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書畫繼續(xù)力挺2010秋拍
據(jù)統(tǒng)計,在2009年,中國書畫市場拍賣總成交額達108.32億元,創(chuàng)下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拍賣紀錄,這也是中國藝術品單品類拍賣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在2010春拍中,藝術品拍賣持續(xù)走高,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匡時、北京華辰4家公司總成交66億元,其中,中國書畫成交46.99億元。這種強勁勢頭蔓延到了今年的秋拍。
早在2009年底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AMRC)發(fā)布的《2009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報告》就預測,2010年中國書畫市場可能繼續(xù)創(chuàng)出高價,會激起新一輪藝術投資的熱潮。這個預測很快變?yōu)楝F(xiàn)實。
從10月份開始的蘇富比秋拍到11月23日結束的中國嘉德秋拍,中國書畫交易持續(xù)火爆的事實,也印證了業(yè)內人士“一定會創(chuàng)很多新高,并大幅度增長”的猜想。據(jù)介紹,中國嘉德此次拍賣創(chuàng)造了18年以來最好的單季成績,也創(chuàng)造了中國藝術品拍賣歷史上的最高紀錄,總成交額高達41.33億元,其中中國書畫總成交額達29.9億元。早其一個月的蘇富比秋拍,以總成交額突破30億港元的成績刷新香港任何拍賣會最高總成交紀錄,其中中國書畫拍賣總成交達4.07億港元,刷新了蘇富比常設中國書畫拍賣最高成交額。
在內地,還有幾場引人注目的拍賣會,書畫同樣以不俗的表現(xiàn)讓人驚嘆: 11月16日落槌的榮寶秋拍,總成交額為4.27億元,創(chuàng)造了榮寶秋拍新高,其中中國書畫總成交額為2.9億元;11月24日收官的北京永樂秋拍,取得近1.7億元的總成交額,為永樂五年來的最好成績,其中500件書畫拍出5600萬元,對于剛主打書畫拍賣的永樂來說也是不錯的成績;11月25日在北京收槌的傳是秋拍,以中國書畫和文人墨跡拍賣為主,800多件拍品拍出了5.0289億元的成績,其中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成交額為2.5833億元……
從這一連串的數(shù)據(jù)中不難看出今年秋拍的勢頭,更不難看出中國書畫在這場火熱的角逐中無比重要的作用。“從拍場的表現(xiàn)來看,藝術品市場更加活躍,越來越受到各方的矚目和參與,市場對珍罕拍品的追捧更加顯著。眾多新進場的買家,為市場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中國嘉德董事總裁王雁南在拍賣會后表示。
11件書畫作品邁過億元大關
中國嘉德這次拍賣書畫表現(xiàn)可謂風光無限,除3件作品過億元外,還有52件作品超過千萬元大關。在古代書畫部分,總成交額高達11.5億元,其中王羲之草書《平安帖》以3.08億元天價成交;陳栝《情韻墨花》也躍過億元大關,以1.137億元成交。“此次秋拍市場表現(xiàn)強勁,古代書畫部分總成交額比預期高出一倍。”中國嘉德副總裁胡妍妍透露。
在近現(xiàn)代及當代書畫部分,總成交額高達18.4億元,李可染水墨巨制《長征》以1.075億元成交,這是繼2010年春拍張大千《愛痕湖》以1.008億元成交后,中國嘉德再次創(chuàng)造近現(xiàn)代書畫新紀錄。在中國嘉德近現(xiàn)代書畫及當代書畫總經理郭彤看來,作為最易入門的板塊,近現(xiàn)代書畫成為新藏家進入市場的首選,而且能明顯感覺到,新老藏家均持嚴謹、理性的審慎態(tài)度選購藏品,“相信今后的近現(xiàn)代板塊能帶來更多驚喜”。
到目前為止,中國書畫有11件拍品成交過億元。2009年10月的中貿圣佳秋拍中,一件乾隆時期宮廷畫家徐揚的《平定西域獻俘禮圖》手卷以1.34億元成交,從此中國書畫作品拍賣拉開了億元大幕。在接下來的秋拍中,天價拍品如閃電般驚現(xiàn):中國嘉德上拍的朱熹、張景修等的《宋諸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經過激烈競價,最終以1.008億元成交;北京保利推出的明代畫家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以1.69億元成交,創(chuàng)下當時中國繪畫拍賣成交紀錄,另一件尺幅只有一平方尺的北宋文學家曾鞏書法作品《局事帖》經過數(shù)輪爭奪,也被一買家以1.09億元拿下。在2010春拍中,天價的瘋狂繼續(xù)上演,在這輪拍賣中出現(xiàn)了4件成交過億元的作品。至此,中國書畫交易在億元大道上闊步前進。
頂級作品的追逐讓購藏目標過于集中
據(jù)雅昌藝術市場監(jiān)測中心藝術市場信心度調查顯示,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和古代書畫是投資者最為青睞的品種,關注度分別為52.31%和32.31%。在2010秋拍中,這兩大板塊的市場走勢依然強勁,期間名家名作是藏家追逐的對象,尤其是那些市場罕見、傳承有序的作品頻頻創(chuàng)造天價。
如中國嘉德2010秋拍中推出的4件《石渠寶笈》作品,均取得了好成績,如創(chuàng)造出3.08億元天價的王羲之草書《平安帖》,雖未能打破此前春拍中《砥柱銘》4.368億元創(chuàng)造的中國書畫拍賣紀錄,但平均每字750萬元,也讓很多作品望塵莫及。“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古代書畫部分趨于兩極分化,稀有的精品不斷創(chuàng)出天價,普通的作品表現(xiàn)稍顯平淡。”胡妍妍表示,《石渠寶笈》著錄作品價格持續(xù)上揚,堪稱表現(xiàn)最為穩(wěn)定的部分。
據(jù)介紹,在12月1日拉開帷幕的保利秋拍,古代書畫部分將推出12件著錄于《石渠寶笈》的精品力作?!妒汅拧肥乔〉凼季幍幕始也貢嫏n案,其中著錄的作品在清代已屬國寶,至今多為博物館收藏,世界范圍內流散民間的僅有100余件,而保利此次推出如此眾多作品可謂史無前例。
就在中國古代書畫拍賣扶搖直上的時候,作為國人情有獨鐘的近現(xiàn)代書畫也是一路狂追。嘉德秋拍李可染《長征》拍出1.075億元,這是繼今年春拍張大千的《愛痕湖》以1.008億元帶領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首次跨過億元大關之后,豎起的又一個里程碑。
藏家對近現(xiàn)代名家名品的追逐,似乎永無止境。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這些在近現(xiàn)代畫壇閃爍的名字照亮了史冊,也點燃了拍場的熊熊火焰。在郭彤看來,頂級作品創(chuàng)造出頂級價位。一流名頭的畫家每一位都有再次過億的可能。
而藏家如此“集中的喜好”,不僅讓價格存在不理性等潛在風險,還讓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的依賴性過大。“大家的購買熱點太集中了,經典藝術集中在幾個大名家身上,二三線的藝術家就不被關注了。”為此,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AMRC)主任趙力提醒,介入者需要加強風險意識,“不要追高,要看自己的購買能力,還要從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角度出發(fā)。”他還指出,在選擇作品上,在2011年可以考慮回避那些前期增長過快的作品類型,或者加強針對熱門類型作品藝術價值的精確判斷。
資本大亨成為大玩家
面對著眼花繚亂、讓人應接不暇的藝術拍賣市場,不禁會有人問,是誰制造了中國書畫的天價頻出?盡管拍賣公司對藏家的身份以及資料是嚴格保密的,有些知情人士也是三緘其口“打死我都不說”,但是人們還是能從拍場中掃描到那些出手闊綽的身影,并從其志在必得的氣勢中嗅到那些砸錢主的味道。也有專業(yè)人士認為,其實是誰制造了天價并不重要,關鍵是大家要接受這個新興的藝術市場及悄然發(fā)生的變化,并用一種理性和健康的心態(tài)去呵護其積極向前發(fā)展。
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藝術品投資概念的深入人心,無論是“炒房團”、“炒股團”還是“奪寶團”,抑或山西煤老板、浙江金融大亨,他們會越來越多成為拍賣場里“舉牌者”的主人,正是他們的出現(xiàn),才讓傳統(tǒng)藝術揚眉吐氣,再次輝煌。他們把在地產樓市、汽車家具、金融股市等行業(yè)里賺取的利潤投到了藝術品交易中,無論是出于個人喜好的收藏,還是為了豐厚的利潤,都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前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資本市場賺得多,我就在藝術品市場買得多。賺得少,就買得少。”大收藏家劉益謙說出了很多大玩家的心里話。這位藝術收藏大鱷在2009年秋拍中,一人就向藝術品市場砸了4億元,明代畫家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1.69億元)、宋徽宗《寫生珍禽圖》(6171萬元)、乾隆御制紫檀“水波云龍”寶座(8578萬元)等一批中國藝術品,均被他收入囊中。他曾表示,不是為了投資賺錢,已籌劃在上海建立私人博物館。
今年一些市場研究者也開始將國內書畫市場的價格暴漲,歸因于從房地產、股票市場流出資金的入場。雖然目前仍沒有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支撐,但從2009年下半年的資金增量為100億元,以及今年上半年拍賣市場的熱度而言,預計全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資金增量為200億元,接近2009年該市場的成交總額。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國內藝術品市場成為資金流入方向的結論。
中國書畫火爆是順勢而上
對于中國書畫從2003年以來在內地拍賣市場的蓬勃發(fā)展,并在2009年始以遙遙領先的實力成為拍賣場上的絕對主力,以及今年秋拍中的持續(xù)火爆,一些人充滿疑慮和擔心,疑慮這個市場的真實性,擔心在這種擊鼓傳花式的流轉中,讓這個傳統(tǒng)的國粹在市場的泡沫破滅后光環(huán)不再,讓老祖宗的顏面掃地。而業(yè)內專家和學者認為,中國書畫在拍賣場上的強勁表現(xiàn),是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以及內地消費者強大購買力的體現(xiàn),不是個別人士一時沖動的行為。蘇富比亞洲區(qū)行政總裁程壽康就曾表示,從這次秋拍中可見,來自中國的買家依舊強勢。
“我認為這個市場是正常的,包括書畫的火熱程度。”資深收藏分析家邵建武對記者說,從過半的秋拍來看,態(tài)勢很不錯,東西也多,質量也好,應該說是正常的。“我不覺得是泡沫的成分或者是過火。”邵建武認為,什么樣的作品就應該拍到什么價位。
“藝術品收藏有很多要點,中國書畫是具備了全部要素的一個門類,中國書畫總是向好中領先,沉寂時托底。”邵建武認為,中國書畫畢竟是我們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基本表現(xiàn),中國宏觀經濟長期向好的狀態(tài)下,如果這些東西我們自己不愛,還讓誰來愛呢?“這是當代人的責任體現(xiàn),也是市場發(fā)展的大勢所趨。”
文化部文化市場發(fā)展中心研究員、資深市場專家西沐不久前在其文章中分析認為,今年秋拍的成交額會突破200億元大關,并向300億元沖刺。也就是說,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全年成交額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可能會向500億元的目標邁進。“這對中國藝術品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開始。在這個新的平臺上,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了分層階段。”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