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趙和平
銀發(fā)飄逸、熱情坦誠的吳山明和他名響畫壇的“意筆人物畫”讓人過目不忘。近日記者來到杭州拜訪了這位“現代浙派”的領軍人物。
吳先生把我迎進畫室,這里又兼做書房和會客廳。側壁掛滿了畫稿和草圖,筆墨狼藉的畫案上鋪著一幅未完成的畫作,原來先生正在創(chuàng)作《漁樂圖》,我便有幸一睹“意筆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只見先生意筆走動,疾如游蛇,在不經意間流露出自然天趣,元氣淋漓,談笑間一幅神形兼?zhèn)涞臐O翁展現眼前。工筆和意筆是傳統(tǒng)中國畫中兩種不同的線描體系。意筆講意與形合,在豐富中求整體,需在落筆瞬間中呈現出最佳效果。交談中,先生取過一本新出版的畫集贈我,這本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現代中國畫家系列吳山明》畫集,收入了畫家百余幅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從中可以看出“意筆人物畫”的形成和發(fā)展軌跡。
1964年,32歲的吳山明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yè)并留校任教。吳山明在“寫生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前輩畫家尚未深入的水墨畫。在甘南藏區(qū)和新疆的生活體驗中,藏民身上那種原始的張力和粗獷的性格為他的水墨創(chuàng)作注入了新意。在一次寫生時,吳山明偶然發(fā)現宿墨(即隔夜墨)作畫的特殊效果,由此引發(fā)了他對宿墨的探索。這一時期,他創(chuàng)作了《雪山雄鷹》、《古老的歌》、《高原之韻》和《沃土》等一系列反映藏民生活的作品,其畫風由流暢靈動的“帖”味逐漸顯露出“碑”的渾厚凝重。近年來,他又以新的審美角度創(chuàng)作了《吳昌碩》、《石濤》、《黃賓虹》等系列歷史人物畫。在這些作品中,吳山明以山水畫技法增加神采,借積墨、宿墨顯現筆墨精妙,從而豐富了人物畫的藝術表現力。
“‘當代吳家樣’貫通了傳統(tǒng)與現代,融會了人物與山水,形神并至,筆境兼奪。”在1997年中國美院、中國美協(xié)和中國美術館聯(lián)合舉辦的“吳山明意筆人物畫展暨學術研討會”上,著名美術理論家薛永年先生評價吳山明的水墨畫“人物形象化入了氤氳的自然,神韻生動。其意象、境界和筆墨之美,顯現出特有的藝術魅力,在當代畫壇上獨樹一幟。”
時任中國美院國畫系人物畫教研組長、國畫系主任的吳山明主持修訂了《中國畫系教學大綱》并引入“意筆線描”課目,充實完善了浙派人物畫的教學體系,它成為我國高等美術院校的一部比較完善的教學范本。在“文革”剛剛結束、教科書奇缺的時期,吳山明就與李震堅、楊之光合編了《中國人物畫寫生技法資料》,當時,許多人曾受這本教材的影響,從而踏入藝術之門。不久前,一位不曾謀面的名畫家見到吳先生時自稱學生,原來,他曾臨摹過這本教材,受益匪淺。
數十年來,耕耘、播種、收獲,薪火在手中傳承。吳山明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有的成了名教授、名畫家,有的已成為一方畫壇的領軍人物。聊起他的學生,吳山明滿臉幸福,這是他人生歷程中最值得欣慰的事。
吳山明說:“畫家是耕耘,教授是播種。創(chuàng)作與教學是互動的,創(chuàng)作為教學提供了理論準備,教學的積累,也益于創(chuàng)作的自信。”吳山明現為中國美協(xié)理事,中國美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一肩雙職,相輔相成,使得吳山明的藝術人生更為精采厚重。(信息來源:光明日報 記者趙和平)
山拾得
分享到: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網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