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春圖 軸 宋 郭熙 絹本水墨 縱158.3厘米 橫108.1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早春圖》是宋神宗時畫院翰林待詔郭熙創(chuàng)作成熟期的作品,繼承了李成畫風,同時又在李成畫中的憂患意識中注入了浪漫的因子。他的畫風得到了宋神宗的賞識,反映了宋朝政治、經濟、文化上升時期的藝術喜好。
此圖構圖分為前景、中景、后景,前景為坡石樹木,中景、后景蜿蜒而上綿延起伏。石形猶如腫脹,似乎處于蒸騰上升之中。畫左署款“早春,壬子郭熙筆”,作于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鈐有“郭熙筆”長方印。
郭熙以自己對自然的深入觀察和藝術想象,以情入景,生動地描繪了“春山淡冶而如笑”的早春風景。山川中籠罩著薄霧,似乎剛從冬眠中蘇醒,寒冬殘留的慘淡枯寂正轉向勃發(fā)的生機。李成的蟹爪枝作出的枯樹隱藏著盎然生機,夸張的卷云皴構建出似幻而真的煙靄山林。郭熙善于運用水墨淡染,畫山石輪廓,下筆及重,煙樹春梢,下筆及輕。這種輕重、濃淡對比,淋漓滋潤的表現(xiàn)出了煙霧繚繞之感,山光浮動,成功的表現(xiàn)出山水畫之中的氣候特征。
郭熙將李成風格發(fā)揚光大,運用三遠的構圖方式又結合類似南派山水的卷云皴,這種兼融南北的特性令李成、郭熙畫派更容易被文人畫家所接受。李、郭畫派在宋元的山水畫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與董、巨派并列成為元代山水畫的兩大主流畫風。
來源:NO.1美術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