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安迪?沃霍爾:十五分鐘的永恒”開幕之際,美國安迪?沃霍爾美術館的出版部主任艾比?佛蘭森-希恩女士遠道而來,在小劇場旁的會議室里進行了展覽的開幕講座。
艾比?佛蘭森-希恩女士通過對安迪?沃霍爾的作品介紹,分別從安迪?沃霍爾的成長經歷、職業(yè)生涯以及他從生意人到畫家各種身份的跨界發(fā)展這三個階段為大家介紹他的生活、藝術技巧和觀念。
安迪?沃霍爾一生有很多個身份,藝術家、插畫師、導演、攝影師以及商人。他改變了人們看待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的觀點,也大大提升了藝術家在社會上的地位。安迪?沃霍爾勇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提出用機器代替手工去完成作品的制作部分,這完全突破原先藝術的界限和規(guī)則。同時,他讓別人更多地關注日常生活中細小東西的變化性,他的作品本身就不是為精英社會層次而打造的,這象征了美國的一種草根文化。
安迪?沃霍爾的成長經歷
右上方那張照片是他7、8歲的時候照的
1928年8月6日,安迪?沃霍爾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斯堡。他是家里三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家人寄希望于他,希望他成為家中最成功的人。安迪?沃霍爾原先的姓氏中多了個字母a,在他離開了父母后才去掉了那個a,他的名字也就演變成了安迪?沃霍爾。
和那里大多數美國人一樣,安迪?沃霍爾一家是從捷克移民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斯堡的一個小鎮(zhèn)。安迪?沃霍爾一生深受宗教的影響,他和家人、親戚都是信仰天主教。小時候,家人經常帶安迪去教堂,瞻仰天主教的神像,有時候他會跟著家人在神像前靜坐很久,希望能從神像中吸取精髓。很多藝術史學家研究安迪?沃霍爾,會把他小時候對天主教神像前的靜坐看作是為他的畫像做裝飾,但是他自己從未談論過。但是他確實承認過,長大后還是會時不時去天主教堂神像面前靜坐。
左邊的男士是他爸爸,安德烈?沃霍爾,他是一名建筑工人,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他爸爸;他的媽媽叫朱麗葉?沃霍爾。他媽媽是個很有藝術天分的人,安迪?沃霍爾的藝術天分基本上來源于他媽媽。
對于安迪?沃霍爾來說,他的童年并不安樂。當時正值1930年代大蕭條,食物短缺是常有的事。在大量的高樓建筑需要重建或者改造的情況下,賺錢機會也變得非常多,但人們的生活質量仍然惡劣。安迪?沃霍爾的童年成長讓他歷經了很多,比如作為家里主要經濟來源的父親在工地上拼命賺錢,只是為了讓他們一家人過更好的生活。這對于安迪的金錢觀有不小的影響,因此他成年后非常注重賺錢和辛苦工作。
秀蘭?鄧波兒
安迪?沃霍爾小時候得了一種名為“風濕性舞蹈癥”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因此要在床上度過漫長暑假,沒有同齡人的玩伴,他只能聽著收音機,抱著玩偶,剪著紙娃娃。因此他喜歡上了好萊塢電影,只要是跟好萊塢有關的照片、畫、卡通人物、版畫、雜志等等他都喜歡。他最喜歡的一個好萊塢電影明星,叫秀蘭?鄧波兒,有一天他寫信給她,里面的內容大致為:我很喜歡你,希望你能寄給我一張你的簽名照。過了不久,他真的就收到了偶像的簽名照。原來,當時秀蘭?鄧波兒收到來信,特意去拍了個簽名照寄給他,這讓安迪特別高興。
安迪是三個孩子中唯一上大學的人。其實,他的爸爸在他讀高中的時候就離職了,但卻堅持讓他上大學,安迪?沃霍爾不負眾望,終于在1945年考上了卡耐基技術學院。安迪在大學里讀的是平面設計專業(yè),在學校也并不是一個特別很規(guī)矩的學生,常常不依照老師安排地做。
安迪?沃霍爾的職業(yè)生涯
安迪?沃霍爾畢業(yè)后直接去了紐約,展開了商業(yè)插畫師的職業(yè)生涯。
安迪的插畫作品
此次展覽將展示他在上世紀50年代的插畫作品,大多是圖像的意境結合線描和印刷的獨特手段的版畫。安迪?沃霍爾運用機器作畫的優(yōu)勢在于能滿足客人不同的選擇需求,他讓客戶可以看到形式圖案相同,但顏色各式各樣的作品,讓客戶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因此,他的老板也非常欣賞他的創(chuàng)作方式。他的機器可以滿足客戶任意對他作品的加工和改進,并且隨時能給到客戶的手里。這種高效率的手法在當時非常少見,因而安迪在市場上也十分得寵。
安迪?沃霍爾也會用圓珠筆和水筆做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一筆完成的,就像中國的水墨畫,不是一條一條勾出來的。如果他一筆沒畫好,他會重新開始,而不會把它們連起來。
安迪·沃霍爾 《涼鞋》,1950年代 描圖紙上墨水,石墨,蛋彩和標記膠帶 17.5 x 18.1 cm
安迪·沃霍爾制作的鞋的模型
安迪?沃霍爾非常喜歡鞋子,這張照片就是他當時做的一個很著名的鞋的模型,他在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他能把它做得非常漂亮,來吸引別人去買它。他逐漸成為了較為成功的商業(yè)插畫師和廣告藝術家,但是他卻覺得,在廣告和新聞上的一些作品,只是希望通過這些工作讓他更好地融入生活的藝術中。安迪在生意上的成功開始讓他覺得有些無聊,于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他決定去做一名真正的藝術家。
安迪?沃霍爾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在他的銀色工廠里創(chuàng)作繪畫作品,經常有很多明星、藝術家和作家到銀色工廠里去找他聊天,與他展開一些對創(chuàng)意短片的討論,他對別人的想法也非常感興趣。在他這個工廠里,他萌生了由藝術家本人提出藝術創(chuàng)意,借由他人之手完成制作的想法。他認為,從前人們創(chuàng)造藝術作品的方式,大都是藝術家本人手工來做,但是他認為這非常耗時間和精力。于是,他就想把藝術家的身份轉換下,由藝術家本人推出一個想法,然后讓別人去完成,這就像工廠的流水線工人一樣負責產品的制作。
在他有了這個想法之后,他開始創(chuàng)作波普藝術的作品。安迪對于生活中的東西,特別是商品化的物品非常感興趣,他作品的主題常常是一些現(xiàn)成的商品包裝,且用各種手法來突破產品包裝的精密度以及大眾審美。他的操作手法叫絲網印刷版畫,他用各種顏料包裝以及各種景象來制成圖形,然后再制作成版畫。
安迪?沃霍爾《金寶湯罐I:番茄》,1968年 紙上網印 88.9 x 58.4 cm
這個可能是安迪?沃霍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坎貝爾濃湯罐,他用罐頭這個主題做了很多作品。罐頭在當時的美國是一個非常簡單且方便實用的東西,幾乎每個家庭都會用到它,它在美國人的生活中就是一個普遍到不能再普遍的東西。
然而,當時的人們卻看不慣這樣的作品,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藝術是非常高雅的,是凌駕于日常生活之上,存在于精英階層的作品。人們認定藝術必須要與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才能讓去分享和感受。而安迪?沃霍爾的作品卻是從日常生活出發(fā),那些最便宜、最普遍的商品都是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
安迪?沃霍爾《布里洛肥皂箱》,1964年 膠合板上絲網油墨和建筑用漆 43.2 x 43.2 x 35.6 cm
這個作品是他的一個包裝盒的作品,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1964年,他在一個畫廊里把很多個箱子堆到一起,指著說這就是一件作品。在當時,這是非常顛覆的一個作品,即便在現(xiàn)在,恐怕也難以被大家接受。在安迪?沃霍爾的眼中,藝術作品要具有獨特性,但是他的作品以及創(chuàng)作本身都是大家可以買到和做到的,因此他大大顛覆了人們對于藝術品概念的大眾化和精英化領域,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他的作品以及創(chuàng)作方式卻大大體現(xiàn)了美國的草根文化。美國的草根文化價值觀就是不斷有更多更大地去生產,不再用人們自己動手,而是用機器制作,所以他這個作品從創(chuàng)作方式上就是美國的商業(yè)文化。
安迪?沃霍爾喜歡各種機器,他覺得機器能讓人的生活變得非?,F(xiàn)代化,上圖這件作品就是在路邊的快照機里照出來的。這個女人是一位收藏家的妻子,名叫朱迪?格林,她看到安迪的作品,就跟安迪說她也要照相,安迪就把她安排到快照機里面拍照,并且對她說,你輕松隨意點,做你自己就好??梢钥吹降氖?,她的動作和表情有點滑稽,打破了以前藝術肖像正統(tǒng)的形式。他把這個肖像系列按照絲網版畫的形式做出來,打破了當時人們對肖像版畫的概念。安迪?沃霍爾總是能讓作品有種新的概念,但是又很簡單。
除了做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題的作品之外,他還喜歡采用名人和一些大眾符號式的人像制作他們的肖像作品。下圖示瑪麗蓮夢露的名人肖像系列,他做過非常多的名人系列,但是每一次他會做出不同的顏色和不同的手法的版本,而他在這些作品中也投入了微妙的情感。
瑪麗蓮?夢露,她的一生被大眾打上不同的符號和產生不同的印象,他其實是通過這個作品產生不同階段的人對于符號化的固有印象的體現(xiàn)。他曾經去一個學校對學生們發(fā)問,看到瑪麗蓮夢露這個作品大家想到了什么?他們說她看上去既像小丑,又似怪獸,還像惡魔,但是也是非常漂亮的女士。安迪?沃霍爾通過不同顏色和不同印刷的手法,把他自己對于大眾化、符號化的臉孔的光鮮和黑暗面都表現(xiàn)出來了。
安迪?沃霍爾曾經為肯尼迪總統(tǒng)夫人奎杰琳制作肖像系列。上圖這個作品是在肯尼迪被刺殺的那一周做出來的。因為出了總統(tǒng)被刺殺的事件,美國幾乎所有報紙都刊登了,其中有很多這位總統(tǒng)夫人的照片,他把報紙上的照片全部剪下來拼接在一起作為成一件作品。作品中沒有文字,因為他認為人們都知道這個事件的背后,不需要用任何文字來說明。
安迪?沃霍爾是個對時間概念非常感興趣的人。上圖也體現(xiàn)了他對時間概念的多樣化的表現(xiàn),中間的圖像是總統(tǒng)夫人在肯尼迪被刺殺之前的一個笑臉,左邊和右邊是在刺殺事件之后,而這樣時間前后的安排讓人產生對時間印象的錯覺。他對時間的興趣也可以在他的一些影像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他會錄一些看上去是完全靜止的很長時間不受約束的影像作品。通過這種形式讓人體驗到這個時間的概念,讓你去直面這個事物,雖然時間在流逝,但是他這種靜和動的形式會讓你深刻體會到時間本身。
這位被稱為實驗電影之父的安迪?沃霍爾,其實也挑戰(zhàn)了電影概念的本身。他的電影作品很奇怪,要不就是很無聊、很吵,沒有內容主題,也沒有字幕。作品《帝國大廈》是他在紐約的街道旁拍了八個小時的帝國大廈,影像中唯一的變化就是大廈上的燈一亮一暗,就這樣過了八小時。
安迪對于探究人真實的狀態(tài)始終抱著好奇的態(tài)度?!对囩R》極為貼切地表達了他這種心理。當時他那名噪一時的銀色工廠有很多參觀者,安迪會在門口放一部攝像機,請每個參觀者做他的主角。安迪那么做不是為了展覽,他只想看人們在鏡頭下如何表現(xiàn)自己。他會讓人們在他的攝像機面前待上3分鐘。在這長達3分鐘的時間里,人在鏡頭前開始會緊張、收斂,久了就會不由自主地放松警惕,把自己不想表現(xiàn)給人看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他這么做就是讓每一個試鏡的人都能做自己,并且他覺得如果你在攝像機面前能夠做自己,就說明這次試鏡非常真實,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作品。
除了名人肖像外,他還做過死亡和悲劇系列,他想體現(xiàn)的是,死亡在生活中每天都會發(fā)生,一件這么可怕的事情,就因為媒體每天在報道,而導致我們對死亡的忽視和淡漠。
當你把死亡的照片從報紙上剪下來,把它放大變成一件藝術作品,讓人們去直視,把它當作藝術作品去感受的時候,死亡也就會產生另一種影響和沖擊。安迪也做過其他作品去探討作品本身的內容是不是一定要是歡快的?因為美國當時有爭端,認為能否把黑暗的事情做得美好些。
安迪他自己也在死亡的邊緣走過一回,1968年的時候,有一個叫凱樂瑞?搜倫斯的編劇,他曾把自己的劇本寄給安迪,表明希望見到安迪?沃霍爾,但是安迪并沒有理睬他,也沒有把劇本還給他,那個人很憤怒地跑到他的工作室并打了他一槍。安迪受了槍殺,能活下來也倍感慶幸。從這次槍殺之后,安迪變得敏感起來,他開始變得很會保護自己,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很私密,他的工廠也因為裝了很多鎖和防盜系統(tǒng),因而也不再是工廠,而是成為了一個辦公室,人們也不再能隨意進出那里。從那以后,他開始轉變自己的創(chuàng)作手法。
安迪 沃霍爾 | 時間膠囊-23(部分內容)
不久后,他一件新的作品誕生了——時間膠囊。它成為了安迪?沃霍爾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作品,但是它們很少被展出,直到他去世,他總共做了600多個時間膠囊,安迪?沃霍爾美術館選擇性地收藏了其中的相當多的一部分。
時間膠囊由紙板箱構成,安迪?沃霍爾會把信、雜志和禮物以及很多喜歡的東西塞進紙板箱中,直到箱子塞滿了,然后跟他的助理說,這件時間膠囊完成。安迪?沃霍爾基金會也在慢慢地幫他打開這些時間膠囊,它們在安迪死后一直是被封存的,現(xiàn)在大概還剩十個沒有被打開。人們在他的一些時間膠囊里找到了不少詭異和好玩的東西,不過里面大多數還是雜志和藝術品和信件。詭異的是,安迪?沃霍爾基金會居然在一個時間膠囊里發(fā)現(xiàn)了一塊真的生日蛋糕,上面寫明是在一次婚禮上留下的。
安迪?沃霍爾的時間膠囊里面的貯存量多少不一,有的只有幾件東西,有的卻藏了上百件,這完全取決于當時安迪?沃霍爾當時的心情。安迪用了30年的作品來做出時間膠囊的作品,最初他其實是想來出售它,但是到后來并沒有被賣掉。
安迪?沃霍爾非常喜歡動物。上圖系列作品為飛行物種系列,他采用這些瀕臨滅絕的物種為主題做出它們的肖像,然后出售這些作品,把所得的錢再用來幫助保護瀕臨滅絕動物的基金會。
安迪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非常成功,也做了相當多的成功的藝術作品。他時常去社交場合參加活動,并且始終帶著他的錄音機,他管錄音機叫“老婆”,因為特殊原因,他終生未娶。也由此可以看出他對他的錄音機的鐘情,他通常會錄下自己跟別人的對話聲音,也會錄下活動現(xiàn)場的聲音。
安迪?沃霍爾對于對話的興趣在于,交談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人的價值觀的不同,也可以看到兩個人說話過程中氣場的不同,兩人交談是否輕松舒服。他選擇了一些對話,并把他們制作成了書。最右上角的一本,是安迪?沃霍爾的哲學,這本書還曾經翻譯成中文版。它里面記錄了很多他跟別人的對話。還有一本安迪?沃霍爾的日記,紀錄了他20年間每天用錄音筆錄下自己每天做了些什么的內容。
因為安迪?沃霍爾的名氣,使得很多有錢人指名安迪為自己做肖像畫,他們會覺得其實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他們認為,如果我付得起安迪?沃霍爾為我做的一副肖像畫,就說明我跟瑪麗蓮夢露一樣有名。
逐漸地,他為有錢人做肖像成為他生活的主要來源。其實在做肖像之外,他還會做些帶有實驗性并不好賣的作品,例如實驗影像等一些賣不出去的東西。而就在那時,很多藝術批評家都在說安迪?沃霍爾已經江郎才盡,他一直在做肖像,沒有出新的作品。但是其實他一直在嘗試新的作品,并且已經開始在做抽象化的作品。
上圖就是當時做出的系列之一。它和之前的抽象主義作品有點關系,他想向抽象表現(xiàn)主義致敬。他不停地在探索抽象和具象之間的關系,如何讓抽象變得具象化。雖然是抽象的,但是看到它你會有一種具象的概念在腦海里呈現(xiàn)。這個作品的有趣在于他先把一種金屬材質的氧化材料涂在這個畫布上,然后讓他的朋友在上面小便,然后就產生了這種反應,形成了作品。
與此同時,安迪?沃霍爾展開了和年輕藝術家合作的一系列作品,包括與他情同父子的涂鴉藝術家巴斯奎特。安迪畫很多有自己代表性的圖畫,然后讓巴斯奎特也在上面加入自己的改動。
安迪?沃霍爾的攝影作品中記錄了他所有的社交活動,他接觸的人以及做了什么他都會拍下來,包括很多名人。在這些照片里有很多名人、藝術家、電影明星等等。