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2:31
出處:中國藝術市場網
點擊率:4476
中國藝術市場的發(fā)展和展望
尊敬的各位藝術品市場的同志們,領導們、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中國藝術市場財富高峰論壇,本次是第三屆,第一屆是上海、第二屆是在北京,第三屆這是在杭州,在杭州召開是意義深遠,杭州作為一個藝術市場是融入整個市場的大的概念當中的。實際上我們講中國的藝術市場,藝術市場的本身也是處于文化整個大領域中的。實際上我們現在的文化藝術市場的概念,都是融入我們中華文明的大概念之中。我們原來走過了四個比較大的文明,一個大的文明是兩河流域的文化,愛琴文明、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前面三個文明走到今天都有斷層,唯有中華文明延伸了上下五千年,是沒有中斷,是非常了不起的,文化的傳承是基于我們農耕生產的起源,到今天這個農耕社會仍然存在,這個因素也是束縛了我們工業(yè)化時代的發(fā)展,現代化時代的發(fā)展,但是真正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中華文化在全世界影響是很巨大的。在這個過程當中,中華文明的傳承肯定要不斷弘揚下去的。
回過頭來講我們的中國藝術市場,跟我們的市場是融為一體的,歸納為我們已經走過了三個歷程,也即將迎來我們第四個大的發(fā)展歷程。今天要講的是我們中國文化藝術市場的現階段的階段發(fā)展和前景展望。
在這里我還要介紹一位嘉賓,我們的主辦人,陳振濂先生,是我們杭州浙大藝術學院的院長,也是本屆大會的組委會主任。在第一個階段的過程中,是非常的難產,經歷的就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我們叫做農耕生產的文化。農耕生產的市場。因為這五千年,基本上是農業(yè)耕種生產為基礎的傳承,是包括我們的飲食文化,居住文化,烹飪文化,和諧文化等等,這些文化的構成就是使它一路走好,一路走下來,延續(xù)到今天。這第一個階段是漫長的,在發(fā)展過程中,走的也是比較艱難的。
第二個過程中,實際上從現在整個文化的走勢來看,還是要談我們市場的發(fā)展。藝術市場發(fā)展到今天,總的來看,文化內涵是具有本質性的,現在看是具有農耕經濟的發(fā)展,都是農耕耕作者要開荒、形成水利,所有的消費都圍繞農耕和生產所需要產生。在這樣的上下五千年的過程中,總的歸納起來就是原始社會的農耕種開始,到我們現代化以前的階段,就概括為農耕生產的市場。這是第一個階段的發(fā)展。
第二個階段的發(fā)展,實際上是我們的計劃經濟階段。計劃經濟從建國以后,到我們十四大之前,我覺得這個時間段應該是作為第二個市場的發(fā)展階段。這個階段由于是確立了以計劃經濟為手段。當時曾經人民文學寫過一篇小說,《玉觀音》,1991年出版的,后來也有人用這個名字。這是市場轉回的過程,在市場的轉回過程中,我當時書上認為,國家的繁榮民族的振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們的目標,確立了計劃經濟,是由于國家認為計劃經濟是可以比較快的實現這個目標而采用的,計劃經濟的過程當中,由于忽視了市場的手段,所以計劃生產,計劃調度,在這個過程中限制了十多億中國人的消費需求。在這個方面,是比較平和和穩(wěn)定,但是是沒有得到整個市場得大發(fā)展。
在這樣的情況下,藝術品消費市場也會隨著大的消費形勢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在藝術品這一塊,在封建王朝這些東西都是屬于封建王朝的藝術品,是屬于士大夫以上的鑒賞品,普通大眾是不可能消費到的。隨著市場崛起的概念,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崛起,武漢漢正街市場的崛起,這是市場崛起的信號,雖然是崛起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轉折點,號角已經吹響了。在這個醞釀過程中,有一些膽子大了,也跟著這個市場取發(fā)展了,由于有了錢,藝術是決定它的經濟,經濟富裕了以后,大量的經濟流向就圍繞經濟去走。走到計劃經濟這個階段,發(fā)展到一個階段,富裕到一個階段之后就關注藝術品市場,關注有價值的藝術品。所以,這個市場在慢慢的計劃過程中,是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開始延伸的。從改革開放之后開始崛起,慢慢的延伸和發(fā)展過來的。這是第二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應該是十四大之后到十七大之前,這個過程是應該是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國市場發(fā)展的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的發(fā)展,是從十四大之后,計劃開始向市場轉回,市場一下子從原來的計劃到后面的市場發(fā)展,中國的市場現在就有9萬多家,一元市場就有3340多家,這樣的藝術品市場的崛起,崛起很多了,現在崛起主要是量上,質上還沒有。量的崛起中看,全國的市場的消費總量超過了35000億美元,與改革開放之前是天翻地覆的變化了??偭康脑黾?,藝術市場也隨著這個市場的崛起也在不斷的發(fā)展,發(fā)展到今天。比如說今天的杭州,我們也有很多的藝術市場,由于之前的不規(guī)范,國家也沒有一個確定的規(guī)定出來。行業(yè)也在啟動過程當中,還沒有相應的制定市場的發(fā)展規(guī)劃,市場的環(huán)境、質量等等這些規(guī)劃,我們都還沒有確立,現在發(fā)展的市場都是依據當地政府,想拉動市場來拉動區(qū)域經濟,這樣的比例是比較大的。這樣的情況下,就缺乏一種規(guī)范的建設,一種規(guī)范的運營。比較安全的平穩(wěn)健康的市場環(huán)境還沒有建立。在現在的發(fā)展過程當中,第三個發(fā)展過程當中,是處于一個高速發(fā)展期,先發(fā)展再規(guī)劃,不可能先規(guī)劃再發(fā)展。往往我們許多成功的就是先有市,自發(fā)性的市,再由政府去引導它。就是先由自有市場開始,再由政府培育它,培育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起來的。并不是說今天政府要培育一個市場,下了命令投了多少億建設起來了就算培育市場了,而是市場本身有自己的市場概念。我曾經在南京一個會上,是一個服裝會,讓我去講一講,下面都是開發(fā)商,服裝市場的廠家和經營者,我從行業(yè)的當前發(fā)展有喜又有憂,現在建起來的市場,是利用增幅的土地資源,再利用民間資本,結合起來之后認為就是市場了。我在會上講了,請問坐在這里的揚州市場、鎮(zhèn)江市場的,哪一個可以回答我一個問題,從10萬到120萬平方米的市場,那么哪一個可以回答我“什么是市場?”,現場是鴉雀無聲,有市有場才叫市場,有市無場只叫市,有地無市只叫場,有市有場才叫市場。有一位領導請我吃飯,然后派個專家陪伴我國去看一看,叫做什么大市場,都是剛架結構的大市場,投資建設花了23.8個億,是華僑出的錢,政府出的地,寥寥無幾的幾個人,黑壓壓的坐的很多人在會場等我,一問都是什么主任區(qū)長,他就請教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大市場現在會趴在這里?我說這個問題很重要,首先你們還沒有弄懂什么是市場,你就去辦市場了,市場的概念搞清楚了,就很簡單的搞市場了。你建場的同時,要把市的建設同時要考慮進去,包括現在的建筑、招商、運行,這些手段結合起來,再跟市場的配套,這些問題考慮進去了,就不可能是現在這樣的局面。你只有一只腳,是好看,卻不能走。不能走你的市場就是死的?,F在市場的建設過程中,藝術品的市場發(fā)展,要怎樣的建設,怎樣的落實,市場沒有東西不行的。我跟一些專家談市場,市場的概念他們沒有搞清楚,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缺乏比較周到細致的計劃,那么就有很多的缺陷存在。很多的生產者,一看也是害怕的,興起的時候往里面擠,不好的話也是往外竄,這是市場的必然發(fā)展,適者生存。在第三個階段的發(fā)展,現在是區(qū)域很多,很多市場是辦得很好,有的市場需要是不大,但是是比較繁榮。真正市場的繁榮,我覺得就是體現在品牌建設上。所有的品牌建設,實際上就是質量建設,讓好的商品進入。現在我們好的藝術家,從市場的概念來講,你就是生產者,你的作品如果要進市場,那么你首先是一個生產者,生產之后不通過市場的轉化,就不能成為產品,你的作品轉化為作品,這個過程是不能缺失的。從產品到商品的轉換過程如果缺乏的話,這個市場就亂套了。你是一個藝術家,你創(chuàng)作的作品,既要考慮到要做好這個作品,還要考慮如何建這個市場,把它賣掉,賣得高一點,這是不行的,自己把自己封鎖在里面了。這個封鎖是短期利益的,這個市場是沒有辦法的,不健全的不規(guī)范的市場前提下,如果不進市場的話也不行。浙江藝術品經營行業(yè)協(xié)會,是政府賦予我們的權力和需要履行的職能,去幫助更多的生產者與消費者,要搭建好這樣的平臺,進入之后真正的健康運行下去。行業(yè)機構都是新崛起不久的,所以在這個方面,要想做的事情也很多。首先要對全國的市場進行了解,要進行調查研究,通過大量的研究之后,我們才能提出一些比較有效的行業(yè)管理規(guī)定。在許多問題上,我們走的時間比較多,正在思考一個問題是籌建一個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把大量的課題放到研究院來,問題放進來之后切塊研究,切實的拿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規(guī)劃,在全國范圍內貫徹落實。
在第三階段,重點來講,形勢是可喜的,發(fā)展是迅猛,而且前景也是非常好。在后面的一點就是不規(guī)范。無論是建設安全的角度來講,并沒有按照要求。這是環(huán)境的,質量和運行標準上,都有許多問題的。如何經營的情況下,面臨這些問題,隨著進一步的走來,馬上要到十七大,第三階段的發(fā)展,歸納為十四大到十七大的發(fā)展。
第四個階段的發(fā)展,是我們展望性的發(fā)展,因為馬上就要到來,作為行業(yè)也有一些展望性的規(guī)劃。實際上我們歸結一下,全國2006年中國文化藝術消費品的總量是4685億,這個數字是相當了不起的數字,比十年以前的中國來看,我們的經濟總量只有多少,現在的文化消費的總量一年就達到4000多個億。但是我們拿這個數字,如果去跟世界上同等水平的國家相比,這個距離還要差15000個億,同更水平的國家相比的水平,現在的消費水平真正去比較的話,還不到人家的1/4,說明中國的市場前景是非常大。如果是沖刺一下,好好的規(guī)劃、發(fā)展,我們就能夠從4685億,再上升15000億,這是有關部門的統(tǒng)計數字,很多都是場外交易,很可能很快的突破1萬億。單從現在的機構,一個可喜的是已建的有上萬億的消費水平,跟國際相比卻是差距很大。要占11.5個億,就是中國的基本消費群體,這個基本的消費群地,如果平均每個人每年增加100塊、500塊,這是怎樣的量?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第四個階段的發(fā)展,展望的發(fā)展是十七大以后。要做好這項規(guī)范的規(guī)劃。首先在有規(guī)劃的基礎上,要做好制訂產品的標準。
比如說畫家、藝術家,要講品牌作品,不能把那種沒有附加值的產品向市場推行,要提倡人文精神,我們要做的就是人文意識,要做的就要出品牌意識。有品牌對于中國的市場進行洗牌,靠打假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如果市場中沒有你的存在,你做的余地了,那么你還能去生產嗎?自己就消滅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藝術品的消費的不斷增加,審美觀點,追求好的品質的觀點在不斷的增加和提升,這就要求我們的藝術家,就是要在我們的第四個階段中充分發(fā)揮要創(chuàng)造好的作品,去奉獻給社會。
在第四個階段發(fā)展過程當中,要做好市場的整合、改造、調整、提升,這是我們現在所要想、準備做的事情。目前的市場建設就在這個過程當中,如何落實這樣的四個詞,也是目前的標準。規(guī)范的標準的,要提倡品牌了。品牌是我們整個市場的核心競爭力。然后就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的傳承更多更好的無愧于人民群眾和社會的好作品,為社會繁榮和發(fā)展做出我們的貢獻。
這是我們的期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