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臺灣找不到于右任的拍品
2011年開年,內地某拍賣行老總滿懷信心奔赴臺灣,去搜于右任的字跡準備上拍。結果是他完全沒有預料到的:空手而歸。原因在于:不少大藏家已經聞風而動,搶先出手;同時,由于于右任的書法行情大幅飆升,家中藏寶的人不愿意再拿出來流通。
于右任有五六十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其書風也歷經變化:早年精研碑帖,字體以魏碑為主,鏗鏘有力;后來由魏碑轉型行草,筆趣上方圓并用,融合碑帖;自1949年開始,渡海赴臺的于右任,終其晚年致力于標準草書“易識、易寫、美麗、準確”四大法則的推廣,書法風貌返璞歸真。很多人的草書讓人完全看不懂,“神仙不識”,而于右任的草書,大家都看得懂,清楚秀麗。他集納而成的《標準草書千字文》至今仍在再版,是集各種草書書體之大成。
“太平老人”珍貴墨跡上拍
昨日來寧的王先生,數(shù)十年從事收藏,對于右任書法搜集尤下功夫。出于傳播于右任書法的目的,他愿意拿出部分藏品在北京上拍。珍貴的是,在20日的專拍中,有數(shù)件鈐有“太平老人”印的作品。右老曾自號“太平老人”。1944年,右老在重慶各報發(fā)表《太平?!芬晃?,主張取消日本海,正名為“太平海”,取其萬事開太平之意。此舉獲得輿論的肯定和史地界專家的擁護與贊同,也喚起國人對主權意識的高度重視。為了紀念此特殊事件,右老委托楊千里鐫治“太平老人”朱文用印。鈐用“太平老人”印的作品多集中在短短的1948年到1950年之間,彌足珍貴。
與林散之一樣,于右任也有“一代草圣”之稱。但于右任的人生閱歷、革命生涯非林老能比。于右任是文武雙全、膽識過人的辛亥先驅革命家,一直追隨孫中山先生。后人以“是革命家是政治家是宣傳家數(shù)開國諸元老中偉烈豐功高一代,以文學顯以事功顯以德業(yè)顯集古人三不朽外詩名書法并千秋”贊揚他。中國自古便有政治家治文或文人從政的傳統(tǒng),但要二者同載史冊,歷史上也不過寥寥。
于右任的贗品“不好造”
談到贗品,王先生認為于右任不好仿,因為“書寫功力一般人達不到他的境界”。業(yè)界有共識:畫好仿字難仿。于右任一生中的書法字體變化很大,而且他的每個字都不是定型的,沒有固定的程式。
七八年前于右任書法尚未引起藏界關注。而近來,由于很多大藏家介入,于右任書法出現(xiàn)暴漲勢頭。2010年,2件《草書四屏》在中國嘉德和北京誠軒分別拍出218.4萬元和173.6萬元,創(chuàng)下了于右任的書法價格新高。那么,對于普通藏家而言,現(xiàn)在再去買于右任作品是否有些不合時宜了?
“不存在”,王先生說,任何類別都有空間,七八年前一張四尺多的啟功五六萬,大家覺得貴;現(xiàn)在同樣一張啟功要二三十萬還不一定能買到,大家還是覺得貴。林散之以前只要七八千,大家嫌貴;這一兩年到了一二十萬大家仍然可接受,所以,“只要不收到假的,都可以投資”。
來源:新華報業(yè)網-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