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pg)
葵石圖 軸 明 陳淳 縱68.6厘米 橫34厘米 紙本水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葵石圖》繪明代文人庭園中常見的秋葵、竹石。
畫中一湖石矗立左側,起伏多皺,湖石前一枝秋葵倚斜而出,一花數(shù)葉,根處圍以雜草、嫩竹,參差抉疏。秋葵植株高,夏、秋開花,花大美麗,適于綴景。
構圖上基本呈對角線構圖,秋葵向右伸展的花葉突破了對角線,即豐富了構圖,又使湖石具有了穩(wěn)重之感,且表現(xiàn)出了秋葵的自然特性。秋葵、湖石一前一后,右下角一坡隱現(xiàn),畫面層次豐富。
畫法上運用水墨寫意技法,用筆得益于草書功力,多跌宕頓挫和自然牽帶之筆,具“逸筆草草”之韻。如湖石和葵花的輪郭線簡略快疾,時見臥筆、折鋒和飛白,極似狂草用鋒;石根的蘭竹、雜卉亦多連筆或頓挫,富書寫筆韻;葵葉則以水墨揮灑,一筆中即具濃淡輕重,外沿又見自然沁滲痕跡,顯示出墨法之精熟。冼練的形象與放逸的筆墨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了水墨大寫意花卉畫的新風,較之“吳派”前輩有質的飛躍。
本幅右上有題詩兩句:“碧葉垂清露,金英側曉風。”詩句抒發(fā)畫家懷感,增添了畫面詩意??癫葑煮w亦與作畫的筆致相協(xié)調,互為映襯。詩書畫的三結合,使作品更富文人畫意趣。
《葵石圖》具有文人畫“文而逸”的特點,是作者中年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來源:NO.1美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