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2:44
點擊率:3442
紅塵浪里 孤峰頂上
(刊2010年10月16日《美術報》)
周天黎是一位具有銳利的情感鋒刃、敏捷的靈性觸覺、奇異的想象能力、深度哲學思考的藝術大家;一位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布道者,有一顆為中國文化命運怦怦跳蕩的赤子之心,胸中蘊燙著暗紅的碳火與永不熄滅的夢幻,凜凜畫魂獨舞于道路盡頭的荒野,在靈光璀璨中遺留奇美;在墨彩濃烈里詮釋命運;她的藝術融入了熱血、融入了真情、融入了大愛、融入了對生命對民族對歷史對人類摯誠關切的憬悟;同時包含了深刻的思想性和豐富的文學內涵,以及藝術家本身高貴心靈的獻祭。她孤絕地站立在高聳的文化平臺上,仰望星空,遠想出宏域,高步超常倫,在精神危機的夜幕已經(jīng)沉重地降臨之際,崛起于時代的文化之巔。從她蓬勃的創(chuàng)造意志中涌現(xiàn)的精神價值,締結出中華民族高貴的藝術之魂。
誠如凡高所言:“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體和靈魂。”周天黎的繪畫藝術其實就是她靈魂和精神的內在折射。其作品法自我立,橫貫中西,萬象錯布,蹊徑獨辟,奪其造化,有一種縱橫豪肆,曠渺靈動,慷慨嘯傲,秉風骨魂,高潔凜然,胸懷疏朗,氣韻回蕩之感。她的畫氣魄很大,惟有曠達凌厲的豪邁,極具張力,從構思、用筆到用色,無不自由與灑脫。老辣的筆墨揮寫中,彈奏出鐵板銅琶的弦律,激越的人文情懷穿抵人心,深深地感染著讀者。
周天黎的藝術積淀和學術地位日漸豐厚,歷史將會進一步沉淀出她的分量與價值!
——西湖藝術博覽會組委會
歲月無聲任去留,筆墨有情寫人生。
水墨不因陋齋淺,丹青總與山河壯。只專心專注于藝術本身的學問是不夠的,需要涉進到人類社會文化這個整體學問,需要豐饒的文化精神和高貴的生命哲學作心靈的內涵。我是主張為人生而藝術的,藝術家的觀照對象永遠應該與自身的存在密切相關,我認為有良知的藝術家無法回避對社會史的認識和反思,面對一種史所空前的物質性暴發(fā)的誘惑,面對世俗力量、樂感文化、生活慣性、庸常宿命等等的撕破與祛魅,面對人文精神的邃衰劇歇,也不能不思索:拿什么去拯救我們的世道人心?如何以“出世的精神,入世的擔當”去為當代文化精神揚善美之果并提供價值基礎?
醒與非醒,都看到了人性的荒漠。沒錯,藝術創(chuàng)作是個人化的創(chuàng)造活動,但藝術大師的個人化應該有一個博大的胸襟所承載,因為那是靈魂的事業(yè),是在對一個遙遠的承諾承服著現(xiàn)實的精神苦役,是對自己信仰的終極守望。真正的大師是求道者而非求利者,佇立在凈界與上界之間,執(zhí)迷的人性與高揚的神性使他們自愿以戴枷的身心深陷下界,關注的是世道,因世道的主體是人道。而藝術的深度與敏銳的人文觸覺則來自於對生命的終極思考。凜凜猶堪滌礪,在一種藝術使命和精神力學的不斷傾撞下,是燃燒生命式的創(chuàng)作。他們的作品將承載起這個民族的精魂和歷史,他們更應該是時代的先知和歷史的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