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pg)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卷 元 黃公望 紙本水墨 縱31.8厘米 橫51.4厘米 浙江博物館藏
《富春山居圖》描繪了秋初之時富春江兩岸的景色。
富春江位于新安江下游,從桐廬經(jīng)富陽進入錢塘江。沿江三百里,風光秀美,名勝眾多。公元1347黃公望到富陽東洲白鶴霄箕泉定居,對春江兩岸的風景流連忘返,便不斷地對景寫生,積累畫稿,最終完成了《富春山居圖》。
畫中峰巒幾十座,一峰一變,樹幾十顆,一樹一姿,村舍、漁舟、小橋穿插其中,畫中景物自然而豐富,展示了江南翠微杳靄的優(yōu)美風光。在布局上采用積樹成林,壘石為山的方法,把宋人的“深遠”以“闊遠”代之?!陡淮荷骄訄D》用筆利落,雖出于董巨一派,但比之董、巨更簡約,更詳盡地表現(xiàn)了山水樹石的靈氣和神韻。,披麻用濕筆,皴擦用干筆,在坡峰之間還用了近似米點的筆法,濃淡迷朦的橫點,逞足筆力,唯情是求。作者極注意層次感,前山后山的關系是由近而遠地自然消失,改變了傳統(tǒng)屏風似的排列。作者不夸張?zhí)摼澈蛯嵕车膶Ρ龋窃谔搶嵵g用微妙的過渡層次加以渲染。畫中的樹木盡管未作細致的刻畫,但不同樹木的質感躍然紙上。
空間對比合理,連點綴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繪得生動嚴謹,比例合度。畫面僅用水墨渲染,但達到了“墨分五色”的效果,使畫面空白具有真實的空間感,給人以揮灑奔放,一氣呵成的深刻印象。
卷上自識:“至正七年,仆歸富春山居,無用師偕往。暇日于南樓援筆寫成此卷,興之所至,不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