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屋頂上的雪皚皚地白,剛睜開眼的晨陰陰的冷。幾年來少有的雪景,何不去西湖看看,于是乘兩輪飛車,冒風(fēng)沖寒,向孤山進(jìn)發(fā)。
湖岸的山,皆披白發(fā),莽莽蒼蒼,老得十分壯觀;湖中的水,一泓嫩綠,加上微風(fēng)蕩漪,顯得非??蓯?。從平湖秋月折北而進(jìn),先見魯迅先生,只見先生在風(fēng)雪中兀然獨(dú)坐,不禁為之清雪洗臉,并默默地問:先生,當(dāng)此之際,您在思考什么?如果再讓您操筆,您還能寫出什么樣的文章?是依然為匕首,為投槍?還是譜寫頌歌,捧出鮮花?先生無語。于是去訪林和靖。穿過梅林,梅始懷春;登上鶴亭,鶴原久杳。下視湖水,忽見幾樹紅梅,依山臨水,披雪裹冰,在眾卉皆為寒氣所勒的嚴(yán)冬,如美人綴玉,風(fēng)姿綽約;如寒星照夜,寂寂吐焰。想起詩人“疏影”“暗香”的詠梅名句以及“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和“冰清霜潔,昨夜梅花發(fā)……要卷珠簾清賞,且莫掃,階前雪”的詠雪梅詩句,竟然生出荒誕想法來,如果詩人有知,我正想跟這位以“茂林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為自詡的“山中宰相”討論討論:關(guān)于梅花詩的人格魅力和時(shí)代精神的問題??稍娙藚s是長睡不醒。
我踏著碎瓊亂玉,凌山脊而行,既無鳥聲,更無人影,不禁放浪形骸,撮口長嘯,卻無嗣宗的清音響亮,更無蕩云激浪的回聲;只得俯身拾起一根竹枝揮舞,不成腔調(diào)地唱出“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忽然覺得,自己既無尉遲敬德的鋼鞭,更無阿Q的沖天豪情,未免好笑。
到了山頂,見四照亭有皤然老人在云手劃腳,又見一對男女青年從北坡相擁而上,這是多有詩意的鏡頭啊!此時(shí)我忽然覺得:如果我有李丹兄的詩才,如果我有一初兄的畫筆,或者說我有世欣兄的哲學(xué)家頭腦,……那該多好!我就會寫出溫馨的詩,畫出和諧的畫,或者悟出某種生活哲理來;可惜我一無所長!
于是我怏怏地躑躅前行,最后穿過龍泓洞,停觀四照閣,越過題襟館、仰賢亭,快步梯下,一直到碑廊。只見一幅幅詩文,或古奧,或典雅,或雄勁,或秀麗,顯示著淵博和功力;尤其是近門的一幅聯(lián)語:“道義平生無捷徑,風(fēng)波隨處有虛舟。”這是南宋詩人范石湖的名句,頗含哲理,更見精神。
從西泠印社的前門而出,面對廣闊的湖面,見水鴨時(shí)而點(diǎn)水而飛,時(shí)而浴身而游,胸襟豁然開朗,覺得此游不虛。于是趕回家命筆留記。
時(shí)丁亥年臘月丙寅日。
作者:應(yīng)守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