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蕭玉田認為,在當代藝術品收藏市場上,許多人“為提高自己作品的價格”而采取炒作的做法,有的串通媒體,有的串通拍賣行,有的則雇“托兒”到拍賣會上推高價格。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馮雙白分析認為,很多人因為擔心通脹而去選擇可以保值的藝術品,但對藝術品并沒有真正的熱愛和較好的鑒賞能力。這就導致了“收藏熱”的虛火旺盛,收藏品市場存在大量泡沫。
一些代表委員還認為,收藏市場的“虛火”還與中國的“送禮文化”也有關系,譬如,有些大老板不是從藝術鑒賞的角度去購買,而是什么價格貴就買什么,以備拉關系送禮之用。
“我國的古玩行業(yè)從清代起就形成了一種收藏主要看眼力,買到贗品自認倒霉的潛規(guī)則。”蕭玉田認為,這種潛規(guī)則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達到拍賣行里公然拍賣贗品的程度。而現(xiàn)行的拍賣法中,“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zhèn)位蛘咂焚|(zhì),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這一條款的存在,更是為這種潛規(guī)則的存在提供了庇護。”蕭玉田說,他已經(jīng)向人大提交了關于修改拍賣法中這一條款的建議。
對于“如何給收藏品市場去去虛火”,馮雙白委員建議,要建立道德誠信和真正的藝術品評價體系,對真正好的藝術品要鼓勵,但對制假者要嚴厲打擊、繩之以法。
來源 :《解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