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7月李小山在《江蘇畫刊》上發(fā)表《當代中國畫之我見》一中提到“中國畫到了窮途末日的時候”,當時即引起了軒然大波,并被認為是85美術新潮反傳統(tǒng)的信號彈,此后“窮途末路論”似乎成了中國畫界一個時髦的話題,其影響迄今余波未消。來自貴州大山的畫家巢岡(安朝剛)作為親歷者,卻有著自己的判斷,他從不隨人作計,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一味盲從,多年的藝術實踐證明,他是一位富有獨立藝格與探索精神的全能型的藝術家。
巢岡先生雖以畫家名世,但是卻走過了一條亦書亦畫、亦筆亦刀的藝術之旅。他繪事全面,主工山水,兼擅花鳥,旁涉人物??芍^“文武昆亂不擋”?!?汝果欲學詩 工夫在詩外”(陸游《示子遹》),這些年來他一直在“藝外求藝、畫外求畫”的探索中踽踽獨行,走的是一條“詩書畫印文”并重的路子。他的篆刻作品,無論古璽,還是漢印,總能找到浙派或是皖派的創(chuàng)作路徑,對金石篆刻的癡愛,使其作品雖不是“一味霸悍”,卻總有一些“強其骨”的影子蘊含其中。
巢岡 平野流金 49.5×100cm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是一位頗有文字功底與藝術見解的美術評論家。上世紀90年代曾負笈京華,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修,得以結識美術界的許多大咖級人物。曾寫作了一系列的美術評論文章,如《貴州油畫角色自置》《致貴州美術新世紀》《臆說曾希圣》等在《江蘇畫刊》《美術》等刊物發(fā)表。其中《劉知白與中國畫放談》還榮獲全國文藝理論征文銀獎,因業(yè)績突出還獲貴州美協(xié)頒發(fā)的“全省有突出貢獻的美術家”稱號。與過去的老一輩畫家一樣,巢岡酷愛民族姊妹藝術,或許是多年從事群文工作的緣故,他對京腔京韻等國粹藝術情有獨鐘,因為藝術,尤其是以寫意為勝的藝術都是相通的,這些無疑或多或少地對其繪畫藝術產生了不容低估的滋養(yǎng)。
與同齡人相比,巢岡在藝術上有頗多真知灼見,他認為,自“五四”以來,藝文尚洋輕中,而其師劉知白卻能堅守正本,傳承純粹,尤其是其晚年變法破筆潑墨的大寫意畫風,更是深深地影響并啟發(fā)了他。這種源自中國山水畫傳統(tǒng)筆墨而創(chuàng)新出來的“劉家山水”,也深深打動現(xiàn)代人那顆焦慮空漠的心。劉知白被發(fā)現(xiàn)是個孤例,但也是歷史必然,它印證了中國山水畫無論在觀念、題材上,還是技法創(chuàng)新上,都充滿著勃勃生機,是個完全開放的體系。
巢岡 南山摩崖 72×68cm
像其恩師知白先生一樣,巢岡還心儀賓虹老,對其渾厚華滋的筆墨領悟頗深,他同時又對西方現(xiàn)代派藝術尤其是印象派情有獨鐘。追隨恩師近十載,得恩師親炙,在繪畫上自然受知白先生的影響最大,卻是“恍如乃師又不同”,他學的是先生入古出新、以山河造化為師的精神。他研究恩師的畫作發(fā)現(xiàn),知白先生的“衰年變法”之作完全不同于用西洋古典寫實主義改良出的彩墨畫,更不同于用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演繹出的后彩墨(水墨)——它不是建筑在“五四”后東來的西風體系上,它完全是國粹精神的結晶,是純粹民族神韻、中國氣派的新藝術。這也是他一直孜孜追求的學術理想,所以他的畫作才漸漸有了獨具個性的“安家面貌”。雖說其筆下的作品呈現(xiàn)出不少“混血色彩”,如極具藝術張力的光影質感及構成范式,不難看出其中西雜糅的諸多因子,但溯本探源,歸根結底其作品骨子里流著還是中華文化 “傳統(tǒng)基因”的血液?!安煌緛恚瑢W習外來,創(chuàng)造未來”,這是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中國傳統(tǒng)文化建設提出的總要求。巢岡正是用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踐行了這一創(chuàng)作理念。正如貴州省國畫院院長陳爭所言:巢岡先生是一位出色的、充滿激情的理論家。一位有剛性、有靈魂的畫家。他用藝術的手法帶領大家重新認識國畫。同時也希望通過自己的畫作,讓更多的人喜歡、熱愛中國固有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與文化自豪感。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了一方藝。在很大程度上說是貴州這一片神奇的土地和帶有某些神秘色彩的奇山異水成就了知白與巢岡師徒。但巢岡沒有止步于黔地的大山深處,他深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近些年,他遠離故園,游學來杭,以“活到老學到老”的執(zhí)著精神,感受江南文化的空靈與山川草木的涵養(yǎng),以更好的壯大自己的畫境與審美格局,或許假以時日巢岡先生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巢岡 夢向江鄉(xiāng)問 45×99cm
行文至此,不免要借題發(fā)揮一番。巢岡不僅是一個畫家,更是一個兼具人文情懷與胸藏文墨的藝術家。的確,翻開一部中國書畫史,無論是“四僧”,還是“揚州八怪”成員,大多是既是“墨客”,又是“文人”,文人墨客兩相宜,才造就了這樣一個個卓爾不群熠熠生輝的書畫群體。其實在過去,文人乃墨客,墨客即文人,墨客文人總相隨,文墨一體不分家。中國畫目前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文”“畫”剝離、缺少寫意精神以及畫家“文化流失”等等問題。中國畫的美學特質決定了畫家必須具備文化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的缺失必然會導致人文精神的頹廢,“文”“畫”分家也必然會導致畫家成為庸俗之輩,重技輕文,技巧再嫻熟、再精細至多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畫匠。傳統(tǒng)書畫一向講究“詩書畫”一體,而當下書畫家們大多視“題詩”為畏途,或者“談詩色變”! “題畫詩”無疑已成為大多數(shù)書畫家的“短板”,本應成為亮點的“題畫詩”也就不得不從他們的書畫創(chuàng)作中悄然隱退。即便能勉強謅上幾句的也大多是不合格律、平仄亂用的打油詩或順口溜,如此一來,語言淺俗,有悖文法,用典謬誤,食古不化,只會消解書畫藝術應有的文化內涵和學術“含金量”…… 不是嗎,某些號稱“學者型”的畫家,畫畫得尚可,再看題款實在是不敢恭維,不是題不好款(尤其是長款),就是干脆題個窮款了事。難怪有人稱當今畫壇七十以下畫家群體中不能題款或題不好款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書法了無功力,卻偏偏喜歡在畫面上橫涂豎抹洋洋灑灑“龍飛鳳舞”一番,其效果如何自然是可想而知了。確實,好的題款,作為繪畫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之效;拙劣的題款,不僅不會錦上添花,反而會破壞畫面原有的整體美感,實在是如“佛頭著糞”一般大煞風景!那些動輒亂題款者,如果硬要用“畫家字”來搪塞,恕筆者直言,不是“無知者無畏”,就是想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籍此來掩蓋自己書法功力的欠缺與才情的不足。(作者:楊宇全,文藝評論家、作家、書法家,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理事、杭州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
杭州三達文化投資策劃有限公司
杭州江南書畫經營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長生路58號西湖國貿中心706室
電話:0571-87558039 87558040
郵箱:chym88@126.com
網(wǎng)站:中國藝術市場網(wǎng)(www.2404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