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韓熙載夜宴圖 五代南唐 顧閎中 (宋摹本) 絹本設色 縱28.7厘米 橫335.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韓熙載夜宴圖》又名《韓熙載縱樂圖》,無款,畫卷從右向左分為聽樂、觀舞、歇息、清吹和散宴五段,每段場景之間用造型各異的屏風巧妙地隔開,既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又可按時間先后展現(xiàn),顯示出畫家獨具匠心的構圖,作者筆法凝練簡介,設色絢麗典雅。
首段“聽樂”描繪的是韓熙宰與來賓欣賞李姬的弦樂琵琶獨奏,韓熙載端坐在床榻上,四周圍坐賓客和嬪妃,男賓身穿朝服,女賓身穿華麗艷服。表現(xiàn)了韓熙載政治上不得志,縱情聲色的夜生活和他內(nèi)心的苦悶心境。
第二段“觀舞”描繪的是韓熙載與嬪妃們同樂的場景,韓熙載家中四十多位姬妾中韓熙載獨愛名妓王屋山舞姿。畫中王屋山表演的是唐代流行的六么舞,她舞姿優(yōu)美,腰身柔軟。韓熙載興致勃勃的脫去外衣,親自為愛妃擊鼓助興,將整個晚會推向高潮。畫中身披袈裟的法號明德的和尚在長卷中極為特殊,他是韓熙載的好友,恰巧路過韓府,看到歌舞升平的景象十分尷尬,只好雙手合十閉目側聽。韓熙載尷尬的向明德解釋自己這樣酒色犬馬只是為了避免殺生之禍,國家滅亡已成定局,此時擔當宰相之職只能帶來殺身之禍并不能改變國家的命運。
中段為中場“歇息”,主人招待客人酒菜瓜果,嬪妃前呼后擁為時年66歲的韓熙載捶腰捏背。第四段“清吹”有樂妓三人吹簫,兩人吹笛,神態(tài)自然,耳邊似飄過如怨如慕的歌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散宴”描畫的是深夜十分賓客盡興后的場景,除了三兩個官員不忍離去與三兩歌姬調(diào)情外已是曲終人散的蕭條。
《韓熙載夜宴圖》一直為皇家珍藏、賞玩,畫上留有歷代收藏印鑒,并有南宋、元及明清名人題跋,雖然此畫無款,但畫中人物故事、家具陳設、樂妓服飾與歷史文獻記載相符。另從南京博物院1950年發(fā)掘的“南唐二陵”,墓中出土的樂妓舞俑、墓室壁畫等文物再次得到有力的印證。《韓熙載夜宴圖》對研究南唐歷史文化、政治經(jīng)濟以及南京的風土人情是重要的實物資料。徐邦達認為是南宋時期的摹本,現(xiàn)在學界大多數(shù)接受這種看法,但并不影響這幅畫的藝術價值。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從宮中將《韓熙載夜宴圖》從宮中攜出變賣給古董商人,從此國寶流落民間。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從“玉池山房”古玩店掌柜馬霽川先生手中購得,從此隨身相伴,并特意篆刻一枚朱文閑章“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離別”加蓋在畫卷引首上。解放前張大千在香港將畫轉賣,上世紀5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花巨資從香港收藏家手中購得。
來源:NO.1美術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