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不同于繪畫,雖是由簡單的筆畫構(gòu)成,但是千變?nèi)f化的書體風格卻美感十足,耐人尋味,一些稀缺名作的書法精品還被尊稱為“法書”。其實,法書不同于書法,是對古代名家墨跡的尊稱,包含著書法作品之楷模的意思,傳世的書法多,但能稱為“法書”作品的少。
在拍賣市場上,目前高端書法精品的市場價值已得到了藏家的普遍認同。以前超過1000萬元的書法作品都非常少見,而現(xiàn)在上億元的博物館級的書法精品已登臺亮相。如去年保利秋拍中,“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局事帖》成交價突破一億元大關(guān),而今年春拍中,北宋黃庭堅書法作品《砥柱銘》最終以4.368億元成交,創(chuàng)造了中國藝術(shù)品的世界拍賣紀錄。
除古代書法外,近現(xiàn)代書法作品也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去年春拍,華辰曾推出“書巢秘藏近現(xiàn)代名士手跡專場”,28件拍品中匯集了弘一法師、馬一浮、錢鐘書、茅盾、沈從文、葉圣陶、啟功等二十世紀學者名流的手跡,受到了藏家的喜愛。而在今年嘉德春拍中,征集自臺灣資深藏家的“一代書圣于右任”的138件作品也現(xiàn)身,藏品囊括了其早期行書、中期草書和晚期的標準草書。據(jù)悉,該專場作品最終百分之百成交,作品平均單價超過30萬元。
中國嘉德人士稱,經(jīng)過長期的知識儲備和市場積累后,目前書法收藏市場已躍上一個新平臺,這也凸顯了在當今社會中文化的力量和尊嚴。此外,就書法作品看,目前古代書法作品的價位很高,除自身特有的稀缺性外,主要是其藝術(shù)價值更高。不過,近現(xiàn)代的名家名作還有價格上漲的空間?!?
在書法作品收藏中,還有一個特殊的類別,這就是帝王書法。帝王書法因書寫者的特殊地位一直受到人們的珍視,唐太宗、宋徽宗、宋高宗都是帝王書法中的佼佼者。近年來,在拍賣市場上清代帝王書法時有出現(xiàn),且成交價不菲,尤其是康雍乾三帝的書法更讓藏家格外青睞。
在2009年保利春拍中就推出了“八帝翰墨”專場,包括清代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咸豐、光緒、宣統(tǒng)等八位皇帝的15件御筆書法作品。據(jù)悉,該專場作品全部出自日本著名的中國文物博物館——京都“有鄰館”。這15件御筆書法除乾隆帝《凝綠軒》匾額外,其余14件均著錄于1919年上海別發(fā)公司出版、黑澤禮吉編纂的《中國歷代皇帝皇后親王書畫目錄》,更佐證了其鑿鑿可考的流傳。最終,這15件作品以2300萬元成交,大大超出預(yù)期。
在當今藝術(shù)市場,中國書畫的價位逐漸走高也為眾多藏家喜愛,而且人們普遍對“畫”的關(guān)注度及欣賞要超過“書”。其實,在傳統(tǒng)的中國古代收藏中,書法列首位,繪畫則居其次,主要是因為古人對書法的尊崇及藝術(shù)成就均較高。
那么,在眾多書法作品中,藏家如何選擇更有價值的藏品?博寶藝術(shù)網(wǎng)的資深書法收藏專家稱,首先要看作品是否出于名家,一般來說著名書法家與普通書法家作品的價位相差很多;其次是否為名作,即書法作品的內(nèi)容及意義如何;再者,作品是否在藝術(shù)家一生的創(chuàng)作中具有重要位置,或者看作品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如何;再就是看作品的保存和流傳情況,品相好的書法作品自然價值就高,同時歷經(jīng)多次著錄及歷史上著名藏家收藏過的流傳有序的作品也是書法精品中的上上者。
來源:博寶藝術(shù)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