玉器的各種工具留下的痕跡是不同的,如青銅、鐵器、機器等的不同痕跡,完全可以用科學的方式下功夫搞清楚。
最近幾十年間,古墓被盜掘,古玉大量出土,東西已經(jīng)流出來了,怎么辦?還是要民間收藏。現(xiàn)在是古玉收藏最低潮的時候,民間的收藏也要經(jīng)歷一個過程,古玉決不會是現(xiàn)在這個價格,最終國內(nèi)古玉市場價格應該是世界上價格最貴的地方。因此收藏者在鑒定第一位的基礎上,看準了就可以收藏,畢竟現(xiàn)在古玉收藏起步資金不需要太大。
六, 鑒定專家?guī)追N
第一種,冒充專家。主要是一些民間藏家,主要特點是說自己的東西好,然后賣給別人。
第二種,很權(quán)威的專家。這些專家往往有“官方”背景,但對民間藏玉不敢認,都說是假的,這樣一種態(tài)度存在潛在的危害性。
第三種,不懂裝懂的專家。這些專家往往是玉是石可以分得清楚,但對于古玉了解多少就難說了。還有一種情況是專家自己不出面,請學生出面鑒定。鑒定本身是很嚴肅的事,走眼在所難免,但不能隨意下結(jié)論,肯定或者否定。
來源:中華古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