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年在師范讀書階段,以及后來在初中教書的時期,曾經(jīng)寫過很多文章,也算是業(yè)余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夢吧。早年寫的那些文字,主要是詩歌和小說,要知道89年以前雜志發(fā)行量全國排前幾位的是什么?是《武林》、《詩刊》和《星星詩刊》,那都是近百萬的發(fā)行量呵,足見當年寫詩的人口何其多!當然,我作為混跡于這百萬的文學青年的人群中,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因此被滾滾人群所淹沒也是必然的;而事實上我那時寫的習作,大多數(shù)是平庸的,不,簡直是蹩腳的;詩歌如此,小說更如此。因此,后來隨著我結(jié)婚生子,89年后,這些文字在數(shù)次搬家時不知丟到哪里去嘍;也不很可惜。
如此過了快20年了,若是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怪物,今生今世我大概不會再拾起寫文章這個愛好了。但偏偏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看新聞之余隨手點擊,進入了那些門戶網(wǎng)站的論壇,在瀏覽論壇的時候,發(fā)覺那些在論壇灌水的,也都是草根。于是就嘗試著先在別人的帖子后頭跟貼說點簡短的議論,進而自己寫點文字,弄成一個帖子——這就稀里糊涂地又開始接觸文字創(chuàng)作了,而且,我寫的好多雜論性的文章,在論壇上點擊率還頗高,很多都突破五萬。要是在早年,這些數(shù)字或許能讓我得意一陣子呢。而此時,我已經(jīng)是幾近知天命的年齡,對于現(xiàn)實中的名利都已近乎于淡然超脫,何況網(wǎng)絡(luò)虛擬空間的點擊率?而且論壇雖然是百家爭鳴,但總覺得太吵,很多“斗士”們粗口太多。于是,逐漸在各大論壇上隱退了,后來才得知互聯(lián)網(wǎng)還有BLOG這個相對比較個私的空間,2006年春就在【中國博客網(wǎng)】開了個博客,三年后在【中博】內(nèi)部系統(tǒng)出現(xiàn)混亂時,又逃難到【新浪博客】。八年的寫博生涯,結(jié)識了很多足以引以為知音的博友,他們的熱忱支持和鼓勵,大大提高了我寫作的熱情,于是,雜論、散文、隨筆、以及中長篇的小說,都相繼在我的博客上寫了出來。只是博客上幾乎不寫詩,原因大概是我的詩泉似乎已經(jīng)干涸了——我在《我的詩歌歷程》中大體已經(jīng)說過。
我以為我寫的那些東西,雜論性的文章是比較可以的,因為這直接代表我的某些觀點和看法。小說雖然寫的時候花費大量精力,但畢竟純屬業(yè)余寫作,精力畢竟有限,因此,一個長篇寫了三分之一就撂在那,竟然已經(jīng)兩三年了,還沒有續(xù)寫的機遇。本書后面一部分收錄的那個中篇,也因為寫到后來精力不夠,加上其它某些因素,而草草收尾。因此,雖然小說費的心思頗大,但與我的雜文相比只能居其次。
至于散文,好多是屬于消遣性的文字。我在看到一位朋友總結(jié)寫博客時,他說博客寫手大多都是經(jīng)歷這樣幾個階段:初開博客先寫周圍的趣事,繼而寫對單位領(lǐng)導(dǎo)的不滿和對社會缺陷的牢騷話題,半年后寫童年回憶,弄出一個懷舊系列,然后寫朋友熟人的小故事;如此幾年后就沒啥寫了,就讓博客呼呼大睡。——這總結(jié)還是相當精當!而我也不能免俗,無非落入這樣的窠臼。
看到博友在寫懷舊篇章,猛然想起老夫我也糊里糊涂竟然過了五十年啦,自然也有很多東西可以回味的,人說“懷舊是人進入老年的標志”,不過有些年輕博友二十幾歲就懷舊,而且懷舊文章寫得很棒!這把本來對這結(jié)論深以為然的我,弄得有點“方寸大亂”了。不對于在農(nóng)村老得幾乎發(fā)霉的我來說,自然是因為老,而去懷那“舊”了。加上寫這些文章的時候剛好是冬天,漫漫長夜恰好是最適宜追憶的,于是有了一組《冬天的回憶系列》文章,其實這類文字有好多篇,也不僅僅是在一個冬天寫成,每到冬夜難眠的時候,總會把我的思緒帶到某些往事的溝壑里,然后寫出一點文字來。本書中除了《冬天的回憶系列》外,《悠遠的歲月系列》《洛中系列》等都屬于此類文字中摘選的。這里面寫到的好多事情,比如生產(chǎn)隊里的真摯淳樸的人情,油燈下母親操勞的身影,以及我的老師、我的母?!际强M繞心中讓我難以釋懷。而這樣的追憶后來竟成某種習慣,而不僅僅在冬夜,春秋季節(jié)乃至于夏天,也會墜入其中,懷出一段舊東西來,足見我“遺老”得很有些“腐臭”了。好在現(xiàn)在喜歡吃臭腐乳臭鱖魚的人大有人在,我的這點舊東西在博客上居然也有好多朋友喜歡!只是在出版社在給本書定稿時,將《風波》和《想起一部謝氏電影》給刪掉了。《風波》是寫文革時我的班主任老師被整的經(jīng)過,而回憶謝晉的一部文革電影,寫到一些現(xiàn)實的問題,這恰恰是我在懷舊文章中最有思想性的,竟然被刪除了。而悠遠歲月系列中的《鞋匠》最后一句“收起了他遞給我的涼鞋,我只是在心中默默地涌起一陣肅然的敬意!”前面有這樣一段話,也給刪除了:
“在這個社會上,許多像他一樣的殘疾人,找不到其它的工作,甚至沒有公平地接受教育的機會,他們?yōu)榱损B(yǎng)活自己,只得從事修鞋、配鑰匙等廉價的手工勞作。社會的福利到現(xiàn)在尚不能給予他們更多的眷顧。但他們也并不怨天尤人,靠自己的雙手維持自己微薄的生活,還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他們甚至還要受街面上混混們的欺凌,受那些大譜的城管們的閑氣。而他們也只得默默地忍受。因為,他們是社會上最微不足道的人物。任何念政績報告的顯達,都不會給他們投來一丁點關(guān)懷的目光的?!?nbsp;
現(xiàn)在大概所謂的正式出版物不需要有思想的,因此,寫這些東西似乎犯了某種禁忌,自然給“斃”了。
和其他博友差不多,他們寫童年趣事我也寫,雖然說我的童年時期是相當清苦的,但回憶起來卻非常有樂趣,比如抓老盲蟬,抓泥鰍黃鱔,在池塘里學游泳,看露天電影,躲貓貓,喊火燭,在腳爐里煨豆……好多非常有趣的事情,隨手寫來也是極其生動的。
在我少年的時候,除了偶爾看幾次露天電影外,幾乎沒有其它娛樂活動,課外讀物也幾乎沒有,借小人書也要看別人的眼色,因此,聽村上老年人講“山海經(jīng)”,竟然是我等最大的課外知識來源。有些故事縈繞在胸中,就成了長篇的題材,而《即將失去的村莊》卻是我那篇長篇的序言,《水陸要道高明橋》的那個磨豆腐佬的故事,也是我寫的長篇的開篇故事。其它一些人物的小故事如《柴國奇》《一堆灰一生淚》等都是頗能引發(fā)感慨的?!镀侥稀返墓适潞髞碓诒緯哪莻€中篇《流落梁城》中有一點影子,這個中篇本來在初次交稿的時候是不準備放進去的,我是非常想選編幾篇雜文進去,但由于上文所說的緣故吧,最終雜文自然不給出版的,于是《流落梁城》倒成了“幸運兒”!而雜文要出版,就看將來的天命了。
讀過本書的朋友,有提出這本書最大的缺陷是沒有將這幾十篇散文分一分類,列個小提綱,這樣便于閱讀。這些意見無疑是正確的!其實我在交付稿子的時候就分過類,并列出了同類文章的小標題。可能是因為目錄設(shè)計的緣故吧,他們認為照顧到讀者方便而他們編者或許不方便了,于是,最后分類的小標題一律統(tǒng)統(tǒng)取消。但大抵還是可以看出其歸類的脈絡(luò)的。例如最后的八篇小文章,我是將它們歸在“純”散文一類的,其實,說是“純散文”也不很確切,應(yīng)該說有點像散文詩,但又不是散文詩,新浪博客中特地開辟一個欄目叫做“輕博客”的,它既不同于微博,也不同于博客,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故而稱之為“輕博客”也。我想,我這類散文,或可以稱之為“輕散文”。我的有幾位博友,如無香、秋子、靈兒等都是寫“輕散文”的圣手,我是受她們的啟發(fā)而寫的,屬于習作。其實博客或輕博客都是最適宜寫旅游,因為都可以大量發(fā)圖,輕博客發(fā)幾張照片,配幾句簡單的文字,就可以把一處風景名勝的旅游生動地展示了。博客當然還可以把游記寫得更加圖文并茂。這種游記博客在我的博客上也不少,而且真可以說是圖文并茂,我自己以為這也是我最精彩的博客之一。但出版社出版,就要考慮印刷成本等因素,只能暫時作罷。
而開首一篇《由“高子濯足處”感懷》,以及《送別與遐思》《空心大榆樹》《中國年》等幾篇感懷性的散文,是充分融入我的某些思考的文章,也是我自己比較喜愛的文章。有朋友問我:
“這里面的文章,你最喜歡哪一篇?”
我說:“自己的文章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阿大阿二阿三……都是自己生的,都喜歡!”
“不行,你一定要說哪個是最喜歡!”
——他這是吃住我硬上呵。我被他逼得沒有辦法,實在無奈,把本書的各題目在腦子里過了一遍,說:“那就是《開秧門》?!?nbsp;
————根據(jù)虎昊廣新書發(fā)布發(fā)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