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中,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一節(jié),故事有聲有色,人物各具情態(tài)。別小看了做道具的扇子,不僅契合環(huán)境,也增加了畫面的美感。據說梅蘭芳每次演《晴雯撕扇》,必在上臺之前,精心畫一幅扇面,裝上扇骨,帶入戲中,在臺上撕掉。演一次、畫一次、撕一次。他的琴師徐蘭沅悄悄把撕壞的扇子撿回去,請人裝裱修復,成了難得的藝術品。徐蘭沅懂梅蘭芳的扇子,梅蘭芳懂曹雪芹的戲。
一把折扇,不用時藏于錦囊,天熱就隨身帶著,古人寬袍大袖,可袖于其中。折扇多用竹制扇骨,也有用獸骨、象牙或名貴木材的。講究的扇骨常有名家鏤刻的山水、花卉、人物或詩詞,打開之前,即可把玩欣賞。但一把折扇的精魂在于扇面的書畫,神怡務閑之時,徐徐展開,撲面而來的筆墨詩情,是一縷東方神韻、一縷清雅的中國風。
扇面書畫在中國有很長的歷史。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三國時,漢桓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曹子建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曹操請主簿楊修為他畫扇,楊修不慎將一滴墨汁濺到扇子上,情急之下,靈機一動,就勢把墨點畫成了小蒼蠅。一會兒曹操走過來,竟認畫作真,忙用手去拍打。
唐代畫扇之風更盛。從名畫家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