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藝術板塊在這兩年其他藝術板塊的相比,發(fā)展相對遲緩,今年蘇富比尤倫斯重要當代藝術收藏專場的拍賣會上,總成交額高達逾4.27 億港元,100%的成交率,無疑給今年的當代藝術拍賣市場打了一針興奮劑。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藝術家張曉剛穩(wěn)坐當代藝術榜單首位,不僅刷新畫家個人的歷史拍賣紀錄,也再次刷新當代中國藝術品拍賣紀錄。無論如何當代藝術又回來了,看看當代藝術市場是如何走出陰霾的?
通貨膨脹壓力增大,熱錢持續(xù)涌入到藝術品市場
當代藝術的強勢回歸,首先離不開大的國際經濟環(huán)境的好轉,經濟的繁榮是基礎。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也為穩(wěn)定物價留下了壓力,通貨膨脹日益嚴重。從2008年11月起到2010年12月,國內銀行信貸就達到19萬多億元,26個月的時間信貸增長是以往5年的3倍。2010全年CPI同比上漲3.3%。2011年第一季度CPI同比上漲5.0%。國家發(fā)改委價格監(jiān)測中心分析預計,今年二季度國內CPI漲幅在4.9%-5.1%,下半年要略低于5%,全年實現(xiàn)4%的難度較大。通貨膨脹壓力增大使高質量藝術作品成為人民幣保值的避難所,也使得持有此類資產的收藏家從中受益。再加上股市的低迷,房地產熱錢的部分撤資,國外的自然災害與局域戰(zhàn)爭的等諸多原因,更多熱錢涌入到中國藝術品市場。
拍賣行主推早期精品,藏家更看重其藝術史中的價值
金融危機以后,主要藏家與投資客變得更加理智,更在乎的是藝術品的傳承與其在藝術史上的價值,藝術家的成名作最受藏家青睞。為了能獲取他們的作品,哪怕競價超出了拍賣前預估也毫不在意。2009年后年幾個主要的拍賣行紛紛加強對重要當代藝術作品的征集,拍賣目錄上滿是藝術家的早期精品。尤倫斯的藏品拋出,使得今年的蘇富比春拍上更是精品云集,張培力、王廣義、耿建翌、余友涵、丁乙、關偉、劉煒、李松松等藝術家的早期作品在蘇富比春拍中均也創(chuàng)下了之個人拍賣紀錄,僅尤倫斯專場就有12件拍品超出1,000萬港元成交。
2010年秋張曉剛的作品《創(chuàng)世篇:一個共和國的誕生二號》1992年作首次亮相拍賣市場并以5,218萬港元成交遠高于估價為2,100—2,300萬港元。這幅畫被認為是張曉剛藝術生涯中的重要轉折點,它繼承了畫家早期超現(xiàn)實主義的題材和表現(xiàn)主義的筆觸,轉入中國歷史及民族命運的主題,后來延伸出“血緣:大家庭”系列。剛結束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件創(chuàng)作于1995年的《血緣:大家庭》估價為3,500—4,000萬元作品,以5,666萬港元的高價成交。而刷新畫家個人的歷史拍賣紀錄,以及當代中國藝術品拍賣紀錄《生生息息之愛》(三聯(lián)作),以逾7,900萬港元成交,遠高于估價2,500 萬至3,000 萬港元。這件作品起創(chuàng)作于1988年,是張曉剛藝術生涯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并曾于1989年參加首屆《現(xiàn)代藝術大展》,作品對生命發(fā)出最原始的探索和詢問,仿佛與法國后印象派大師高更(Gauguin)遙遠的對話,是集張曉剛早期藝術思考的經典之作。
歷史的重新梳理,當代藝術被“正名”
2008年以后有兩個大型的展覽不得不提。一是在2008年當代藝術一片蕭條的環(huán)境下,798圣之空間推出大規(guī)模的展覽“個案—藝術史和藝術批評中的藝術家”,就像一個巨大的party把藝術界的老中青三代匯聚在一堂。二是耗資1800萬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當代藝術史上最豪華展覽“改造歷史—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雖然批評聲討居多,卻使得呂澎以接近一個億的金額,榮登某媒體的2010藝術經紀榜單第三位,并調侃:“改造歷史這樣一個大賣場連國家都動用了,這樣的力度,成就了大陸藝術經紀人的頭牌?!彪m然這樣的梳理仍然是站在上個世紀的角度,缺乏新意,在對當代藝術知識宣傳與普及等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另一事件,2009年中國當代藝術院正式掛牌成立,院長為羅中立,首批受聘于中國當代藝術院的22名藝術家名單包括羅中立、徐冰、許江、韋爾申、蔡國強、張曉剛、曾梵志、方力鈞、岳敏君等。并在2010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建構之維——2010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在中國主流藝術的邊緣流離了三十幾年之后,中國當代藝術終于被祖國母親張開雙手納入溫暖的懷抱。拋開當代藝術的前衛(wèi)性來講,好的一方面,當代藝術被“正名”也說明很難被社會接受的當代藝術,經過新時期三十多年的發(fā)展,已經越來越被大眾接受,也將帶動一批新藏家進駐當代藝術市場。
藝術家推出新的的作品尋求突破
2007年藝術界除了“百萬”、“千萬”的關于藝術市場的熱門詞匯,隨之而來的便是對“商品復制”、“藝術加工廠”的批判。這些被市場認可的藝術家在市場高潮過后,也在紛紛嘗試新的創(chuàng)作尋求突破。最先轉型最早較為成功的是曾梵志與他的“亂筆系列”,2008年香格納畫廊舉辦的曾梵志個展《太平有象》,是此系列作品的集中亮相?!皝y筆”系列作品目前在市場上出現(xiàn)的數(shù)量不少,價格相對也不低。目前亂筆畫法最高價為“天空系列”2010年在羅芙奧秋拍上以逾862萬元成交。
張曉剛于2008年11月在紐約佩斯維爾登斯坦舉辦的《修正》個展,被《2009亞太藝術年鑒》雜志,評選為“2008年十佳畫廊展”之一。入選的原因為“張曉剛拋開了他眾所周知的《大家庭》系列,在佩斯做出了一次徹底的改變。展出的《綠墻》系列油畫將藝術家對內心的探索與帶有中國集體記憶的獨特的‘綠色’結合在一起”。隨后2009年張曉剛在佩斯北京首次展覽推出個展《史記》,全面展示2008-2009新作,包括鋼板繪畫、雕塑和裝置等作品,全部為首次亮相。通過對獨特材質的運用,將現(xiàn)實中的“景”、“物”、“自我”與諸如胎記般的斑痕、集體性的圖示符號、手寫日記等帶有歷史記憶的物品形象融合在一起,以全新的藝術形式繼續(xù)深化有關“歷史和當下”的主題,部分新作中,藝術家創(chuàng)造性地在作品中將思想與形式直接結合,是對古代題畫詩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收藏中心從西方到東方的逐漸轉移
早期當代藝術收藏家主要來自歐美,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正被中國與亞洲人所認識,越來越多的人和資金涌入藝術品投資市場,國內外的大小拍賣場上都能看見華人奔波的身影。實際上無論在佳士得還是蘇富比,很多當代藝術的購買者都是大陸人,只不過是成交在海外,在國內更是這樣,這是當代藝術市場慢慢回到中國大陸本土市場的有力支撐,這個才會是一個健康的,回歸真實的市場。
當代藝術市場的健康與繁榮發(fā)展,絕不是十個張曉剛可以引領的,一線拍賣明星的天價作品畢竟數(shù)量有限,市場也需要更多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不少拍賣行、畫廊都在積極尋找下,將來能進入史冊的青年藝術家來支撐,所以當代藝術還有一段很曲折很長的路仍要走下去,其歷史也將繼續(xù)的書寫下去。
來源 : 雅昌藝術市場監(jiān)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