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愛好收藏各類體育彩票,71歲的華明老人就是其中一位,他收藏體育彩票整整20年,彩票“擠占”了家里的四個大櫥。
20年收藏四櫥體育彩票
收藏體育彩票,華明可謂是近水樓臺先得月。1989年,當時全國在推廣亞運會體育基金獎券,時任省體育基金會秘書長的華明剛好負責在江蘇的推廣。這是華明首次和體育彩票親密接觸。
慢慢地,江蘇也開始發(fā)行自己的體育獎券,這也是體彩的前身。有過體彩推廣經驗的華明開始擔任省體彩中心主任。出于業(yè)務的需要,華老開始有意識地收集各類體彩進行業(yè)務研究。隨著研究越來越深入,華老對收藏體育彩票越發(fā)地著迷。“收藏體育彩票和收藏郵票,大體上差不多。要想收集得全,收集得系統(tǒng),就要到處去淘,去發(fā)現。”退休前,借著出差的機會,華老幾乎把各地的舊貨以及古玩市場走了個遍,上海的豫園、北京的報國寺老人自己也數不清去了多少次。在南京,華老去得最多的還是朝天宮。
不抽煙不喝酒的華老將收藏體彩視為自己最大的嗜好,“收藏體育彩票總歸是要花點錢的,一開始老伴兒也不是很支持。但現在,老伴有時候上街還會有意識地幫我留心收集體彩,女兒也幫忙在電腦上打印各類體彩的資料。”
收藏體彩20年,華老的藏品放滿了家中的四個書櫥,彩票多得連華老本人都不知道這些年到底收集了多少。“大概幾萬枚吧!”聊天中,華老和記者細數彩票的分類:清朝末期彩票、民國時期彩票、地方體育彩票、中國體育彩票、亞運會體育獎券、世界各國體育彩票……
最貴的一枚炒到3500元
華老有一張清朝光緒年間的體彩,在華老眼里,這就是個古董。華老說:“中國最早的彩票就是出現在清末的光緒年間,那時和我們現在的傳統(tǒng)型體育彩票玩法一樣,就是猜數字。但那時是用抓鬮的方法來確定最后的中獎票號。”
華老說,這也是中國最早的由官方發(fā)行的彩票,不過據史書記載,在此之前有個杭州人叫劉學詢,他曾發(fā)明過一種名叫“圍信”的彩票,就是將赴京參加科考的學子的姓氏列出來,由各個玩家來押寶,猜最后中舉學子的姓氏。等到發(fā)榜的時候,誰猜中的姓氏最多,誰也就中了大獎。由于這只是民間的一種自發(fā)行為,所以這種名叫“圍信”的彩票最終被定性為了私彩,這也是中國彩票最早的雛形。
華老愛體彩,收藏體彩,但是從不去追求彩票背后蘊藏的巨大的價值。在他的收藏中,中國最早的光緒年間的彩票,在市面上已經被叫價到了近千元,但華老并不為之所動。“玩彩票我就是喜歡,我從不去炒它,市面上不少專門做這個生意的人,喜歡去哄抬彩票的市值,我覺得這沒有什么意思。價格都是人叫的,一張老彩票叫幾千元,真值這個價嗎?感興趣的人覺得值,但是這樣的玩法并不健康。”在華老心目中,珍藏已久的這枚光緒年間的體彩是自己所有藏品中的寶中之寶。“雖然它的價格不是最貴的,但它是中國最早的體彩,所以我最認為它最珍貴。”
和這張光緒年間的體彩相比,1994年國家發(fā)行為哈爾濱亞冬會發(fā)行的體彩更值錢。華老介紹說,這套體彩發(fā)行量少,而且市面上損毀的多,真正集全的人很少。特別是其中編號為9423007和9423008的兩枚體彩,尤為稀缺。目前這兩張體彩在市面上已經被炒到了3500元一枚。
正在籌建體彩博物館
近三年來,江蘇省的體育彩票銷售額連續(xù)排名全國第一,其中2008年的銷售額突破了50億人民幣,可以說,江蘇省內的彩票大軍越來越壯大。因此,江蘇省體彩中心就萌生了建立彩票博物館的想法,而華老作為老字輩的彩票收集者,受到體彩中心的邀請擔任博物館籌備組的負責人,“目前國內還沒有這樣的博物館,體彩中心的領導就是看中了這點,希望能夠走在前面,而且江蘇省體彩的銷售狀況也確實不錯。”華老告訴記者。
據華老介紹,建立彩票博物館的籌備工作是從去年10月開始啟動的,目前資源已經全部到位。
除了彩票展覽品,華老告訴記者,彩票陳列品主要是體現出彩票從古到今的歷史演變。在華老辦公室的柜子里,記者看到了一套已經整理好的從1994年到2008年的彩票,華老告訴記者,這是他自己的收藏,這次為了建這個彩票博物館捐贈出來的,“一共有200多套,差不多2300多枚吧。其實我們這次建這個博物館得到了不少收藏者的支持,很多比較難找的東西,比如當時民國用來印制彩票的戳子,以前打印彩票的機器,都已經有收藏者給我們提供了。”
可以說,華老和他的同伴們籌備到的東西已經達到了博物館對外開放的要求,不過正式開放時間還沒確定。
來源: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