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過去的11月,嘉德、翰海、榮寶、華辰等北京大拍賣公司的秋拍紛紛落槌,市場并未延續(xù)今年春拍的“火爆”行情,各大拍賣公司的成交額、成交率或多或少出現(xiàn)縮水,特別是高估價拍品大量流拍或以近底價成交,令今年秋拍不時打起“寒戰(zhàn)”。
有藏家直言,曾經(jīng)在今年春拍中大放異彩的“熱錢”缺席,令今秋的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逐漸走向“理性為王”。
冷眼看盤:
原因探析:
這個秋拍有點“冷”
“最近流拍有點多,沒春拍的行情好。”從上世紀(jì)90年代開始涉足藝術(shù)品收藏的成都藏家孫先生,每年春秋兩季,必會到北京幾大拍賣會購買書畫。對于今年秋拍,他明顯感覺到競價沒有春拍那么火爆,很多拍品流拍,市場“有點冷”。
孫先生這個月參加的幾場拍賣會,均可謂是國內(nèi)藝術(shù)品領(lǐng)域的一線“大拍”,雖然仍然不時見證精品天價成交,但更令他驚訝的,是名家的高估價作品大面積流拍,這也令多數(shù)大拍賣公司秋拍的成交額較春拍遜色不少。
如嘉德2011年秋拍總成交額38.58億元,比春拍總成交額52.23億元下降14億元,縮水近3成;翰海秋拍總成交額21億元,比春拍總成交額24.5億元下降3.5億元;榮寶秋拍總成交額4.5億元,比春拍總成交額5億元也有減少。
“春拍時的行情,買家?guī)缀跏菬o止境地出價,而秋拍往往是以底價成交。”孫先生說,今年秋拍買家觀望的較多,他以自己參加的嘉德“大觀”夜場舉例:作為目前內(nèi)地藝術(shù)品秋拍中最有名氣的專場,雖然“大觀”夜場仍然吸引了眾多收藏界大佬到場,現(xiàn)場堪稱“爆棚”,然而很多高估價拍品人氣大跌,“石濤的《細(xì)筆花卉》精品冊頁流拍,傅抱石的《松菊思圖》流拍,徐悲鴻的《雙駿》流拍,齊白石的《柏屋圖》流拍,張大千的《東丹王人馬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