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7月6日上午,由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深圳關山月美術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常熟市委員會、中共常熟市委宣傳部聯(lián)合主辦的“春和景明——龐薰琹美術館藏秦健書法作品展”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開幕。秦健曾獲《書法》雜志2010年中國書壇中青年“百強榜·十佳”,此次展覽共展出秦健捐贈書法代表作近50件,比較全面的反映了秦健先生當下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與藝術成就,同時也開啟常熟與深圳兩地間書法交流互鑒的新篇章。
中國美術館協(xié)會原秘書長錢林祥先生,深圳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主席梁宇先生,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藝術處四級調研員張爽女士,河南省洛陽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主席柴洪濤先生,深圳市美術館館長張燕方先生,深圳市何香凝美術館副館長程斌先生,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副館長王新妮女士、陳俊宇先生,河南省洛陽市文聯(lián)副主席陳花容先生,河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趙克紅先生,洛陽市美協(xié)主席張建京先生,河南省書協(xié)副主席劉燦輝先生,湖北省書協(xié)副主席樊利杰先生,甘肅省書協(xié)副主席王小靜女士,《美術報》首席記者蔡樹農先生,廈門大學金圓研究院院長屈文洲先生,深圳市書協(xié)主席李靜先生,深圳市書協(xié)副主席趙永金先生、車帝麟先生,廣東省青年書協(xié)副主席兼秘書長彭雙龍先生,深圳市美協(xié)副主席方曉龍先生;常熟市政協(xié)書畫室顧問王震鐸先生,常熟市美協(xié)副主席顧曉東先生,常熟市政協(xié)主席沈曉東先生,常熟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楊崇華先生,常熟市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會副理事長陸建達先生,常熟市慈善總會副會長馬國熙先生,常熟市政協(xié)秘書長范建峰先生、副秘書長朱立新先生,常熟市政協(xié)文化文史委主任李忠先生,常熟市文體旅局局長錢強先生,常熟市文聯(lián)主席張怡女士、副主席李向東先生,常熟市原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龐歡先生,常熟市委宣傳部藝術科科長顧曉磊先生,常熟市教育局副局長顧泳女士,常熟市政協(xié)文化文史委副主任何君良先生,江蘇特別特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斌先生,江蘇阿仕頓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政先生,江蘇富士萊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錢祥云先生,江蘇偉杰投資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執(zhí)行總裁金偉杰先生,江蘇東亦盛實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衛(wèi)東先生,蘇州市紫瀾實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文呼先生,蘇州市意潤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國忠先生,常熟國際汽配城投資置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敦艾先生等領導、專家及來自常熟、深圳兩地的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由常熟市政協(xié)副主席金健峰主持。
虞山之英
常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書畫之鄉(xiāng),書法于此源遠流長。早在唐人張固的《幽閑鼓吹》中就記述有“書圣”張旭與常熟老翁論書的故事。自元以后,常熟書法名家累世不絕,其中尤以清民之際涌現的楊沂孫、翁同龢、蕭蛻等人最負盛名。作為縣級市的常熟,如今擁有中國書協(xié)會員50多位,成為全國書法之鄉(xiāng)。
秦健乃其同輩中之英才。虞山靈秀,琴韻悠長。生于斯,長于斯,秦健身上自多靈秀之氣。秦健書法入手正,循其師錫庚先生入手便是“二王”一路。心細意密,筆下熟能,觀他的一些小行書作,點畫精到,筆致極佳。而其筆勢近于圓,亦具慣性,內韻充足而滿富彈性和張力。
對當代學“二王”風氣的反思
當代寫“二王”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是書法藝術性覺醒的一種反映,也是學書者心漸靜下來精耕細作的一種表現。相比于多年前大幅巨制、“明清調”的流行,近時的因循米芾墨跡、孫過庭《書譜》而上溯晉人行草書的做法則是向“本”和“深”的追求。但同時,技法雖日趨精能,超拔絕俗的作品卻并不多見。事實上,從眾而學“二王”字,本身即內含了從俗的基因,或者說,屈于了一種潮流。盡管這潮流通向高峰,但大多從流者心中并未存著高峰而是現實的東西,比如名與利。
反觀王羲之書法,多是出塵之作,其字脫俗,其勢凌云,而其內容卻大多是日?,嵓氈拢w以出世心行世間事也,故能從容爾雅,見平常心。雖然他亦泥陷世俗雜事與不如意之現實中,但其心卻能自由奔放,這是從其書作中展現出來的信息。
以秦健師錫庚先生之字作變遷觀,亦是有從精到拙、由表面美到內含美的過程。這種遞變雖有外力的促進,但最主要是緣于內心的成熟。內心成熟便會心明,是非攸分,主動取舍,不為流俗所左右,看清自己的路。錫庚先生近期一些字中已見寂后之靜、之空闊、之從容自在,這種現象值得玩味研究。
秦健自去北京苦學后,學養(yǎng)日長,加之又遇到生活中一些“大事”,磨其心志,其字漸趨沉靜,這是其心向“深”與“靜”修煉的見證。游學間所遇、所觸、所思及世事滄桑而引起、促進的心境的變化,自然會潛移默化地流露于書作中。心在古賢與現實的洗禮中成熟是字真正能飛揚且悠長的根本原因,也是技法精能后所形成的外殼得以沖破的內在動力。本次深圳書法展中部分作品也見證著秦健的這種書風蛻變。
藝成其下
傅山有條幅作品寫得雄健超拔,內容有“忠孝節(jié)義,人之大根,不可不厚;廉介細直,士之浮飾,不足為務”句,是言做人取舍之主次性,是主張先根后飾的。我們反觀歷史上一些打動人心,促使人生出勇氣與力量的作品,多是重“根”者所作,相反一些偏于“飾”的悅人眼目的作品,多不能觸動人的靈魂,如顏與歐、蘇與米、傅山與王鐸以至八大與石濤等之間的差別,細審便知。
秦健是一位有情有義的人,尤見于錫庚先生身體與書寫恢復期間,小而觀之是師生之情,大而觀之是“人之大根”。技法精能可以通過苦練達到,而大根則緣于一顆能辨是非之心。心明則定,定則靜,靜則遠,遠則大,人之一生,意義也就在把人做“大”,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藝成其下。秦健現在也承擔著相關的文物、文化類工作,相信他通過藝術的追求與事師過程所得之認真、專注與敬謹等人生體驗,對他以后的工作定有禆益。
展廳
秦健簡介
秦健,1978年出生于江蘇常熟,師從張錫庚、胡抗美、解小青。首都師范大學書法碩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二級美術師、江蘇省書法院特聘書法家、河北美院特聘教授、常熟市政協(xié)委員、青聯(lián)常委、常熟市慈善書畫院副院長,榮獲《書法》雜志2010年中國書壇中青年“百強榜·十佳”,2022江蘇十佳青年書法家,作品在第二屆全國手卷書法展中獲獎,入展中國書協(xié)主辦展覽三十余次, 2016年7月,《并非不惑——秦健書法展》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