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去年7月份,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推出全國第一份“楊培江藝術品資產包”,細心的藝術品愛好者從北京798等藝術品聚集區(qū),就能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關于“藝術品股票”的蹤跡。而“藝術品股票”的概念真正從全國蔓延開來,也得益于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上市的畫作急劇飆漲所帶來的眼球效應。
所謂“藝術品股票”,就是將一件藝術品或者多件藝術品打包之后,拆分成許多份額,然后通過交易所的電子交易平臺公開上市交易。
比如說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推出的這顆重達4.34克拉的天然粉色鉆石,經(jīng)過權威部門的鑒定,其拍賣市場的評估價格為2000萬-2.5000萬元人民幣,通過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交易系統(tǒng)發(fā)行2400萬份,每份價格是1元,投資者通過網(wǎng)上申購來購買藝術品份額。
目前,國內已經(jīng)有深圳、上海、天津三地的文化產權交易機構,向投資者推出了“藝術品股票”。
天津:21億資金參與藝術品“打新”
1月26日,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推出的首批“藝術品股票”正式上市,這兩件藝術品分別為白庚延的畫作《黃河咆哮》和《燕塞秋》,分別發(fā)行600萬份和500萬份,每份發(fā)行價格1元。
據(jù)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交易數(shù)據(jù)顯示,3月2日當天這兩只“股票”的收盤價分別為7.7元和7.23元,流通總市值為4620萬元和3615萬元。發(fā)行至今僅一個多月時間,這兩只股票就分別上漲了660%和623%。
這兩只藝術品“股票”的飆漲引起了許多資金的注意。
記者從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了解到,第二批發(fā)行的八只藝術品,網(wǎng)上申購中簽率分別從3.048%到2.251%不等。而首批發(fā)行的《黃河咆哮》和《燕塞秋》兩只股票的中簽率分別高達45.524%和47.135%。
中簽率的大幅下降,說明了參與“打新股”的資金驟然增多。第二批8只藝術品共計發(fā)行5300萬份,每份1元,如果按照平均中簽率2.5%計算,大約有21億資金涌入?yún)⑴c這次申購。
據(jù)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想要參與購買藝術品股票,首先得申請一張招商銀行的金卡,然后在交易所的網(wǎng)站上申請開戶。“我們的開戶和交易都是采用網(wǎng)上交易的方式,交易的手續(xù)費是千分之二。每天的交易時段和股市一樣,客戶從我們的網(wǎng)站上下載一個交易軟件來買進賣出,就和股市交易差不多。不同的是,我們每日的漲跌幅限制是15%,而且交易是采取T+0模式的。”
深圳:首推藝術品資產包漲勢溫和
去年7月3日,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通過“權益拆分”模式,推出了“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1號藝術品資產包——楊培江美術作品”,這標志著國內首次推出藝術品資產包。
與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推出的藝術品股票有所不同的是,這只藝術品資產包配置了畫家楊培江的4幅油畫和8幅宣紙彩墨作品,市場估價約為600萬元,僅以240萬元的價格發(fā)行,每份發(fā)行價格為2000元。截至1月28日,每份的價格漲至3200元,漲勢相對來說比較溫和,而且交易量并不大。
隨后的12月份,深圳文交所又推出齊白石、傅抱石的兩個資產包。深圳文交所的藝術品份額只針對會員,普通投資者只能通過二級市場購買,而且其藝術品份額拆分得比較大,最小的是每份1000元,最大的是每份10000元。
上海:藝術品資產包預計年增長25%
去年12月12日,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的首份藝術品資產包也應運而生。這款名為“藝術品產權組合產品——黃鋼藝術品資產包”,其發(fā)行價格是每份1萬元,發(fā)行總額為2500萬元,流通量是2500尺,存續(xù)期為5年。資產包的投資范圍用于預訂、購買藝術家黃鋼的綜合材料繪畫作品,每年40平方米,連續(xù)購買四年總量共160平方米。投資人以支付30%定金的方式認購黃鋼的作品,預計年復利增長25%。
黃鋼作品從早期的《書法》系列演變到《紅星》系列再到今天的舊經(jīng)板《菩提樹》系列,已經(jīng)形成了成熟穩(wěn)定的創(chuàng)作風格,這一資產包以藝術家成熟創(chuàng)作時期的代表作——舊經(jīng)板綜合材料繪畫作品《菩提樹》系列為主,且作品尺幅較大,具有沖擊力。市場現(xiàn)有黃鋼的作品總量約150件,其中舊經(jīng)板系列作品只有80件左右。
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