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6月,我在看過嘉德四季拍賣會“夏拍”的預展之后,我告訴身邊的朋友們:可以多準備些錢買畫了。為什么要選擇在這個時候讓大家買畫呢?因為,我覺得此時已經(jīng)到了普通投資者買畫的最佳時機了。
果然,正如預測的那樣,在兩天后進行的拍賣會上,很多作品的成交價格僅僅相當于一兩年前同類作品價格的二分之一,有些甚至還要更低些。事后許多沒有到場參加競買的人紛紛直呼后悔,表示沒想到會在這個時間段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價格低谷;而買到畫的人則興高采烈,因為作品既精彩又便宜,這樣的機會確實難得。
那么,我是憑什么預測出這場拍賣會的價格會比較低呢?
從2011年秋季開始,受到大的經(jīng)濟形勢影響,國內(nèi)的藝術品市場開始走低。交易額下降,拍賣結款困難,整個行業(yè)出現(xiàn)了低迷的態(tài)勢。持續(xù)進入到2012年春季,藝術品市場繼續(xù)下滑,拍賣業(yè)績大面積縮水,許多拍賣公司不得不推遲或取消了春拍,全行業(yè)處于不景氣的狀態(tài)。在這樣一個大氣候下,新興起的藝術基金陷入了困境,近幾年來一直呼風喚雨生搶豪奪的大宗金融資本也紛紛撤離。市場不熱,機構投資受挫,但這卻恰恰給傳統(tǒng)收藏家和中小投資者提供了機會。2011年秋,許多收藏家傾囊而出,在拍場上盡情地選購自己中意的作品。然而,他們的錢畢竟是有限的,在經(jīng)過了2011年秋和2012年春兩季的拍賣后,他們的錢基本上花得差不多了;再加上市場不好,資金周轉緩慢,到了這個時候許多人都處在了資金緊張的狀態(tài),而且原來一些跟風的購買者也不敢貿(mào)然進入,所以,穿插在各大公司春拍之間的這場四季“夏拍”注定會成為價格洼地。原因并不復雜,稍稍用心就能分析出所以然,關鍵是看你用心沒用心。天下哪有不用心就能賺到的錢?
記得幾年前,我曾到一位畫家家里做客,見他家墻上掛著好多幅前輩大師的作品,有李可染先生的《愛晚亭》、潘天壽先生的《山花》等等,都很珍貴。當時我開玩笑地說:“看來老兄最近沒少掙錢,這批畫價值不菲呀!”這位畫家很得意地回答我:“你可說錯了,這批畫可沒花多少錢,買的時候很便宜?!痹瓉?,這些畫是他在2003年春天“非典”過后舉辦的第一場拍賣會上買的。2003年春天,從廣東傳入北京的“非典”疫情,給整個北京的秩序帶來了混亂,中小學全面停課,高校隔離,企業(yè)停產(chǎn),人們處在高度恐慌之中。這場瘟疫一直持續(xù)到7月份結束,人們的生活才逐步恢復到正常。這一年原本在四五月份進行的藝術品春季拍賣會,大多都推遲到了夏天才開始舉辦,但那時人們似乎還處在劫后余生的驚魂未定之中,很少有人把心思放在藝術品上,所以這一年的“春拍”作品價格都非常低。這位畫家就是利用了這個時機,以很低的價格收藏了這批大師佳作。沒多久,也就是幾個月之后,到了2003年秋天,中國藝術品市場就開始進入了一個全面爆發(fā)的“井噴”階段,中國書畫的價格攀升尤快。這位畫家買到的那些畫若是放在秋天去買,不知要多花幾倍的價錢?!
藝術品市場瞬息萬變,在整個投資收藏過程中,什么時候買入,什么時候賣出,這里面蘊含著許多學問,有時候往往同一幅作品相差時間不長價格就會相差很多。如果一幅作品差個十萬二十萬,那么,十幅作品累積起來相差的錢數(shù)就相當可觀了,久而久之,選對時機買低點和選錯時機買高點所帶來的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中國書畫市場一直呈現(xiàn)波浪發(fā)展的態(tài)勢,每當市場持續(xù)過熱時,便會出現(xiàn)短暫的下滑或是調(diào)整,凡是遇到市場處于調(diào)整階段,其實就是到了買畫的大好時機,逢低買入是永遠的準則。但問題是,在市場調(diào)整期,你手上的資金也可能與大家的情況完全相同,一樣的緊張,那該怎么辦?這就要求你要有狼一般敏銳的嗅覺,狼一般行動的速度,快速整合資金撲向市場。從2011年秋天開始的藝術品市場新一輪的調(diào)整到現(xiàn)在還沒觸底,許多作品的價格還在繼續(xù)向低,在這個時候,只要你買到了,不用交易,就等于你已經(jīng)先賺到了。市場低谷期就是我們藏購的最佳時機。
在藝術品市場中,除了上面我們說的早已成型的傳統(tǒng)藝術品門類之外,還有一些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崛起的新興藝術品門類,比如當代陶藝、影像藝術、裝置藝術,等等,近幾年甚至連白酒、紅酒、普洱茶也都進入到了藝術品拍賣殿堂。那么,對于這些新興的藝術品門類來說什么時候是投資的最佳時機呢?
總體上講,這類投資比傳統(tǒng)類別的藝術品投資更需要把握機會,若是時機把握得好,很可能會給你帶來非常豐厚的回報。但問題是這個時機把握起來有些難度:投資晚了,價格已經(jīng)上漲,則失去了價格優(yōu)勢;若投資太早,市場長時間冷淡,沒人應和,不僅會積壓下大量資金,而且還可能不等你堅持到收益期,便會耗盡財力,倒在途中,只能成為后來者的鋪路石。所以,掌握好這個度做到恰到好處非常重要。以我的體會,新興藝術品投資選在市場未熱將熱時最為適宜。
那么,怎么才能判斷市場的未熱將熱呢?這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只能憑借自己對市場的感覺和理解。2005年以后,中國藝術品市場持續(xù)升溫,大量資金涌入了進來,傳統(tǒng)的藝術品門類整體暴漲。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當時我就預測到肯定會有一個新的藝術品門類出現(xiàn),來滿足大量資金購買的需求。這個門類應該具有資源豐富、后市強勁、受眾廣泛、吸金力強的特點。那么這個新興的藝術品門類將會是什么?經(jīng)過分析后,我認為它將是已經(jīng)顯露出苗頭的中國當代藝術。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興起的中國當代藝術,在經(jīng)歷了近二十年的風風雨雨之后已經(jīng)完全具備了在藝術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可能。于是,在我的建議下,身邊的一些朋友開始在畫廊以很低的價格購買了羅中立、何多苓、周春芽等一些知名度比較高的藝術家作品。果然,時間不長,到了2006年秋季,在北京保利舉辦的拍賣會上,第一次設立的“中國當代藝術專場”公開亮相。此前一些零星的當代藝術作品一直是含在“中國油畫專場”中參與拍賣的。以這場拍賣為標志,中國當代藝術在藝術品市場上以一個獨立的門類正式登堂入室了,并且很快進入到了一個瘋狂暴漲的階段。從2005年到 2008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指數(shù)增長了500%,令人瞠目。我推薦朋友們買的羅中立、周春芽等人的油畫作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nèi)價格翻了十幾倍,這些買畫的朋友成了當年藝術品市場的最大的受益者。事后許多人向我討教,詢問我是如何敢于冒著風險讓朋友把錢投向當時尚不明朗的當代藝術的,我總結了兩個詞:頭腦和勇氣。
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你就要用心去分析市場,當你覺得這個門類的影響力已經(jīng)足夠大足夠強之后,它也就離在市場上全面爆發(fā)的時間不遠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提前下手,搶得先機;如果它的影響還是局部的、暫時的,那就先不要急于下手,還要再用心觀望一段時間。目前,在我們身邊貌似紅火的藝術品門類不少,但實際上有些影響是被人為夸大了的,它們都還未到真正能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上形成氣候的時候,比如說西方大師的經(jīng)典油畫、俄羅斯油畫、美國當代藝術作品、日本當代藝術作品、版畫、影像藝術、裝置藝術、數(shù)碼藝術,等等。
用心體會,什么是市場的未熱將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