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合型”造假法在操作上通常有如下這些特點:(一)選擇名家或取用的母本帶有極強的針對性,一般多是作偽那些難得一見類型的作品;(二)在成品的造假理念上系兩種及兩種以上的造假手法并用,意在能產(chǎn)生“優(yōu)勢互補”效應;(三)有的成品還借助了新發(fā)明的高科技書畫作偽儀器來操作;(四)在一定范圍單位時間內(nèi)有的贗制一件成品,有的則同時贗制數(shù)件不等,以形成該作偽有單件式與多件式的區(qū)別。此次先說說前者——單件式造假法。
2002年秋季,筆者在南方某拍賣公司看到(圖1)這件署名張大千的摹古類型成品。一眼望去,好像畫上任何一處的“形”,都很接近以往筆者所看過的張大千同類型真跡,故筆者一時間未能明辨其真?zhèn)?。待回至家中,徹底查閱了手頭所集藏的有關(guān)張大千的畫作資料后,(圖1)的母本(圖2)才終于顯出真容。仔細辨察倆畫作點、線、面與題款書法之筆意,它們之間的差異非常小,似乎(圖1)的筆墨略顯生硬、單薄,若沒有找到真跡母本作比照,結(jié)論的確不那么好下,這便是書畫造假進入“高科技時代”的產(chǎn)物!
總體而言,(圖1)涉及的作偽手法有“摹古”、“絕對克隆”外加儀器的輔助。經(jīng)分析知道,“摹古”作偽本身隱秘性就強,它是指被造假的某名家模仿古代(或前輩)書畫家或具體作品或只是大體風格的作品有的被復制,有的被“假托”的一種作偽。“絕對克隆”則是一種不做任何變動地炮制某書畫的造假手法。從造假原理上說,若“摹古”與“絕對克隆”相復合做出的偽造品與母本相對較接近,而那件原作真跡就不能輕易被找出,這對任何一位鑒定者恐怕都是一次眼力的大考驗。只是這樣的作偽方式若純憑徒手來操作,難度不小。自近幾年有人“發(fā)明”并投入使用了可專門用于幫助作偽書畫的投影、定形與放大的儀器后,不論對于何種類型的名家作品的贗制,都出現(xiàn)了“質(zhì)的飛躍”。
辨識“復合型”造假的成品,絕不會是輕而易舉的事。它要求鑒定者既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又要有豐富的臨場實戰(zhàn)經(jīng)驗。這正如有鑒藏行家所說的那樣:不要因為作品“好”就說“真”;而應該用自已的眼光和大腦去區(qū)別真?zhèn)巍?/font>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