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士得拍賣現(xiàn)場
繼香港佳士得2014年秋季拍賣10月22日夜場“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完美謝幕不久,第二天舉行的“二十世紀”和“亞洲當代藝術”的日場拍賣也平穩(wěn)卸下帷幕。二十世紀日場成交總額為1.31億港元,成交率為71%,最高成交拍品是荷西?荷雅(菲律賓人,1931-1996年)的《向透納致敬》,以544萬港元成交。亞洲當代藝術日場以8091.2萬港元收槌,成交率為65%。其中,曾梵志《面具系列1999》,以724萬港元成交成為全場最高價。最終,佳士得2014秋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三個專場拍賣總金額合計近8.5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6.78億元。同期,羅芙奧也舉行了現(xiàn)當代藝術的專場拍賣,上拍的91件作品,有兩件撤拍,成交率為71.43%,總成交額近1800萬港元。截至11月23日,香港地區(qū)2014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的拍賣劃上句號。
常玉《盆中牡丹》
荷西?荷雅(菲律賓人,1931-1996年)《向透納致敬》
逆市中強化“泛亞洲”布局
觀察香港佳士得最重要的二十世紀及亞洲當代的晚間拍賣,近6.4億港元的成交總額和達到89%的成交率實屬難得!共有11位藝術家的作品創(chuàng)造了自己最佳拍賣紀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有香港佳士得亞洲當代藝術夜場有史以來的歷史第二高的好成績。 其中常玉油畫作品《盆中牡丹》以5612萬港元成交,這一成績雖然不能與2011年羅芙奧于香港春拍上拍的《五裸女》被韓國三星集團以1.2832億港元一舉奪下相比,但超過五千萬的成績依然不可多得。畢竟2011年是藝術市場處于較強增長態(tài)勢的年份,僅中國藝術市場規(guī)模就突破2000億元?! ?
毋庸置疑,來到2014深秋,全球藝術市場的大基調還是延續(xù)12、13年來的調整態(tài)勢。在二十世紀&當代藝術方面,無論是早于10月結束的香港蘇富比秋拍、還是剛剛收槌的中國嘉德內地秋拍,市場表現(xiàn)都差強人意,看來宏觀經(jīng)濟環(huán)境并未為今年秋拍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流動性緊張的局面直到各大拍賣進入收官階段仍然沒有得到緩解,使大家不再敢對后面的拍賣抱有太高期望。剛剛落槌的羅芙奧拍賣,雖然整體成交一般,但是71.43%的成交率卻讓其執(zhí)行長張增偉松了一口氣,在他看來這一成績已經(jīng)很讓人欣慰了。
記者親曾歷過11年和12年的港地春秋大拍。那時候佳士得二十世紀及亞洲當代的夜場拍賣都是人滿為患,遲到了恐都難以擠進場內。今年或許是因為換了拍賣場地,地方大了,雖然松快了很多,但現(xiàn)場氣氛也懈怠不少。雖然22日夜場拍賣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第二高的成交價,但是因為拍品數(shù)量是往季的近兩倍,所以拍品單價總體上依然是滑落的。
逆市中想要交上一份滿意的成績單也并非易事,佳士得的專家為此下足了功夫——首先是夜場的拍品布局。佳士得早在2011年就推出“泛亞洲”的概念。記者了解到,過去場次的安排,二十世紀、亞洲當代、東南亞等,都是相對獨立的單元。但本季佳士得推出“泛亞洲抽象與表現(xiàn)”, 將所有的亞洲抽象藝術都聚集到了一個單元中。佳士得二十世紀&當代藝術主管張丁元先生解釋說:這樣做是為了讓中西文化得以更好的對接。從朱德群、趙春翔,到李禹煥、南寬與陳文希,這些藝術家雖來自不同的地域文化及時代背景,但他們創(chuàng)造的藝術像一條條獨特的歷史線索,最終匯聚到一個連接點上。然而,“相接”絕不意味著“相同”,而是從相似之處進行延伸,開啟亞洲藝術之無限可能。在“泛亞洲抽象與表現(xiàn)”的基礎之上,又推出了“永恒的時代”和“當代精神”兩個單元,真正將亞洲范圍內的二十世紀&當代藝術融為了一體。22日夜場的成績已經(jīng)肯定了這一布局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正是因為拍品的廣泛布局,鼓勵了一定的交叉購買。據(jù)張丁元的觀察,現(xiàn)場的買家來自全球和亞洲各個地區(qū),而不局限于中國大陸或是香港,他們視野開闊、各取所需?!氨敬闻馁u是我們迄今覆蓋東南亞及北亞地區(qū)的跨地域亞洲藝術作品拍場中表現(xiàn)最強勁的場次之一?!睆埗≡馁u后總結說。
實際上,自2011年春拍后,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拍品均價已連續(xù)三年走低。雖然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時有逞強,但總體而言中國藝術精品開始短缺,大陸投資者畏首畏腳。市場分析人士普遍反應,調整世道中,由于賣家惜售、買氣不旺,使得藝術市場的普品占比過重,無法引起市場興奮度。同時,最早進入市場的那一批藏家,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摸爬滾打,在知識儲備、鑒賞能力和投資經(jīng)驗等方面已經(jīng)越積越深。在精品的稀缺的情況下,很多藏家寧愿按兵不動,把資金積累下來等待更好的作品出現(xiàn)。為此香港佳士得早有預判,適時在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推出“泛”的概念,以避免板塊過于細化而缺乏精品的尷尬。同時他們也研判到市場繼續(xù)低迷和不明朗,會使買家對價位會格外敏感,一旦高出心里價位便會直接放棄。于是對晚間拍賣的不少拍品及時調低估價,因而獲得了比較滿意的成交。作為一家老牌拍賣行,佳士得對于市場潮流的判斷和市場承受度的預估都恰如其分、把脈非常準確。最終,使重要的夜場獲得了89%的成交率,在今年總體呈現(xiàn)頹勢境況下,算是圓滿收槌了。
白發(fā)一雄《海炎》
市場亮點:日韓藝術和東南亞藝術
泛亞洲的推出使得佳士得公司把目光投注到更加廣泛的亞洲藝術品中。今年首次引入了日本“具體美術協(xié)會”的拍品也得到了現(xiàn)場很好的反饋。平淡的拍賣季并不是全無亮點,其實早在上個月蘇富比當代藝術拍賣中,就有業(yè)內人士發(fā)現(xiàn)今年日韓的當代藝術相對表現(xiàn)不錯,而到了本季佳士得的拍賣,來自日本和韓國的藝術品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并創(chuàng)造出優(yōu)異的成績。
本季佳士得晚間拍賣特別引入了一個專題:五十年代亞洲的前衛(wèi)藝術運動──“具體美術協(xié)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日本,社會環(huán)境出現(xiàn)新的契機,一群日本藝術家們欲擺脫舊有的繪畫方式,尋求嶄新自主的空間,也在全世界的前衛(wèi)藝術氛圍中探索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該板塊一經(jīng)出現(xiàn),市場就予以了熱烈地回應。推出的數(shù)件作品均高于估價成交。其中亮點包括白髪一雄以腳繪就的《海炎》,估價為1000-1500萬港元,最終2000萬港元落槌;前川強在 60 年代的畫作《Yoko no Mitisu no Sen》,估價200-300萬港元,最終以370萬港元落槌;“具體”中的創(chuàng)始會員之一嶋本昭三最著名的《無題》,估價180-260萬港元,最終以600萬港元落槌易主。在隨后的日場拍賣中,韓國的鄭相和與尹亨根亦有不錯的表現(xiàn)。
有觀點認為日韓藝術能有相對穩(wěn)定的表現(xiàn),主要得益于其市場背后學術基礎扎實。而我國當代藝術因為前幾年瘋狂上揚,但是學術上卻未能合理解釋其為什么能有如此高價,從而造成了泡沫。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收藏者更加成熟理性,他們相信實力派藝術家的后續(xù)表現(xiàn)或將勝過原有的“偶像派”。如今調整勢態(tài)中,日韓藝術以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家的風頭蓋過了當紅的內地現(xiàn)當代名家。
除了日韓藝術,東南亞藝術的延續(xù)這兩年的好勢頭,在本季也有不錯的表現(xiàn)。“東南亞藝術作品自三年前并入夜場拍賣以來表現(xiàn)愈加卓越,并已經(jīng)跨出地域界限而贏得了更廣泛的關注?!睆埗≡f。在佳士得晚間拍賣的表現(xiàn)中,東南亞藝術就表現(xiàn)不同凡響。其中,新加坡藝術家鐘泗賓(1917-1983年)創(chuàng)作的中國戲曲面譜作品《上妝》開場便打破藝術家本人作品世界紀錄;Victorio Edades(1895-1985年)的作品《美式足球員》和阮潘正(1892-1984年)的作品《檳榔小販》亦再度刷新紀錄;黎譜(1907-2001年)的作品《站在山頂遠眺》不僅打破了藝術家本人的世界紀錄,同時還創(chuàng)造了越南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領域作品的拍賣紀錄。而后的日場拍賣,表現(xiàn)更為突出,菲律賓抽象派藝術家荷西?荷雅的《向透納致敬》、及泰國現(xiàn)代派藝術家達宛?都察尼(1939-2014年)的《收割者》,赫南多.奧堪波(1911-1978年)的《面具》均刷新了藝術家的世界紀錄。
據(jù)消息稱,如今大量東南亞的買盤還是來自于東南亞地區(qū)。東南亞的藏家和買家在中國當代藝術的成長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國當代藝術能有今天的市場高度,他們功不可沒。但是如果可以抬高中國當代藝術,何不也推動自己的本土文化的藝術?因此,近幾年東南亞藝術的買盤在持續(xù)放大。另外,臺灣不少買家也介入此版塊,從而推動了其市場上揚。
賈藹力《不混合》
青年藝術家:市場提升還需時日
在中國老一批當代藝術家普遍遭遇調整的時候,更多的目光投注到了最近市場活躍的年輕一代藝術家身上。尤其在上月蘇富比現(xiàn)當代晚間拍賣中,70后藝術家有非常好的表現(xiàn)。本季佳士得晚間拍賣雖并沒有刻意推出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僅有一位70后藝術家(賈藹力)。賈藹力的作品《不混合》估價為320萬-420港元,最后以868萬港元成交。這也是賈藹力繼上月《瘋景1號》以980萬港幣高價成交,再次創(chuàng)出個人拍賣第二的好成績。在不太久的時間里,兩項成交一再逼近千萬港元,進一步鞏固了賈藹力作為年輕藝術家市場價格標桿的位置。隨后在佳士得日場拍賣中,中國年輕藝術家陳可(1978年生)、陳飛(1983年生)、袁遠(1973年生)也以融入自我概念、充滿青春和存在主義的的作品脫穎而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袁遠富于鮮明色彩的作品《儲蓄會銅門》為其創(chuàng)造了藝術家拍賣新紀錄。
近年來,諸多策展人、評論家、藝術經(jīng)紀人畫廊及拍賣公司紛紛將目光鎖定年輕藝術家,促進了一批青年藝術家在短期內迅速崛起。在當代藝術處于調整期的局面下,個別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逆勢直線上升,成為市場的黑馬。但是高價的青年藝術家作品畢竟只是鳳毛麟角,群體青年藝術家由于進入市場時間尚短,各方面的基礎有欠扎實,所以整體水平還處在中低價位,要想在短時間取代老一代藝術家而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主力軍尚需時日。另外,也有觀點認為,這些年輕藝術家的市場是不是來得太迅猛了一些?一個尚處中青年的藝術家的價位已經(jīng)到了八百萬、一千萬……似乎不該為此盲目叫好。應該仔細分析買盤,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出這么高的價格去購買這些青年藝術家的畫?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些年輕藝術家青春洋溢,有無限的想象力、充滿朝氣、無所畏懼,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他們視野開闊,思路活躍,定會成為未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