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美院舉辦的“芳草長亭————李叔同油畫珍品研究展”,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是一件研究中國早期油畫的個例。特別是把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的自畫像進行展出,第一次讓人們目睹了大師的真跡。
另外還有一幅自稱(中央美院)是李叔同油畫的真跡《半裸女像》,也同時展出,這幅畫是否為真跡?在沒有弄清楚的情況下,就自下定論,是否欠妥?最起碼是不嚴謹。作為一名學者、一名普通的參觀者,我不單單是為了目睹大師的真跡,更想領略經(jīng)過“鑒定”的成果。
鑒定一幅油畫的真?zhèn)?,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要?jīng)得起時間歷史的考驗,要經(jīng)得起方方面面的推敲,要有確鑿的證據(jù)和科學的驗證方法。萬不能拿過來就說此畫是“真跡”、“重見天日”、“重大發(fā)現(xiàn)”、“極其珍貴”等,不負責任的發(fā)表。即便是和真跡同時展出,也說明不了你這幅畫就是真跡。真的就是真的,假的怎么吹捧也是假的。
鑒定一幅油畫的真?zhèn)?,要認真研究,實事求是的考證,科學的驗證,有理有據(jù)。必須本著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對畫家負責的態(tài)度,腳踏實地的工作,這就是追求,這就是信仰。
李叔同油畫《半裸女像》確定為真跡————疑點之一:
在2012年3月發(fā)表了這樣一條消息:“中央美院的庫房里,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幅《半裸女像》油畫”,由于這幅畫酷似李叔同早在《美育》雜志上的油畫照片,于是,中央美院就請很多專家教授和與這幅畫有關系的人,現(xiàn)場研究,發(fā)表意見建議和觀點。據(jù)日后報道,在場的很多人,當場就質(zhì)疑這幅畫,有的人當場就否定了這幅畫是真跡。
據(jù)報道,葉圣陶的孫子、夏丐尊的外孫——葉永和先生也到了現(xiàn)場,他是目前唯一見過李叔同《半裸女像》油畫的人。他首先敘述了李叔同《半裸女像》油畫的傳承經(jīng)過,最后他說:“我記憶中的那幅畫和這幅(中央美院的這幅)是不同的,雖然外公和爺爺,在那時的思想已經(jīng)很開放了,但還是不會把一幅裸體畫掛在家里,記得當時那幅畫就擺在屋里,豎著。那時我大約8、9歲,經(jīng)??匆娝?。但是我能斷定的是,今天這幅畫并非是當年杭州拿到我家,托爺爺送給中央美術學院的那幅,那幅與這幅相比長基本差不多,但寬比這件小點,顏色也更深,基本以棕褐色、黑色為主,而且為全裸側(cè)臥的結(jié)構(gòu),不是半身像,人物面部基本看不清楚,能感覺到是一個痛苦的表情,但幾乎只有一個輪廓,其實應該就是兩張畫。來之前,我還害怕這件接近與小時候看見的那幅, 怕時間久了認不出來,結(jié)果一看差別挺大的,很明顯”。(轉(zhuǎn)載四川美術網(wǎng)2012、3、29的李叔同《半裸女像》重見天日專家論證真假一文)。鐵證如山,這是到目前為止,唯一見過李叔同油畫《半裸女像》的人所做的斷言,即認真又肯定。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中央美院這幅《半裸女像》油畫不是真跡,另有出處。
李叔同油畫《半裸女像》確定為真跡————疑點之二:
在現(xiàn)場研討會上,中央美院教授鐘涵先生闡明了自己的觀點,他說:“我認為從素描的結(jié)構(gòu)來看,兩幅作品是不同的,兩件作品的層次感明顯不同。另外,在畫左下角處,1920年發(fā)表的作品圖像很明顯有各種不同的紋理與線條,而在目前的作品來看,左下角則是以平涂處理的無紋理效果。而且有修補過的痕跡”。
鐘涵教授是中央美院的專職教授,他的觀點是從畫的結(jié)構(gòu)、紋理和筆觸等方面,由表及里的進行分析。得出的結(jié)論是:“兩幅作品有明顯的不同”。
李叔同油畫《半裸女像》確定為真跡————疑點之三:
是我個人的觀點。我看了中央美院的這幅《半裸女像》油畫,我的第一感覺和原作相比,有很大的區(qū)別,從坐姿神態(tài)到繪畫紋理、筆觸,很顯然,中央美院的這幅畫不是真跡。
首先,李叔同的油畫作品留存至今很少,有記載的或發(fā)表的就更少了。因為他的繪畫生涯本身就很短暫,再加上他出家后大部分美術作品去向不明,因此,李叔同的油畫作品,用十分罕見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這就是客觀事實,然而,就因為少、十分罕見,才給我們當今鑒定他的油畫作品的真?zhèn)?,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但是,只要我們本著認真的態(tài)度、用科學的方法,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分析驗證,再難也能克服。
驗證油畫的原材料,十分重要,特別是鑒定老油畫的真?zhèn)危鹬e足輕重的作用。
顏料的鑒定:
中央美院對這幅畫,據(jù)報道,做了化驗。但是所做的檢驗項目,和鑒定一幅畫真?zhèn)嗡桧椖渴莾苫厥?,中央美院做的檢驗是顏料里是否含毒。其實,這點不用檢驗,有毒是必然的。
而考證和鑒定一幅畫的真?zhèn)危紫闰炞C這幅畫所用的顏料,和同時期的顏料是否相符,是礦物質(zhì)的;還是化學成分的。是日本產(chǎn)的;還是國產(chǎn)的(我國上海生產(chǎn)的‘鷹’牌顏料,比較早,民國21年,就生產(chǎn)了)。化學成分是什么?物理顆粒排列是如何表現(xiàn)的?色料顆粒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密度的比重(就是含油量)有什么區(qū)別?與同時期的油畫作品相比較檢驗,有氧風裂紋的曲向圖和分布圖有何區(qū)別?等等,這是鑒定一幅油畫的依據(jù)。
畫布的鑒定:
畫布的材質(zhì)是什么材質(zhì)的?纖維的長短如何?是機織布還是木機紡布?是平紋的還是斜紋的?線的粗細?布的薄厚?特別是一幅畫的折痕斷面能說明很多問題。這是鑒定一幅油畫的部分要素。
下面,再談談我個人的觀點,不對之處請多批評指教。
中央美院的這幅《半裸女像》油畫,所用顏料,不是日本當時市面上所流行的顏料。當時(百年前)日本市面上流行的主要有三種顏料,荷蘭的、英國的、日本本國產(chǎn)的。就其顏料的質(zhì)量和發(fā)色而言,荷蘭的最好,色調(diào)雖然有些暗但還算正,耐久性強,不易脫落。特別是著色部分不易脫落。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怕潮濕。從色澤上的變化不易分辨,因為保管的環(huán)境不同,老化程度不一樣。從中央美院的這幅畫的脫落狀況和折痕的邊緣上看,所使用的不是日本的這三種顏料,而是國產(chǎn)的顏料。畫布也是國產(chǎn)的。畫布和內(nèi)框的繃制方法,也是國內(nèi)人的手法。另外,內(nèi)框的木材也是國產(chǎn)的。
諸多疑點,我認為中央美院的這幅《半裸女像》油畫,是一幅臨摹之作,臨摹中有涂改很正常。
另外,從繪畫語言上分析,所表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李叔同《半裸女像》油畫,坐姿是那么自然、面目表情是那么豐富、肌肉骨骼看上去是那么協(xié)調(diào)。而中央美院的這幅《半裸女像》油畫,就顯得呆板,表情不自然,畫家所表達的語言不一樣。
諸多疑點,所以我認為中央美院的這幅《半裸女像》油畫,是一幅臨摹之作。是不是吳法鼎先生臨摹的?請考證。
一幅還沒有確鑿證據(jù)的畫,就進行修補涂改是一大忌,破壞了原貌,給將來的研究鑒定,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鑒定一幅油畫,要做大量的工作,有的就容易,有的就很困難。萬不能操之過急。
以上只代表我個人的觀點,不妥之處,多加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